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催婚催生的盡頭,居然是發錢!
最近,白云區南嶺村成了“催生界”的網紅,十天之內接連甩出“王炸”:
4月15日,南嶺村放出大招,本地戶籍股東新婚可領2萬-4萬元獎勵;
一周后再次加碼“生育禮包”,生一孩獎1萬,二孩2萬,三孩3萬,多胞胎直接封頂6萬。
算下來,南嶺村戶籍股東成員結婚+生娃,最高可以獲得10萬元獎金。
01
在此之前,廣州也有不少村動用“鈔能力”花式催婚催生。
今年4月初,黃埔南灣社區規定,符合條件的家庭生育三胎,就能一次性申領5萬元生育補助金。
去年6月,黃埔下沙社區也發布三孩生育補貼,符合條件的可獲一次性補助3.8萬元。
不僅是廣州,全國各地為了催婚催生,也是大招齊出。
今年3月,浙江紹興上虞區就給新人送上價值千元的“結婚大禮包”;8月,衢州常山向25歲以下初婚青年直接塞1000元紅包;山西呂梁35歲以下新婚夫妻登記當天就能拿到1500元現金紅包,現場“開箱驗貨”的儀式感拉滿。
還有地方送旅游套餐、消費抵扣券,甚至把婚姻登記處搬進景區,讓領證變成浪漫的打卡之旅。
02
從千元禮包到10萬現金,各地為了催婚可謂煞費苦心。
而在這背后,其實是更加殘酷的現實:
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全國結婚登記數同比暴跌15.9萬對,結婚率連續9年下降。而2024年出生人口,跌到了900萬大關。
回到廣州,這一形勢同樣嚴峻。
2024年,廣州結婚登記數同比暴跌16.8%,離婚率卻逆勢上漲10.2%。
△ 圖源:廣州市民政局
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娃的“躺平式反抗”,讓人急得跳腳。
當然,年輕人的顧慮也很現實:動輒十幾萬的婚禮彩禮,居高不下的養娃成本,職場上“生育即失業””的隱形歧視無處不在,學區房、培訓班、醫療開銷像三座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
用網友的話說:“不是不想生,是真的生不起、養不起。”
03
雖然真金白銀補貼生看起來簡單粗暴,但也傳遞出了一些重要信號。
其一,國家開始正視年輕人婚育痛點,嘗試社會化分擔。
與過去光喊口號催婚催生不同的是,現在政策開始直擊年輕人不婚不育的痛點:錢和安全感。
雖然真金白銀補貼覆蓋不了婚育的成本,但對“生育付出”的經濟補償,讓年輕人感受到“社會在為婚育托底”,對婚育有了更好的期待。
其次,催婚催生的背后,本質上是一場人口保衛戰。
逐年下降的結婚率和人口出生率,暴露出人口政策的深層焦慮。
畢竟,結婚率連著生育率,生育率連著人口結構,人口結構又直接關系到社會經濟和發展。
說白了,婚育問題已經成了地方發展的“生死線”。
△圖片來源:網絡
政策就像一面鏡子,既照見社會對人口下滑的急切,也映出年輕人對未來的期待。
因為我們真正想要的,從來不是幾千幾萬的補貼,而是學區房不再是掏空兩代人六個錢包的孤注一擲;職場媽媽不必在“升職”和“生娃”之間做單選題;醫療教育資源更均衡,能讓養娃更輕松一些。
當催婚催生從“道德壓力”變成“政策兜底”,當年輕人看到結婚生子不是個人風險,而是社會共同承擔的責任,或許才是婚育率回升的真正開始。
畢竟,比起眼前的紅包,我們需要的,是更加確定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