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喬伊斯——愛爾蘭小說家、詩人,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其作品及“意識流”思想對世界文壇影響巨大。
上周,一個長途跋涉的旅人——他舉世聞名但長期流亡——安全抵達美國海岸,他的名字叫《尤利西斯》——《時代周刊》
1931年,在被禁十年之后,美國聯邦法庭最終宣布,喬伊斯所著的《尤利西斯》準許進入美國。《尤利西斯》的合法化,使喬伊斯聲名日盛,他還曾兩次登上《時代周刊》封面。
01
天書?禁書?黃書?
出版百年的《尤利西斯》
1934年版(上圖)和1922年版《尤利西斯》(左圖)。
《尤利西斯》原著首次出版于1922年,講述了主人公勃魯姆在18個小時的時間里,于愛爾蘭首都都柏林“漫游”時的所見所聞和心理狀態。它與荷馬的史詩《奧德賽》形成全文對照,但主人公不再是英雄,而是一個渾身毛病的普通人。
它用上百頁描繪了都柏林一天的日常,這個日常既有愛爾蘭美輪美奐的景觀,也有現代社會道德敗壞、人心浮躁的一面。喬伊斯不滿足于白描,他深入刻畫人的內心,包括性欲、殺戮欲乃至一個紳士內心的邪念。
正由于大膽的性描寫和對宗教的冒犯,《尤利西斯》一度在美國、愛爾蘭等地遭禁,解禁之后卻逐漸風靡全球。
喬伊斯與妻子的婚禮,圖源:雷丁大學官網
《尤利西斯》將意識流寫法和多種語言、典故和多學科知識混雜在一起,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小說形式。
由于種種原因,直到1994年-1996年期間,《尤利西斯》才有兩個著名的中文全譯本問世:由作家蕭乾和翻譯家文潔若夫婦翻譯、譯林出版社出版的“蕭文版”,以及由天津外國語學院教授金隄翻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金隄版”。
上個世紀,《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小徑分岔的花園》《沙之書》的作者豪·路·博爾赫斯,以及《尤利西斯》的作者喬伊斯,這“三斯”及其作品“震撼”了當時的中國文學界。
瑪麗蓮·夢露在閱讀《尤利西斯》,攝于1955年,紐約長島。EveArnold—Magnum Photos
2022年,是《尤利西斯》出版100周年。這本據說全世界不超過50個人讀懂,多數人讀到80頁就放棄的小說,依舊被世人爭論不休(如果你讀完了這本書,歡迎在文末留言分享!湛廬君呼喚眾人為你點贊)。在一定程度上,《尤利西斯》儼然成為世界文學的某種秩序。
除了《尤利西斯》,喬伊斯的另一部作品《芬尼根的守靈夜》,更是被視為喬伊斯對當時文學的一次超越。
在幾乎沒有前人參照的條件下,喬伊斯就通過《芬尼根的守靈夜》一書,全面地發展出了六七十年代才開始興盛的藝術創作手法。美國著名學者伊哈布·哈山讀過這本書后聲稱“倘若沒有它那神秘的、幻覺式的閃光在每一頁中每一個地方滑過……后現代作家們就完全可能和他們的前人毫無差別,而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靈夜》,就如思想的源泉,影響著當代眾多極具話語權和影響力的作家、思想家等,包括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貝爾。
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后,1927年,坎貝爾來到巴黎繼續深造。在這里,他深受歐洲當代藝術的影響。一次偶然的機會,坎貝爾發現巴黎所書店里喬伊斯的著作《尤利西斯》。
坎貝爾對喬伊斯的作品非常著迷,甚至在他新婚期間,“喬伊斯和妻子都占有同樣的分量”——坎貝爾經常一手挽著太太,一手拿著喬伊斯的作品《芬尼根的守靈夜》。
02
喬伊斯,約瑟夫·坎貝爾
從眾人走向眾神的世界之門
盧卡斯在拍攝現場
被譽為西方流行文化的一代宗師,坎貝爾是影響披頭士樂隊、貓王、邁克爾·杰克遜、喬治·盧卡斯、斯皮爾伯格、J.K.羅琳和喬布斯的精神導師。他的作品被好萊塢列為必讀書目,幻化出了各種具有戲劇性、娛樂性和心理真實性的故事,是《星球大戰》《黑客帝國》《蝙蝠俠》等電影的靈感之源。
“創作《星球大戰》劇本時,坎貝爾的著作帶給我很深的影響,《星球大戰》就是基于坎貝爾的理念創作的現代神話。此后,我們成為朋友,直到他去世。他是神奇的學者和人物,也是我的精神導師。”——喬治·盧卡斯
喬伊斯的出現,引導坎貝爾走向了“大發現”的世界,而在這之前,他一直走在一條狹窄筆直的學術道路上。
喬伊斯認為人類苦難中有所謂的“最大與恒常的苦難”,坎貝爾把這看成是古典神話學中的基本主題。他說:“造成所有苦難的原因,就是生命必然會死去這個事實。假如生命被肯定,死亡便無法被否定。”
約瑟夫·坎貝爾(1904年至1987年)
坎貝爾真摯地表達說:《芬尼根的守靈夜》是一本能使讀者心靈轉化的書。如果讀者真的用心讀它,并弄懂喬伊斯所說的,那么書中就有能轉變個人與世界關系的影像。
他在自己的多本書中都難掩對喬伊斯的深愛,他寫到:
深愛靈性的同時,你不能鄙視塵俗。喬伊斯便是這么個人——我的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一生啊!你在讀理查德·埃爾曼所著的《喬伊斯傳》時,你會懷疑說誰能活出那樣的一生來。你不知道他怎能忍受它,他的家人怎能忍受它,他的朋友怎能忍受它。不過,看看他所成就的。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有眼光可看得出來的話。
他花了16年寫了《芬尼根守的靈夜》,你們都應該讀讀這本書初版時的書評:“這家伙在干什么?他瘋了嗎?他是不是丟給我們令人瘋狂的工作呢?”第一版的《芬尼根的守靈夜》在出書后兩個月之內便被廉價出售,以盡快賺回成本。我買了4本精裝本,每本只花五角六分錢。書賣得這么便宜,作者可是什么都拿不到的。
喬伊斯在59歲生日前三星期死時,尚有最后一本著書計劃沒有進行。他不是我生活中的模范,但卻是我與藝術關系的典范。托馬斯·曼說,喬伊斯可能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不過你看,他付出的代價有多高。
喬伊斯忍受了所有這些痛苦,因為他的目標是完美。完美是隱含在藝術中的滿足,而他達到了。不完美是生命。生命中所有形式皆是不完美的,但藝術的功能則是在不完美中看到光輝。藝術家將各種創作的形式開啟到超越的境界。
圖源:Les grands mythes
坎貝爾在書中曾引用過喬伊斯的這句話:只要認真專注地去看,每件事物都可以是一扇通往眾神不朽永恒的門。這也是《尤利西斯》中的故事場景:
想著家中問題的利奧波德·布盧姆,正心無旁騖地注視著酒瓶標簽上的一個紅色三角形。
當有人要去干擾布盧姆時,馬利根阻止他說:“……保持一位德魯伊教徒的靜默吧。他的靈魂已在遠方。從神馳的心象中被喚醒可能和誕生一樣痛苦。任何事物,只要認真專注地看待,都可以是一扇大門……”
對,找到屬于你的召喚。
點擊封面,即可入手
本書是坎貝爾關于喬伊斯文學研究的畢生成果結集。從1927到1987年, 坎貝爾對喬伊斯有整整60年的沉迷、追隨與研究。他將深度心理學、比較宗教、人類學和藝術史作為分析工具,分析喬伊斯創建的文學迷宮。
從《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到《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靈夜》,囊括喬伊斯意識流文學的三部代表作,坎貝爾從意象和人物神話原型的角度,帶領讀者領略喬伊斯作品的精妙,全景式解讀喬伊斯的創作理念與脈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