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30日報道 西班牙《起義報》網站4月26日發表題為《巨龍無懼鷹隼》的文章,作者是埃德爾韋托·洛佩斯·布蘭奇。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被華盛頓視為最大的經濟和政治對手,出于削弱中國的迫切企圖,特朗普總統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發起了關稅戰,稅率一路升至145%。作為回應,中國對美國輸華商品加征125%的關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中方不愿打關稅戰,“但也不怕打”。他還說:“我們絕不會坐視中國人民的正當權益被剝奪,絕不會坐視國際經貿規則和多邊貿易體制被破壞。”
美國這種脅迫政策與上世紀80年代里根政府時期對日本實施的政策如出一轍。華盛頓當時視日本為維系其全球經濟金融霸權的首要威脅。
1981年里根上臺后,華盛頓開始向東京施壓,要求其向美國公司開放市場,減少兩國之間的貿易不平衡。
日本先是同意了一些措施,如限制向美國出口汽車,但美國國會和媒體對日本的攻擊仍在繼續,因為他們擔心日本會從美國手中奪走貿易權力。
這導致1985年,在白宮咄咄逼人的壓力下,五個國家(美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法國、英國和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使美元對日元和德國馬克貶值。
正如預期,此舉促成了美國商品出口的增長,減少了其對日本和西歐的貿易赤字。
經濟學家喬舒亞·費爾曼和丹尼爾·利在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撰寫的一份報告中解釋說:“1986年上半年,日本的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實質上是停滯的。”為了徹底擊垮這個危險的對手,1987年華盛頓對價值3億美元的自日本進口商品征收100%的關稅,這幾乎將其擋在了美國市場之外,日本經濟隨之崩潰。
但在21世紀,中國的情況截然不同,因為這個國家不依賴美國來維持和推動其生產和國際貿易。
中國的科學、工業和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并與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建立了關系,可以同時與這些國家進行進出口貿易。它還擁有14.17億人口,他們的購買力很強。
因此,中國的發展不像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那樣依賴美國。
歷史教訓昭示:對于美國而言,在21世紀對待中國與數十年前對待日本是不一樣的。時代和條件截然相反,華盛頓可能成為最大輸家。
巨龍無懼鷹隼。(編譯/蘇佳維)
這是3月20日在位于廣州市黃埔區的粵芯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拍攝的晶圓。(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