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時報》
某日翻閱老報紙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一張題為《合肥城西學堂第一次畢業(yè)紀念》珍貴照片——被刊發(fā)在《時報》上,當日為“己酉五月初九日”,己酉即宣統(tǒng)元年,公元1909年。也就是說,這張照片距今已有116年的歷史,是目前已知的合肥地區(qū)最早一張小學畢業(yè)合影?!昂戏食俏鲗W堂”是一所怎樣的學校?與育新小學有何關(guān)系?先從它的創(chuàng)辦說起……
——編者按
清末肇建城西學堂
合肥城西學堂之肇建,與清末新政有著直接關(guān)系。光緒二十四年(1898)四月二十三日,光緒帝發(fā)布“上諭”,以“立大小學堂”推動教育改革;五月,詔令“將各省府廳州縣現(xiàn)有之大小書院,一律改為兼習中學西學之學?!?,“以省會之大書院為高等學,郡城之書院為中等學,州縣之書院為小學”,各省均遵旨奉行。
· 《明定國是詔》(1898年) ·
▲ 來源:中國文化研究院
戊戌變法失敗后一度沉淪。二十七年(1901)八月初二日,光緒帝再頒此諭:“著各省所有書院,于省城均改設(shè)大學堂,各府及直隸州均改設(shè)中學堂,各州縣均改設(shè)小學堂。”二十九年(1904),正式頒行《奏定學堂章程》,根據(jù)初、中、高等教育階段的劃分,對課程設(shè)置、教育行政及學校管理等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
· 《奏定學堂章程》(1904年) ·
▲ 來源:上海圖書館
《奏定學堂章程》頒行的第二年——光緒三十年(1904),合肥縣借賃民房,開辦識字義塾,此為合肥近代小學教育之始。翌年(1905)二月,移至多公祠開辦學堂并稟請立案,正式命名為“合肥縣官立城西兩等小學堂”,簡稱“合肥城西學堂”。同時肇建的還有“私立育才初等小學堂”和“官立城東兩等小學堂”。
· 《廬州府屬小學堂表》 ·
▲ 來源:清《(宣統(tǒng))皖政輯要》
今人多以《皖政輯要》認為“私立育才初等小學堂”(三十一年正月開辦)即合肥最早的小學堂,然而清末報刊則稱城西學堂為“本邑學堂之先導”,或稱城東、城西兩小學為“合肥學堂創(chuàng)辦最早者”,此當按三十年(1904)開辦義塾起計算。其校址,一說在“城西街李公祠內(nèi)”,一說在“城西大街多、李二公祠內(nèi)”。
· 《合肥學務(wù)進化史》(1909年) ·
▲ 來源:《民立報》
“李公祠”待考,“多公祠”在今富達大廈附近。“多”指清末名將多隆阿,此人曾于同治元年(1862)率部與袁甲三合軍,逼攻太平軍占領(lǐng)下的廬州城,與守城陳玉成部多次激戰(zhàn),最終于五月十三日收復?!岸喙簟辈灰娪涊d,但據(jù)其卒年約知始建時間在同治三年后?!皩W堂就多公祠改造,房屋甚少”,亦可知其規(guī)模。
· 《省視學彭國鏞調(diào)查廬州府各屬學務(wù)報告》(1909年) ·
▲ 來源:《安徽學務(wù)雜志》
史料表明,城西學堂創(chuàng)辦得到了合肥知縣方永昺的大力倡導和支持。諸如,同時期出版的《皖政輯要》記載其開辦人為“方永昺”,《安徽白話報》稱:“合肥自前方令奉興學之諭成立城東西官立高等小學兩所”。首任堂長為蔡楓山(一作蔡蓬山),在其任上,學堂“規(guī)模頗具”。蔡楓山病故后,高有谷、陳香巖接管。
· 《合肥學界之可危》(1908年) ·
▲ 來源:《安徽白話報》
辦學初期,城西學堂曾面臨種種困難和挑戰(zhàn)。當年一篇題為《城西小學之困難》的報道,描述了相關(guān)情形:“自蔡君楓山故后,規(guī)畫無人,經(jīng)費因之支絀,學生亦遂減少……今春,各學生以無力認繳學費,上學期入學相率觀望不前,現(xiàn)來學者合甲乙丙三班統(tǒng)計,僅十余人”,文章倡議“熱心學務(wù)者勉為其難,籌認經(jīng)費”。
· 《城西小學之困難》(1908年) ·
▲ 來源:《神州日報》
盡管困難重重,仍有一批學生完成了學業(yè)。光緒三十四年(1908),甲班肄業(yè)學生中,有2人讀滿十學期,其余皆八學期?!扒敖?jīng)省視學沈君試驗各科,嗣經(jīng)省視學吳君查看課程”,于臘月中旬舉行畢業(yè)考試,并請地方官及勸學所成員蒞堂監(jiān)試。經(jīng)稟報提學后,于翌年(1909)二月十七日舉行畢業(yè)禮,發(fā)給文憑。
· 《合肥高等小學畢業(yè)》(1909年) ·
▲ 來源:《神州日報》
· 《高等小學畢業(yè)》(1909年) ·
▲ 來源:《神州日報》
吳旸谷與旸谷小學
在近代中國社會變革與發(fā)展的浪潮中,特別是在近代教育事業(yè)的起步和發(fā)展中,離不開一批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的引導和推動。今人素聞吳旸谷為合肥“辛亥三上將”之一,卻鮮少知其在教育事業(yè)中做出過重要貢獻。吳旸谷,本名吳春陽,字旸谷,安徽合肥北鄉(xiāng)人,其兄吳春濤曾撰文稱他“性豪邁,作事堅定”。
· 吳春濤《亡弟旸谷事略》(1912年) ·
▲ 來源:《民立報》
光緒三十一年(1905)冬,留學日本的吳旸谷受孫中山委派,回國發(fā)展革命。翌年(1906)冬,吳旸谷回到合肥后,效仿蒯光典“安徽學務(wù)總會”,倡議主辦“合肥學務(wù)分會”,不久改為“合肥教育分會”。同時,他還成立了同盟會江淮別部——“武毅會”,秘密發(fā)展同盟會會員。但他的活動遭到了合肥舊紳士的反對。
· 吳旸谷 ·
▲ 來源:資料圖片
光緒三十三年(1907)秋,省中“大吏捕之急”,遂蟄居合肥城西學堂繼任堂長。彼時“里中學風凋敝,城西特甚”,吳旸谷受任正是學堂岌岌可危之時,自此開始熱心教育苦心籌劃,“重道德,尊自由,講武技”。他還安排暗中發(fā)展的幾位同盟會會員擔任教師,教唱學生革命歌曲,宣傳革命思想,以為革命儲備力量。
· 《省視學賀同慶調(diào)查廬州府學務(wù)報告》(1910年) ·
▲ 來源:《安徽學務(wù)雜志》
吳旸谷主辦城西學堂,直至宣統(tǒng)三年(1911)夏。經(jīng)其任教三年,學堂“學風丕變”,“士皆輕家而重國”。同年,張子開主持召開教育會。吳旸谷提出應辦的四件事,張子開“逐條詰駁,語近諷刺”。吳非常憤怒,見于辭色。合肥知縣李松圃竟立即下令:搖鈴散會。至此,吳旸谷深感在合肥已無可作為,只有離開。
· 張子開 ·
▲ 來源:合師畢業(yè)生
這年11月,吳旸谷在蕪湖聽聞潯軍黃煥章部禍皖,只身急返安慶。在當面痛斥黃煥章后,遭其下令衛(wèi)兵開槍射擊,最終身中7槍,當場犧牲,年僅27歲。一時“驚耗傳聞,遠近悲痛”。其遺體歸葬故鄉(xiāng)合肥,安慶萬人空巷,都揮淚為他送行。經(jīng)過蕪湖時也是如此。葬禮在合肥舉行,十分隆重,全城人民都前往悼念。
· 《吳畢二君之痛史》(1911年) ·
▲ 來源:《民立報》
民國十七年(1928),經(jīng)國民黨中央執(zhí)委柏文蔚提議,“褒恤辛亥光復皖省死事先烈吳旸谷,明令追贈上將,給資建祠修墓”。而合肥城西學堂,至民初改稱城西高等小學校。二年(1913)被迫停辦,次年11月恢復。此后幾經(jīng)更名。二十一年(1932),合肥縣政府決定,為紀念先烈吳旸谷,定名縣立旸谷小學。
· 《柏文蔚為吳旸谷請恤》(1928年) ·
▲ 來源:《時事新報》
史料顯示,學校自吳旸谷堂長后,相繼接任的幾任校長亦多能悉心辦學,由是聲譽日隆,歷久不衰。十九年(1930)前后,該校經(jīng)費之多,為全縣小學之冠。二十六年(1937)3月,安徽省政府曾下達訓令,嘉獎該?!稗k學認真”??谷諔?zhàn)爭爆發(fā),學校再度停辦??箲?zhàn)勝利后,時局動蕩,學校大受影響,難言發(fā)展。
· 合肥縣立旸谷小學畢業(yè)證書(1947年) ·
▲ 來源:安徽畫報
同時,旸谷小學在復校后,校址遷至后大街雙井巷內(nèi)。三十六年(1947)3月,根據(jù)合肥縣參議會首屆第四次大會決議,將大衛(wèi)山巷與橫街、德勝街合并命名為“旸谷街”,其中三孝口以北為“旸谷北街”,三孝口以南的德勝街為“旸谷南街”;縣立旸谷小學所在的后大街中段被命名為“中正中街”,亦作“中正中路”。
· “旸谷北路”(1947年) ·
▲ 來源:《安徽省會警察局轄區(qū)全圖》
札記
1949年合肥解放后,教育事業(yè)的主要任務(wù)是恢復和整頓舊有學校。上半年,學校恢復并改名為合肥市立第五小學。1953年2月,根據(jù)市政府決定,將原來用序數(shù)命名的小學改以學校所在地的地名命名,遂改為合肥市雙井巷小學。1958年,由市屬小學改為中市區(qū)(今廬陽區(qū))區(qū)屬小學。1967年,正式更名為合肥市育新小學,并沿用至今。2010年7月,合肥市育新小學搬入銀杏大街1號(今固鎮(zhèn)路49號)新校址,合肥市五里拐小學并入。新校址占地面積20畝。
· 合肥市育新小學(雙井巷校址) ·
▲ 來源:合肥市育新小學
· 合肥市育新小學(1978年) ·
▲ 來源:《圖說合肥城市記憶》
合肥市育新小學,按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創(chuàng)辦,到今年剛好迎來建校120周年,值此校慶之際,謹以本文并附珍貴影像及史料文獻,向百廿育新表示祝賀!百廿風華傳薪火,揚帆啟航譜新章!
· 合肥市育新小學(2019年) ·
▲ 來源:合肥市育新小學
由于篇幅有限,難以面面俱到,僅供參考交流。個人才疏學淺,還請看官指教,歡迎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 合肥市育新小學(2019年) ·
▲ 來源:合肥市育新小學
導航
合肥城市地理
- 特別企劃 -
- 廬陽八景 -
- 山河湖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城門水關(guān) -
| | |
- 官署衙門 -
| |
- 學宮書院-
| | |
- 樓臺亭閣 -
| | |
| | |
| | |
| | |
- 宅邸花園 -
| | |
- 壇廟寺觀 -
| |
| | |
| | |
| |
| | |
| | |
| |
- 街巷里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標商圈 -
| | |
| | |
| | |
- 老 字 號 -
| |
| |
- 城市風俗 -
- 區(qū)縣地名 -
注:以上為“合肥城市地理”系列文章的關(guān)鍵詞合集,部分文章存在同時觸發(fā)多個關(guān)鍵詞的情況。各欄目及鏈接將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動態(tài)調(diào)整和更新?!昂戏食鞘械乩怼币嚅_通了原創(chuàng)圖文合集,歡迎大家訂閱!
· ENJOY ·
編輯 | 淝南居士
? 素材來源 | 《申報》《明定國是詔》《時報》《奏定學堂章程》《神州日報》《安徽白話報》《安徽學務(wù)雜志》《民立報》 《皖政輯要》《時事新報》《安徽省會警察局轄區(qū)全圖》《辛亥安徽人物傳系列:烈士傳》《合肥老城志略》《合肥市教育志》《合肥市志》《合肥通史》《圖說合肥城市記憶》《合肥市廬陽區(qū)志》及中國國家圖書 館、中國文化研究院、“中研院”人社中心、全國報刊 索引、上海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安徽畫報、合肥市圖書館、合肥市育新小學、合師畢業(yè)生 、往期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