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寂寞的春天,他可能預感到人生的無常,寫下了這么一首讓人很惆悵的一首詩。
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水滸中那個有名的蔡京,他立元佑黨人碑,黃庭堅被除名,編管宜州。
他當年十二月才出發,翌年二月過洞庭,五、六月間抵達廣西宜州貶所。
到達事宜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崇寧四年的春天,他填下這首詞。
清平樂
宋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春天回到了哪里?我找不到它的腳印,四處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來同我們住在一起。 誰也不知道春天的蹤跡,要想知道,只有問一問黃鸝。那黃鸝千白遍地宛轉啼叫,又有誰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黃鸝鳥趁著風勢,飛過了盛開的薔薇。
這是一首惜春詞,寫得很寂寞。
黃庭堅的一生很有些意思,江西修水雙井黃氏是名門,黃庭堅中進士之前,修水雙井黃氏有22位進士。
僅宋朝,雙井黃氏就有48位進士。如今修水雙井村被譽稱為“華夏進士第一村”。
小時候的黃庭堅自然是聰穎過人,他兩次ke考中進士,為三甲榜首(進士第31名)。走上仕途后也算是順利,兼國史編修官。后人尊他為“黃太史”。
一切都從他和蘇軾的通信開始發生了變化,
元豐元年(1078年),34歲的黃庭堅寫了兩首古風投寄給蘇軾,蘇軾隨即復書和詩,從那時開始,蘇、黃之間有了唱和活動。
蘇軾在元豐二年遭遇“烏臺詩案”,官微言輕的黃庭堅當時還未曾見過蘇軾,可他偏要說:蘇子瞻是最了不起的文人,蘇子瞻是忠君愛國的。因此黃庭堅受到“罰金”的處分。
八年之后,也就是1086年,他倆才在京師首次見面,講道論藝酬唱贈答,其間唱和幾達百篇之多,并稱“蘇黃”,但黃庭堅堅持以弟子之禮相待,蘇黃情義,萬代流芳。
蘇軾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后半生多次被貶,黃的命運也跟著慘淡,但是他并沒有因為這個而后悔。
這一年的春天,也許感覺到人生的日子不多了,他寂寞的填下了這首詞,這一年的九月,他就病逝宜州,享年六十一歲。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也許他對這個世界已經絕望,他想到了曾經跟他唱和的蘇軾,或許在另外一個地方,春天在那里永駐。
兩耕齋閑話:閑來喝茶,夢里拈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