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心智觀察所】
本周一,西班牙和葡萄牙發生了大規模、不明原因停電。
當天中午,西班牙電網崩潰并脫離歐洲主網,最終波及葡萄牙及法國南部地區,成為歐洲近二十年來最嚴重的電力事故。
盡管“沒有跡象”表明發生了網絡攻擊,但大停電的影響仍然是巨大的:在幾個小時內,伊比利亞半島數千萬人的現代生活儼然按下了暫停鍵。
到了當天晚間,西葡兩國部分地區的能源供應正在逐步恢復,不過可能仍需要幾天時間才能消除周一停電造成的損害。
盡管事件原委尚未浮出水面,但已經有迫不及待的聲音開始痛批西班牙能源轉型戰略。聲稱“激進能源轉型”的深層風險已無從掩蓋。
事實,真的如此么?
4月28日,在西班牙馬德里公開賽網球比賽場館內,觀眾在大停電期間閑逛。 圖自央視新聞
歷史如鏡:回顧2021年西班牙電網解列事故
的確,從時間上看,此次電網事故前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能源“flag”。
西班牙電網運營商Red Eléctrica不久前剛剛宣布,4月16日該國電網首次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運行,風能、太陽能和水力發電滿足了西班牙工作日的全部電力需求。五天后的4月21日,光伏發電又創下新紀錄,瞬時功率達20120兆瓦。
大規模停電事故后,這些亮眼的成績轉眼間成為批評者的標靶,部分聲音迅速將矛頭指向所謂"激進的能源轉型",批評者武斷地認為,西班牙左翼政府力推的"100%可再生能源"戰略,本質上忽視了電網穩定性的基本規律。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特征會導致功率輸出劇烈波動,西班牙為追求減排目標過于激進地淘汰火電,導致電網調峰能力嚴重不足,釀成了此次“人禍”。
然而,這種簡單歸因是否經得起歷史事實與技術邏輯的檢驗?
我們需要冷靜分析,避免在能源轉型這一關乎未來的重大戰略問題上陷入情緒化的陷阱。
回顧歷史,2021年歐洲電網也曾發生過兩次驚險的系統解列事故,尤其是當年7月24日西班牙事件,對于今天有極大的鏡鑒意義。
2021年7月24日,一架在法國西南部地區協助撲滅山火的水上飛機意外破壞了法國與西班牙之間的高壓輸電線,西葡兩國不得不啟動包括削減負荷在內的應急計劃,加泰羅尼亞、馬德里、安達盧西亞等半島大部分城市被迫停電。
事后分析表明,“7·24”事故中,由于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南部系統慣量較小,頻率跌落幅度大、變化率大,頻率控制儲備(FCR)在30秒內就達到額定備用容量,葡萄牙電網在頻率下降至49.2Hz時切除394MW可中斷負荷,最終觸發了低頻減載,切除了4.3GW終端負荷和2.3GW抽水蓄能機組。在頻率繼續下降至48.65 Hz的過程中,又觸發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南部電網低頻減載,切除了4.3 GW終端負荷和2.3 GW抽水蓄能機組。由于低頻減載產生過切,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南部電網發電功率過剩,造成過電壓,導致3689 MW電源脫網。
事件的關鍵點在于:2021年的解列事故根本原因并非能源結構所致,而是電網本身的脆弱性。
分析這些事故的專家提出的解決方案也并非"放緩能源轉型",反而是加強電網建設與管理——包括完善調度員培訓、加強電網安全穩定管理、提升薄弱環節識別和連鎖故障控制能力等。
大停電的真正警示
回到當前西班牙的停電事件,我們有必要厘清幾個關鍵事實。
首先,將停電簡單歸因于“能源轉型過激”存在邏輯跳躍。西班牙電網運營商Red Eléctrica明確指出停電直接原因是"電網強烈振蕩",這種振蕩源于發電功率與負荷需求的劇烈失衡。而葡萄牙電網運營商REN則指出,極端氣溫波動導致400kV超高壓線路解列是直接誘因——這與2021年因高溫引發山火導致的線路故障幾乎如出一轍。
其次,西班牙作為“能源孤島”與歐洲主網連接薄弱的地理劣勢,才是導致其電網脆弱性的根本問題。伊比利亞半島電網僅通過少數跨國線路與歐洲大陸電網相連,抵御極端故障的能力本就較弱。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與新能源關系有限。
西班牙與歐洲大陸的電力互聯程度遠低于歐盟目標。盡管歐盟委員會設定了所有成員國到2030年應達到15%的電力互聯水平目標,但西班牙的互聯容量僅占國內峰值負荷的7.5%左右。西班牙一直呼吁增加與法國的跨境輸電容量,目前只有四條跨境線路連接兩國,遠低于其他歐洲國家之間的互聯程度。
第三,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不足是電網面臨的共同挑戰。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未來一段時期極端天氣發生的頻度和強度均呈增大趨勢。考慮到西班牙正遭遇罕見熱浪,此次停電可以說同樣發生在極端氣溫條件下,這突顯了電網應對極端氣候條件的準備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將西班牙停電歸咎于新能源,就像當年將2003年美國東北大停電歸咎于市場化改革、或者將2021年得克薩斯州大停電歸咎于風電一樣,都是過度簡化復雜系統問題的表現。
2021年2月得克薩斯州大停電事件初期,許多人迅速將責任歸咎于風力發電,但后續官方調查顯示,停電主因是天然氣基礎設施在極寒天氣下凍結失效,傳統能源設施的故障率遠高于風電設備。這一教訓告訴我們,在復雜系統中簡單歸因往往會誤導公眾認知和政策方向。
能源轉型與電網穩定:解構迷思
將西班牙停電事件簡單地解讀為“可再生能源過多導致電網不穩定”的觀點,忽略了幾個關鍵技術事實。
首先,現代新能源電力系統完全有能力保持穩定運行。丹麥2023年已實現全年發電量中70%來自可再生能源,愛爾蘭多次實現瞬時可再生能源滲透率超過75%的安全運行。廣泛實踐與行業共識表明,通過適當的電網投資和技術應用,電力系統可以安全地容納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
其次,電網穩定性問題并非新能源獨有,傳統電網同樣面臨穩定挑戰。大型燃煤和核電機組的突發故障往往會導致更嚴重的系統沖擊,因為單機容量大,故障影響集中。相比之下,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在單點故障時影響相對分散。
第三,技術解決方案已經存在。電網穩定性問題可以通過多種手段解決,包括:(1)加強區域電網互聯,增加系統韌性;(2)發展電力存儲技術,平滑波動;(3)建設智能電網,提高調度靈活性;(4)優化市場機制,激勵靈活性資源參與。
在西班牙的案例中,問題不在于能源轉型的方向錯了,而在于電網現代化的步伐沒有跟上能源結構變革的速度。這是一個協調和節奏的問題,而非方向問題。數據顯示,西班牙在電網投資方面確實存在不足,低于意大利乃至丹麥的投資水平。
當我們討論能源轉型時,常常忽視了氣候變化本身對電網安全運行帶來的挑戰。極端天氣事件增加了電網故障風險,而氣候變化正是加劇這些極端事件的主因。從這個角度看,能源轉型不僅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手段,也是降低未來電網風險的必要舉措。
結語
西班牙停電事件無疑是一次嚴峻警示,但警示的是電網建設滯后于能源轉型的風險,而非能源轉型本身的錯誤。正如2021年歐洲電網事故后反而加速的新能源轉型一樣,解決之道在于加強電網韌性,而非走回頭路。
面對氣候變化挑戰,人類社會別無選擇,必須繼續能源轉型之路。但這條路不該是盲目的意識形態冒進,而應是穩健的系統性變革——加快輸電網架構升級、發展電力存儲技術、完善電力市場機制、優化調度控制策略——這些才是西班牙停電真正給我們的啟示。
歷史一再證明,能源轉型中的挫折往往成為推動相關技術與制度創新的契機。1965年美國東北大停電促成了現代電網安全標準的建立;2003年“8·14”停電推動了北美電力可靠性標準的法制化;2006年歐洲電網解列事故催生了歐洲輸電系統運營商聯盟。相信這次西班牙停電也會成為歐洲,乃至全球能源轉型進程中的寶貴經驗,促使我們建立更加智能、安全、靈活的現代電力系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