特朗普注定是要在美國歷史上留下名字的總統,不是因為他有多“偉大”,而是因為他夠“奇葩”。他的執政風格充滿戲劇性,政策反復無常,外交手段簡單粗暴,把國際關系當成商業談判,把盟友當客戶,把美國政府當成自家公司。這種“商人治國”的模式,搞的是雞飛狗跳。
特朗普執政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棄約精神”。他上臺后,簽署海量的行政令,對內大規模裁撤聯邦機構及其雇員,對外挑起貿易戰,撕毀條約、“退群”,揚言要占領盟國領土,揮舞美元大棒。例如,重返白宮第一天,特朗普就宣布美國再次退出《巴黎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接著又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他還多次威脅要退出北約,公開宣稱要“收回”巴拿馬運河,把格陵蘭島和加拿大變成美國領土。
他的關稅政策同樣延續了這些特色,搞出了所謂“對等關稅”這么一個玩意,結果呢?美國股市暴跌,美元指數跌至2022年以來最低水平,美債遭遇拋售潮,形成罕見的“股債匯三殺”。加征關稅不僅沒讓美國賺到錢,反而推高國內通脹,超市商品價格平均上漲29%。
政策的混亂性遠不止這些,日前美國財政部宣布,將今年第二季度(4月至6月)聯邦政府凈借款預估大幅上調至5140億美元,較2月預測的1230億美元激增308%,其中一個很重要原因是:“政府效率部”在馬斯克帶領下,大刀闊斧裁撤聯邦雇員,美國國務院、教育部、國防部、國稅局等諸多部門也遭重創,尤其是稅務局,大量稅務官被裁員后,聯邦機構收稅的能力銳減,沒有足夠的財政收入,只能靠借錢過日子了。
特朗普的這些行為,對美國的影響是災難性的,嚴重損害了美國的經濟穩定性。他的關稅戰不僅沒讓美國“再次偉大”,反而讓美國“再次昂貴”。最嚴重的影響是,特朗普動搖了美元的信用基礎。美元霸權的核心是市場對美國經濟的信任,但特朗普的一通王八拳,美債不再吃香,而特朗普的應對辦法,竟然是多次威脅罷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要求美聯儲降息為政府債務兜底。
美國債務已突破36萬億美元,每年利息支出高達1萬億美元,比特朗普心心念念的國防開支還多。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不得不采取行動規避風險。近幾年,中國持續減持美債,逐步降低對美元資產的依賴。
這一趨勢在特朗普二次上任后加速。中國很清楚,持有大量美債意味著將自身經濟安全綁在美國的政策風險上。特朗普的關稅戰、債務危機、美元貶值,都讓美債從“避險資產”變成了“風險資產”。中國外交部多次強調,貿易戰沒有贏家,但中國絕不會在霸凌面前低頭。
特朗普的行為不僅傷害了美國,更對全球經濟和國際秩序構成挑戰。他的單邊保護主義政策,破壞了全球多邊貿易體系,加劇國際經貿緊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將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8%,其中對美國經濟增速的下調幅度最大。
更危險的是,特朗普的外交政策讓世界變得更加不穩定。他揚言“24小時解決俄烏沖突”,結果三個月過去,和平計劃仍是一紙空文。他提出“清空加沙”,把巴勒斯坦人的故土改造成“海灘度假區”,這種荒誕的“交易思維”,徹底暴露了他對國際政治的漠視。
面對這種局面,國際社會必須團結起來。日前,金磚11國代表齊聚巴西里約熱內盧,共同討論如何應對特朗普帶來的不確定性。輪值主席國巴西總統盧拉明確表示,金磚國家有權不依賴美元進行貿易,美國應停止“挑釁和施壓”。這一表態直指美元霸權的軟肋,標志著全球“去美元化”進程加速。
中國外長王毅在金磚外長會議上指出,對于美國的霸凌行為,“妥協退縮只會讓霸凌者得寸進尺”。這句話解釋了中國為何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采取強硬姿態。中國的策略很明確:不跟美國玩“關稅數字游戲”,而是換賽道,用“外交圍堵”和“經濟合縱連橫”,讓美國的拳頭砸在棉花上。
特朗普以為加稅能讓中國屈服,但中國直接掀了桌子,不玩了。白宮急了,又緊急喊話,要求中國“停止反制”,甚至聲稱特朗普“愿寬宏大量”談協議,就連特朗普本人都暗示愿意降低關稅。這種前后矛盾的態度,恰恰暴露了美國的虛弱。
中國接下特朗普的挑戰書,不是逞強,而是清醒。王毅外長的表態,點名警告美國,不僅是中國的立場,也是越來越多國家的共識。特朗普或許以為他能靠“交易的藝術”贏到底,但他忘了——當全世界都拒絕按他的規則玩時,再精明的商人也會無計可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