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三級架構強根基:織密全域治理“一張網”。受訪單位供圖
在湘南腹地的郴州永興縣,新時代“楓橋經驗”正綻放出基層治理的創新光芒。作為縣域社會治理的“中樞大腦”,永興縣綜治中心以規范化建設為根基、以智能化應用為引擎、以多元化協同為支撐,打造矛盾糾紛化解“終點站”,構建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現代化治理格局。2025 年以來,全縣通過三級綜治網絡累計化解矛盾糾紛465起,調解成功率達93.6%,刑事治安案件同比分別下降27.8%和41.3%,用“溫度+效率”的治理答卷,詮釋著新時代基層善治的永興智慧。
永興縣將綜治中心建設作為基層治理“一號工程”,構建起縱向貫通縣、鄉、村三級,橫向聯動42個職能部門的治理樞紐。走進縣綜治中心服務大廳,智能導辦系統與6大專業服務窗口(涉法涉訴、司法調解、法律服務、信訪、勞動仲裁、心理疏導等)高效協同,LED 屏實時更新辦事流程,智能編號系統精準分流訴求,現代治理的科技感與便民性撲面而來。
在組織架構上,創新“1+3+N”模式:“1”即黨委統籌協調機制,“3”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N”匯聚法律顧問、調解員等社會力量,集成8大類32項服務事項,實現“進一扇門、解千般難”。如水源村“群眾提事、干部理事、集體定事、黨員管事、代表評事”的“五事工作法”,正是這一模式在村級治理中的鮮活樣本。
制度創新為治理效能加碼:建立“首問負責、限時辦結、跟蹤回訪”閉環機制,實行矛盾糾紛“紅黃藍”三色預警,重大問題啟動多部門聯席會議。便江街道白頭獅村代某某果樹損毀賠償案中,通過“村級上報、街道研判、縣級統籌”三級響應,15天內促成10.28萬元補償款到位,實現法理與情理的雙向平衡。
多元調解解民憂:打造矛盾化解“終點站”
永興縣綜治中心的“調解超市”堪稱治理亮點:49名專職調解員“坐診”、22名法律顧問“出診”,家事、商事、勞動爭議等22個專業團隊“對癥開方”,傳統“茶桌調解”與“云端調解”智慧融合,形成“專業人辦專業事”的解紛格局。
“三個轉變”重塑調解邏輯:從單兵作戰到協同作戰:建立“訪調”“警調”“訴調”對接機制,打破部門壁壘;從被動受理到主動發現:網格員巡查與智能平臺預警結合,提前介入苗頭隱患;從就事論事到源頭治理:針對高發領域開展專項治理,推動“解決一案、完善一機制”。
馬騰學校退休教師唐某某養老金停發事件中,調解團隊不僅解決系統技術問題,更推動建立養老保險數據核查長效機制;代某某果樹損毀案中,通過“訴求解決到位、困難幫扶到位、思想疏導到位、違法處理到位”的“三到位一處理”原則,三次勘察、五輪談判促成雙方和解。這些案例彰顯著“法理為基、人情為橋”的調解藝術,成為 “楓橋經驗”永興化的生動注腳。
科技賦能提效能:智繪基層治理“數字圖”
在智慧治理賽道上,永興縣搭建“智慧綜治”大數據平臺,整合“雪亮工程”、網格化管理等系統,實現矛盾糾紛“一網感知、一圖呈現、一鍵處置”。縣綜治指揮中心的電子大屏實時跳動著矛盾熱力圖,20個智慧調解室支持遠程視頻調解,群眾通過“一站式”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平臺即可線上申請、查詢、評價,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對12345熱線等數據實時研判,提前預警征地拆遷、勞資糾紛等風險;移動調解終端實現現場取證、文書生成、電子簽章“一站式”辦理;視頻監控系統發揮打擊、震懾作用。唐某某養老金糾紛中,技術團隊通過數據穿透分析快速鎖定“雙系統信息不同步”癥結,為解決問題贏得先機。
從“物理整合”到“化學融合”的治理升級,從三級網絡的“縱向到底”到多元力量的“橫向到邊”,再到智慧治理的“全域覆蓋”,永興縣綜治中心的實踐,是基層治理從“碎片化”向“系統化”躍遷的縮影。調解室里,把群眾小事當大事的堅守仍在延續;數字屏前,科技賦能治理的探索從未停歇。這座湘南小城正以創新為筆、擔當為墨,在新時代基層治理的答卷上,書寫著“矛盾化解有力度、民生服務有溫度”的永興范式。(黃永偉 曹建鋒 歐陽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