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問:十幾萬和二十多萬的電車有哪些本質不同?
好問題!特別是面對現在新車像下餃子式的國內電車市場,以及眼花繚亂的各種宣傳,我估計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覺得那些10多萬的車,和動輒20多萬,甚至30萬多萬的電車,長得都差不多,車內無論大屏、真皮,包括設計風格也都看不出高下;如果再看廠家介紹,什么智能、智能、車機大屏、女王(參數丨圖片)座駕,好像也都是應有盡有,那么一大截差價,主要差別在哪里呢?
其實也簡單,造車賣車就是做算術題,成本利潤售價是繞不過去的環,所以我們關鍵就看哪些技術和配置是真正高成本,便宜產品搞不定的。 “電視真皮大沙發”肯定算不上,真花不了幾個錢。那有些什么呢?
第一,當然是電池,作為電車成本最高的配件之一。只要是良心廠家,車價和電池應該成正比,十多萬的車,一般不會配置太大的電池,官方續航差不多就是4-500公里,能上600km就算厚道了。而20萬以上的電車,以當下的內卷,起碼應該給你一顆90度以上的電池吧,官方續航上700公里算是基本要求。
第二,就是采用400伏平臺,還是800伏高壓平臺,后者在研發、設計和用料成本會高很多,帶來最直接的差異就是它能支持各種超快充,在充電樁匹配的情況下,充電速度快很多,以我這兩年的實際測試和使用看,起碼能省你一半以上的充電時間。在超快充越來越普及,電池越來越大的當下,大家又很忙,所以還是很有用處。
第三,20萬以上的車,從成本角度,可以塞下第二顆電機,或者起碼給你一顆高功率的后驅單電機吧。這樣才能真正展現出電車在動力上的優越感。而十多萬的電車,基本都是單電機,功率150KW左右,6-7秒級的加速,日常其實也夠用,但你想拿它秒天秒地,扮豬吃老虎,肯定力有不逮。
第四,激光雷達。雖然今年號稱智駕普及年,各種L2+級,甚至高階智駕都在向低價位的車下放。在作為最貴的智駕硬件激光雷達,目前還沒法在十多萬的車上裝配,包括最近很火的比亞迪“天神之眼”,入門版本也只能用“三目攝像頭”代替激光雷達。激光雷達對于高階智駕還是非常重要的,特別在光線條件差,或者天氣惡劣,以及復雜路況路面時,目前任何靠攝像頭的視覺系方案還不能完全代替激光雷達實現真正全天候全場景的高階智駕,對于它們的差別,我前幾天專門有期節目聊過,有興趣可以搜看。
OK,那今天雖然像是閑聊,但對買車人我覺得還是有現實意義的,面對廠家和銷售員天花亂墜的推銷和介紹,其實你就可以參照上述四點配置,來評估一下這款車值不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