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看我國一直不理他,又開始服軟了。白宮放出話來,說在和我國的談判中,不會采用強硬態度,而且要把對我國的145%的關稅大幅降低。
對此,有些人認為我國應該“差不多就得”,“得饒人處且饒人”,趁這個機會跟美國緩和就算了。但是,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對于美國和特朗普這種人,我們的態度只有一個,那就是“不可沽名學霸王”!
這個4個月馬上就要過完了,一如多年前的政策一樣,特朗普今年的關稅政策也引起了全世界的風波。
只不過風波影響更多的不是其他國家,而是美國自身。尤其是我國堅定地反制措施,讓本就有裂痕的美國出現了更大的混亂。
于是特朗普也堅持不住了,選擇先向我國“低頭”。面對美方的“求和”,我國又是否要接受,緩和雙方的貿易?
美國沃爾瑪貨架上貼著“中國制造”標簽的玩具庫存僅剩三成,家得寶的倉庫空置率突破50%。
白宮草坪外,艾奧瓦州的農民扛著“還我中國市場”的橫幅,與舉著“特朗普稅滾出美國”標語的硅谷程序員同框抗議。
特朗普政府挑起對華貿易戰,主要想讓美國制造業重新強大起來,同時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虧空,并阻止中國發展過快。這種做法的深層原因是“美國優先”的想法,凡事都以美國為先,甚至想當世界霸主。
特朗普政府不太遵守國際規則,動不動就退出國際組織,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比全球合作更重要,最終引發了這場貿易戰。這些舉動忽視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加劇了國際緊張局勢。
這場貿易戰并非偶然發生,而是早有預謀的戰略部署。即使在2017年,中美領導人多次會面,特朗普訪華時還簽了大單,看起來關系不錯,但美國在那年8月就偷偷開始了對中國的“301調查”,這就像埋下了一顆貿易戰的種子。
這說明,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態度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友好,而是暗藏著一套不同的標準。這種雙重標準表明,之前的友好舉動可能只是為了掩蓋其真實意圖。
2018年,美國不再掩飾,突然開始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增加關稅,這被看作是貿易戰的開始。之后,中美雙方進行了多次談判,也曾達成一些協議,但美國政府經常改變主意,多次違背承諾,導致貿易戰不斷升級。
最初,美國只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征收25%的關稅,后來范圍擴大到2000億美元,甚至5500億美元,幾乎覆蓋了所有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
除了增加關稅,美國還采取了其他措施,例如限制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嚴格控制向中國出口技術,以及將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列入“實體清單”,試圖通過技術封鎖進行打壓。
即使全球都在努力對抗新冠疫情的關鍵時刻,美國政府依然堅持其強硬作風,在香港、新疆和臺灣等問題上加大對中國的壓力,這明顯干涉了中國的內部事務。孟晚舟事件是這段時期美國推行霸權主義的突出例子,它清楚地展示了美國為了打壓中國企業而不惜使用任何手段的意圖。
美國政府的行為表明,即使在需要國際合作的全球危機時期,它仍然將地緣政治利益置于優先位置。貿易戰最終成了一場沒有贏家的冒險,付出的代價非常大。
在美國,農業遭受重擊,大豆賣不出去,許多農民面臨破產,農業地區的經濟損失慘重。制造業也受到波及,鋼鐵等原材料漲價,導致下游產業成本增加,利潤變薄,許多企業不得不裁員或者關門。普通美國人也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壓力,生活費用越來越高,生活質量下降。
在全球范圍來看,貿易戰打亂了全球貿易秩序,加劇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對世界經濟增長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美元一家獨大的局面正面臨挑戰,許多國家都在尋找其他選擇,加快擺脫對美元的依賴。貿易戰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影響,例如沃爾瑪里中國商品變少、波音公司因為缺少中國鈦合金而不得不停止生產、加州雞蛋價格飛漲、華爾街的交易員忙著拋售美國國債。
這些情況充分說明貿易戰是多么的荒謬和具有破壞性。即使是像特斯拉這樣在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也無法完全擺脫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正如特斯拉CEO馬斯克的擔憂,他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程度表明了去美元化浪潮下,全球經濟格局的改變。
面對美國政府不合理的打壓和施壓,中國表現得非常冷靜和堅定。中國沒有妥協退讓,而是采取了強硬的反擊,例如對美國商品增加相同的關稅,并且限制部分美國公司在中國發展,以此保護自己的權益。
同時,中國也很有耐心,堅持走自己選擇的道路,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經濟上,努力提升科技水平,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此外,中國積極與其他國家合作,這些努力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得到了世界的關注和認可。
過去七年,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了降低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中國努力調整對外貿易策略,積極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尤其加強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力求建立一個更加平衡和長久的國際貿易體系。
中國持續增加在科技領域的投入,重點攻克芯片、光刻機、人工智能、5G等關鍵技術。這些努力幫助中國逐漸擺脫對西方技術的依賴,掌握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
中國還在不斷改進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換代,逐步建立起一個更加完整和強大的工業體系,進一步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鞏固其“世界工廠”的地位。人民幣走向世界的腳步更加穩健,數字人民幣的運用,或將對美元的主導地位帶來一定影響。
中國海軍實力顯著提升,有了更多更先進的裝備,比如新型航母、驅逐艦、潛艇等,這些都陸續加入海軍隊伍。這些新裝備的列裝,為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這對于提升國防實力,維護國家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限制稀土出口,讓一些美國軍工企業感受到壓力。中俄能源合作嘗試擺脫美元,使用其他方式結算。中國企業在東南亞投資設廠的現象越來越多。
福建艦航母的下水,以及055型驅逐艦的大量服役,都顯示出中國海軍力量的提升。上海微電子在28納米光刻機技術上取得突破,新疆可可托海礦區持續開采,也反映出中國在科技和資源領域的進展。
中石油使用數字人民幣與沙特進行石油貿易結算,進一步體現了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這些都表明中國經濟、科技、軍事實力顯著增強,已經不是過去那樣容易被動挨打的國家,而是一個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科技實力強大,并且有堅定戰略部署的世界大國。
毛主席“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句,今天依然具有警醒意義。歷史經驗表明,對霸權主義妥協退讓,只會讓其更加囂張,最終帶來更大損失。
1985年廣場協議就是一個教訓。日本被迫簽署不平等條約,經濟發展停滯三十年。這個例子值得我們認真反思,避免重蹈覆轍。美國打壓和限制中國,不只是為了錢,更重要的是想保住世界老大的位置,不讓中國變得強大。
就像復旦大學張維為教授說的那樣,美國現在“連表面功夫都不做了”,直接表明就是要阻止中國發展。他們的策略很明顯。
美國提議降低關稅,我們不能輕易相信。這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好處,必須保持警惕,不能放松。特朗普政府之前的表現說明,他們的承諾不太可靠。我們需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避免被迷惑。
素材來源
華夏經緯網丨回顧2018年中美第一次貿易戰,特朗普“打了一個寂寞”
界面丨中美貿易為何而戰?美國真正瞄準的是“中國制造2025”
觀察者網丨“反制快狠準,中國2018年以來已經厲兵秣馬”
光明網丨「關稅觀察」關稅給美國帶來的風暴,才剛剛開始
金融界丨特朗普第一任期,中美交鋒全復盤
極目新聞丨白宮放風對華關稅“大幅下降”,背后居心險惡當認清!
中國經濟網丨2017中美經貿十大成就盤點 特朗普訪華商業大單列榜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