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四月驕陽紅似火,壯鄉苗嶺花飄香。2025年4月,在底圩鄉砂糖橘種植基地里,一場別開生面的“田間課堂”正在火熱進行。來自廣西西林縣古障鎮的農技專家黃界華手持修枝剪,正用壯漢雙語熱情的向30余名種植戶示范砂糖橘夏季管護要領:“疏枝要注意‘三去三留’,去下垂留上翹,去交叉留通透,去病蟲留健壯……”這是底圩鄉黨委與古障鎮黨委開展跨省黨建聯建,以技術幫扶推動產業振興的生動實踐。
黨建聯建搭平臺 跨區協作促發展
地處滇桂交界的底圩鄉,近年來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將柑橘種植作為“一村一品”特色產業重點培育。但由于缺乏系統化技術指導,全鄉1.1萬畝果園普遍面臨掛果率低、病蟲害多、果品參差不齊等問題。鄉黨委在主題教育調研中找準癥結,結合桂·滇跨省區接邊黨建聯建協議,與古障鎮簽訂黨建聯建協議,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組織共建、人才共育、技術共享,破解產業發展瓶頸。
以黨組織為紐帶,建立了“季度互訪、月度連線”的聯席會議機制。普盆村黨委書記農興來介紹,雙方已聯合組建由12名技術骨干組成的“技術服務隊”,自2023年以來,開展技術幫扶6次,覆蓋果農500余戶,有效解決了底圩果農在土壤改良、施肥用藥、修剪打理、保花保果等技術需求,這標志著跨區域產業協作進入常態化階段。
技術下鄉解難題 田間課堂授真經
在普盆村的砂糖橘種植基地,技術人員現場示范,針對當前砂糖橘生長關鍵期的病蟲害防治、修剪整枝、施肥管理等環節進行了詳細講解。果農們圍在技術人員身邊,認真聆聽,不時提出自己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普盆村果農羅太高興奮地說:“以前遇到病蟲害,我們只能干著急,現在有了專家指導,心里踏實多了。按照專家教的方法管理,今年砂糖橘的產量和品質肯定能上一個新臺階。”
通過黨建聯建開展技術交流,不僅提升了果農的種植技術水平,解決實際困難,更重要的是為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一方面,黨組織積極協調各方資源,為果農爭取技術支持和培訓機會;另一方面,黨員帶頭示范,引領更多農戶參與到砂糖橘產業發展中來,形成了良好的產業發展氛圍。
黨群同心謀發展 鄉村振興繪新篇
現場培訓結束后,果農們仍圍著專家熱烈討論。種植戶梁隆海算著經濟賬:“按專家指導的密改稀技術,雖然樹枝和株數少了,但優果率能到80%,每斤多賣1塊錢!”據統計,通過技術改良,全鄉砂糖橘平均畝產預計提升至3500斤,年產值有望突破7000萬元。目前,底圩鄉砂糖橘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
底圩鄉通過黨建引領聚合力,技術賦能添動力,正在闖出一條跨區域協作的產業振興新路。在連片的果園里閃動著黨員干部和技術人員的身影,那此起彼伏的修枝聲和歡聲笑語,正奏響鄉村振興的動人樂章。
下一步,底圩鄉將持續加強與西林縣古障鎮的黨建聯建合作,定期邀請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和培訓,同時組織本地技術骨干到古障鎮學習先進經驗,建立一支本土化的專業技術服務隊伍,確保果農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同時,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經營、產業升級等方式,擴大種植規模,形成規模化效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在柑橘產業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向著產業興、農民富的美好未來大步邁進。(王家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