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報”
今年以來,榆林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以“蛇行千里”的韌勁深化“三個年”活動,聚焦聚力打好“八場硬仗”,在機遇與挑戰并存中奮力書寫新時代答卷。
市民在榆林市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業務。(資料照片)
然而,發展之路并非坦途。隨著大量央企、省企入駐,榆林民營企業面臨發展空間被擠壓等挑戰。但民營經濟憑借頑強韌性和創新精神,持續為地方經濟注入活力,成為穩增長、促就業的主力軍。對此,市人大代表、神木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文江指出,優化營商環境是打好“八場硬仗”的突破口,需打出政策“組合拳”,為民營企業發展注入“強心劑”。他建議,通過強化政策資金支持、落實減稅降費、推進“紅藍章”審批改革等舉措,縮短項目建設周期;同時放寬市場準入,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基建、高端能化等領域,實現與國企協同發展、共享機遇。
在提振消費與外貿拓展方面,市政協委員、榆林市商務局總經濟師曹曄介紹,市商務局成立工作專班,圍繞提振消費和外貿拓展精準施策。消費端,通過出臺促消費政策、開展“掃街”納統行動、發放電子消費券、舉辦“體育+美食”等多元主題活動,創新銀發經濟、賽事經濟等業態,推動文商旅體深度融合;同時搭建二手車交易平臺、建設數字貿易產業園,提升消費供給能級。外貿端,通過建立企業數據庫、發展海外倉、推動跨境電商平臺落地、實施數據回流工程等,支持企業拓展“一帶一路”市場,推動外貿轉型升級。
為推動市屬國企科技創新提質增效,榆林市積極施策,針對企業創新主動性不足、人才短缺等問題,市政協委員、榆林市城投公司副總經理高峰建議,在政策引導方面,應對市屬國企科技創新研發費用視同利潤計算,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在業績考核中給予正向激勵;實施稅前全額扣除基礎研究投入、設立研發準備金等政策,探索科研經費“包干制”,鼓勵首臺套等應用,發揮示范帶動效應。科研陣地建設方面,鼓勵市屬國企在能源化工、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聯合高校院所共建創新平臺,與央企、省企協同建設國家級研究中心,通過“揭榜制”“賽馬制”攻關關鍵技術,設立科技創新聯合基金,強化行業引領。人才培育方面,推動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建立人才交流機制,拓寬科技人員職業通道,實施薪酬傾斜政策,對高層次人才探索年薪、股權等激勵模式,為市屬國企科技創新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八場硬仗”涵蓋教育科技人才改革、擴大有效投資、重點產業鏈建設等關鍵領域,環環相扣、牽一發而動全身。榆林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發展,既聚焦教育科技人才協同、產業鏈群升級等關鍵性戰役,又謀劃海外倉建設、跨境電商發展等突破性舉措,力求形成更多標志性成果,推動改革紅利轉化為發展實效。
開局即決戰,起步即沖刺。從政策賦能到產業升級,從市場開拓到民生保障,榆林正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事事緊抓不放”的執行力,在打好“八場硬仗”中破解發展難題、激活內生動力。
來源:榆林日報
編輯 秦學 校對 劉雅嬌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