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日友好醫院醫生肖光因出軌多人被涉事醫院“雙開”。這本是一起的普通的性丑聞,卻意外曝光肖光情人董女士涉嫌“水論文”“水學位”。
這位哥倫比亞大學附屬院校的經濟學畢業生,用四年時間走完了普通人需要十三年才能完成的醫學教育長征路。
她的履歷金光閃閃:30頁的博士論文、跨專業發表的泌尿外科研究、1年速成的規培記錄,以及骨科院士親自修改的輪轉計劃。
這哪里是醫學教育?分明是《天龍八部 》里虛竹破解珍瓏棋局的現代翻本。只不過破解的密碼不是佛經,而是父輩通訊錄里的院士聯系方式 。
在普通醫學生還在解剖室熬夜背神經圖譜時,董小姐們早已掌握更精妙的"人體構造學":父親的央企高管身份是造血干細胞,母親的大學副院長職務是神經傳導束,院士叔叔的手術刀則是打開所有學術壁壘的萬能鑰匙。
協和引以為傲的"4+4"精英計劃,在這個魔幻現實里演變成"4個電話+4次聚餐"的綠色通道 。當寒門學子在實驗室里培養細胞時,特權階層正在培養更珍貴的"學術人脈細胞株"。
30頁的博士論文堪稱當代學術行為藝術——這長度還不夠解釋清楚闌尾炎手術步驟,卻足以讓學術委員會全票通過。
反觀普通碩士生50頁起步的論文要求,就像超市里"買一送一"的促銷陷阱,底層研究者需要填滿的不僅是紙張,更是對學術權威的敬畏。
而董小姐跨專業發表的泌尿外科論文,則完美詮釋了"不會做手術的骨科院士不是好導師"的黑色幽默 。
當普通規培生在三甲醫院急診科連續值班36小時時,董小姐們正在創造醫學教育的新范式:胸外科輪轉可以跳過脊柱外科必修課,就像網紅餐廳的免排隊特權。
更魔幻的是,這類"醫療貴族"往往能跳過問診環節直接主刀——畢竟在手術臺上,他們的家族人脈可比解剖知識更能止血 。
這場鬧劇最辛辣的諷刺在于:當普通醫生需要發表5篇SCI才能評副主任醫師時,"學閥二代"“權貴二代”用兩篇注水論文就能完成職稱躍遷。
這像極了貨幣超發引發的通貨膨脹,只不過在這里貶值的是學術含金量,升值的則是家族姓氏的信用背書。
而協和醫學院的百年招牌,正在這種"學術QE(量化寬松)"中變成特權階層的信用抵押物 。
在董小姐光速般的學術躍進背后,每個毛孔都滲透著"龍生龍,鳳生鳳"的腐朽邏輯。當"協和"二字從醫學圣殿降格為某些人的家族印章,當院士簽名從學術認證淪為特權通行證,我們失去的不僅是教育公平,更是對生命的敬畏。
或許該成立個新學科——"醫療資源繼承學",畢竟在這個魔幻現實里,投胎才是最高明的臨床技術 。
與董女士的問題相比,肖光出軌說破天也只是個人私德問題,它不涉及“學閥”問題,不涉及破壞公平正義的問題,最關鍵的是肖光也得到了應得懲罰,可董女士呢?至今沒收到任何處理。
如今董女士的論文已經在知網“消失”,不排除是董女士或相關方因輿論壓力主動申請撤稿。可是網絡是有記憶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論文可以撤,董女士和協和醫院必須給社會一個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