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風勝則癢,又講濕毒作癢,又講小汗發不出來身必癢。可見,瘙癢和風、和濕、和汗都有關系。
以前就碰到過這么一位小姑娘,她說自己得了一種怪病,本來只是普通的皮膚瘙癢,奇怪的是,天氣一熱就癢得厲害,抓手手癢,抓臉臉癢,抓背背癢,天氣一轉涼又消失了。
她試過各種止癢的產品,但都沒起到作用。
問,中醫能不能治?
我說,平時是不是經常熬夜加班?是不是喜歡吃火鍋燒烤?
小姑娘連連點頭,她說自己是做設計的,經常加班加點改稿子,很多時候,下班回到家已經很晚了,還不忘吃頓宵夜犒勞自己,而她又是一個無辣不歡的人。
問題的關鍵就在這里,古人講,見皮休治皮。皮膚病的發作部位雖然在皮膚,但有諸于內,必形于外,身體表面的疾病最終都要尋到五臟六腑上去,才是治本。
這個女孩的飲食和作息習慣,已經讓身體里蓄滿了濕和熱,大家都蒸過饅頭,饅頭蒸好以后,一開鍋,所有的熱氣都往外走,往外發,身體也一樣,這些濕熱憋在身體里,無處可去,只好塞滿皮膚毛孔。
遇上天氣又濕又熱的時候,內外因一勾結,自然就要作亂。
這就是中醫上講的,濕毒作癢。見皮治皮,見癢治癢,是治標未治本,只有改變身體濕熱的環境才是治療皮膚瘙癢的根本之道。
這倒也不難,早在東漢時期,醫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里就記載了一張方子,叫苦參湯,全方就只有苦參這一味藥。
方子雖然簡單,但是治療皮膚濕毒作癢,效果很好。
苦參湯的用法
苦參湯的用法很特別,是先把苦參用水煎,煎好以后喝上一兩口,然后趁著藥液的熱氣熏蒸,待到藥液慢慢溫熱時,清洗患處。
不過,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喝太多,一兩口即可,因為苦參大苦大寒,一來有損脾胃;
二來身體已經無力去消化、分解這些濕熱的物質,苦寒之藥用多了更是一個打擊。
這個方子脾胃不好的人不要輕易嘗試。
脾胃不好,體內又有濕熱的人怎么用呢?用苦參加艾葉各30克,熬水外洗。
苦參,它是很苦的一味藥,苦到什么程度?名列四大苦藥之一,“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一提到中藥的苦味,大家往往會想到黃連,但苦參是比黃連還要苦的,苦到能讓你皺眉頭。
這么苦的藥到底有什么好處呢?《本草備要》中說,苦燥濕,寒勝熱。濕熱去則血氣平和,而五臟自安。
所以苦參能清熱利濕,只要是有濕熱引起的皮膚熱毒癥,苦參都能派上用場。
其次,苦能降。苦參能把脾胃運化不掉的,堵在腸道里的濕熱、濁物通通趕出去,下面的濁物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上面的火熱很快就熄滅下去,這叫釜底抽薪之法。
最后,苦入心,《內經》里說,諸瘡痛癢皆屬于心。有人說,心怎么會癢呢?
心當然不會真的感覺到癢,心癢是因為心火旺、心神不寧,也確實有很多人患了皮膚病以后,心情不好,心情越是不好,越覺得煩亂,越是癢得厲害。
苦參清心火,能夠把心經的邪熱通過小腸排出去。
只要是名字里帶參的,都有補益的作用,比如,人參能補氣,丹參能補血。
苦參并不能直接起到補益的作用,它的補是清補,所謂清補,是給身體大掃除的意思,把那些不好的東西都清出去,好的東西才能補得進來,這叫清補。
艾葉,中醫常用它來做灸,來給人體補充陽氣和火力。它為什么有這個作用?
因為它秉性純陽,這一點,從艾草的生長環境就可以看出來,艾草常年生長于光照強烈、山巒朝南的陽坡面,采摘于每年陽氣上升階段的端午前后。
所以艾葉的陽氣是很足的,藥性也是偏溫的,用它的溫剛好來制約苦參的寒。
再加上艾葉本身又有很好的止癢效果,小孩子長痱子了,出疹子了,用艾葉煮水外洗,可以快速緩解瘙癢。
苦參加艾葉,二者一寒一溫,祛邪又不傷正。等到濕熱邪氣除盡,它也就不會再掙扎著想要走出你建起的“牢籠”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這個方子期間,一定要清淡飲食,《難經》上面講,損其脾者,飲食不為肌膚。
當脾胃受損后,人體的肌膚就很難推陳出新。就像文章開頭的那位女孩一樣,因為她改不掉那些不良的日常習慣,還是一如既往的熬夜、吃辣,相當于一邊趕賊出門,一邊又引狼入室,皮膚疾患就很難好徹底。
微信改版了!如果你既不★星標我,又沒點贊或"在看"我的文章,系統會默認你不需要了解中草藥知識的相關資訊,最后就收不到我們的文章更新推送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如果覺得好看,請在底部點個"贊"和"在看"吧~
來源:中草藥知識匯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