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霸權低頭,就如同飲鴆止渴,只能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機”“妥協退讓難求網開一面,卑躬屈膝終致步步緊逼”。我國外交部發布的雙語硬核視頻《不跪!》,以擲地有聲的表態向世界宣告中國立場。
在美國揮舞對等關稅大棒,將中國排除在外并以"90 天緩刑 "脅迫他國限制對華經貿合作的背景下,視頻中反復強調的“中國不跪!中國不退!”,是對霸權的有力回擊,彰顯了中國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凝聚民族信念的決心。
然而幾乎同一時間,印度卻傳出了即將向美國“跪下”的消息。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透露,美國正與15到18個“重要貿易伙伴”談判,印度很可能成為首批達成協議的國家之一。
副總統萬斯訪印后,雙方談判已取得進展,最快或在 "未來幾天內" 敲定協議。貝森特同時表示,與韓國的談判 "十分順利",與日本的談判也 "非常具有實質性"。
印度率先妥協,也是存在多方面原因。印度具備為美國提供大額訂單的能力。能源方面,印度可減少俄羅斯油氣進口,轉而采購美國資源;
不僅如此,印度近年來推進武器供應多元化,剛與法國簽署采購26架“陣風-M”戰斗機的協議,未來還可能加大美制武器采購。
此外,農產品、貴金屬和波音客機也可能納入采購清單,印度航空已傳出計劃購買中國退回波音客機的消息。從貿易逆差數據看,2024年美國對印度貿易逆差為457億美元,遠低于對越南的 1235 億美元,印度為消弭逆差所需付出的代價相對較小。
政治層面,美印談判涉及中國的敏感問題較少。印度沒有大量來自中國的轉口貿易,也未加入 RCEP,在關稅政策調整上受中國相關協定的約束較小。
同時,印度總理莫迪與白宮私人關系良好,這種個人聯系在“定制化貿易談判”中,可能發揮重要作用。早在今年2月,莫迪訪美時,雙方就設定了2030年貿易總額翻倍目標,當時美國還同意了擴大對印武器出口。
而在地緣政治層面,印度急于與美國達成協議,也是為了騰出手應對巴基斯坦。近期克什米爾地區局勢緊張,印巴軍隊連續四晚激烈交火,巴基斯坦國防部長直言“印度軍事入侵迫在眉睫”,此時尋求美國支持對印度有現實需求。
對此,中方已明確表達立場。中國駐印度大使徐飛洪在《印度快報》發表文章《挺身反對華盛頓的霸凌》,指出單方面向美國經貿要求讓步是“與虎謀皮”,只會助長美國得寸進尺的氣焰。
中國外長王毅在金磚國家外長會晤上強調,妥協退縮只會讓霸凌者更加肆意,呼吁金磚國家共同反對保護主義,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作為金磚國家成員,印度若率先向美國妥協,不僅破壞金磚內部團結,也將影響發展中國家共同應對外部壓力的努力。此前金磚擴員時,印度就曾因擔憂話語權被稀釋而在非公開場合反對,影響進程。
中國發布《不跪》視頻與印度傳出妥協消息的時間確實是有些重合,這也折射出了兩國面對外部壓力時截然不同的態度。
中國堅守主權、拒絕霸權壓迫,展現維護國家利益與國際公平的決心;印度如果選擇妥協,雖然能換取一些短期的利益,但長遠來看,可能反而會削弱自身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并對地區合作與多邊貿易體系造成沖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