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
“強制下班”
成為備受矚目的社會熱點
前有深圳大疆“9點強制下班”政策,后有佛山美的“18點20分后禁止滯留辦公室”新規,再到海爾的“雙休制與3小時加班上限”規定,一系列知名企業相繼推出的“強制下班”措施,引發了廣大打工人的廣泛關注與討論。今年兩會上,“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互聯網大廠從“996”到“強制下班”的職場文化變革,折射出社會對工作效率與員工權益間平衡的重新思考。
“996”無異于飲鴆止渴,而非奮斗之良藥。高強度高產出的工作模式雖一定程度上推動企業快速成長,但長期會導致員工身心健康受損、效率下降、創造力枯竭,甚至出現了多起過勞死的悲劇,從而增加企業的隱形成本。最終被蠶食的,將是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全國政協委員李國華表示:“996”既違反勞動法,更背離奮斗精神。西方相關勞動法案的生效,也迫使依賴海外市場的中國制造業巨頭率先調整工時政策,以符合國際市場的規則。早在2024年12月19日,國家市監就發布了中國企業需警惕的提醒公告。
“強制下班”的背后應當是“科學下班”。下班不是簡單的到點打卡,我們勞動者在拒絕“領導不走我不走”表演式加班、“下班羞恥”的同時也要積極擁抱效率和活力,充滿工作創造力、提升工作技能。通過“強制下班”,企業單位可以倒逼員工在有限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完成任務,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科學下班更可以讓勞動者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參與社會活動,促進家庭和社會的和諧。
少一點身不由己,多一點理性高效。有網友調侃,“人生第一次被趕出辦公樓竟是因為強制下班”“只希望不是換個地方繼續加班”。可以遇見,“強制下班”剛開始執行時,難免會有形式主義和變形走樣,甚至企業利潤增長也會迎來一段時間的陣痛低迷。但長遠來看,只有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歸屬感和忠誠度才能得到充分激發,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軟實力才能更強。因此,“下班”的同時也要“離線”,不再有“收到”,合理分配工作任務,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才是關鍵。
加班走量不如精心提質。產業升級的必由之路已然廓清迷霧——從“世界工廠”到“智造強國”,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這條路或許艱難,但值得所有打工人共同期待。期待那天,加班與下班都不必再強制。
來源:昌吉州黨委網信辦
編輯:王 威
監審:羅 青
終審:吳 濤
關注我們 了解更多
發布網信政務信息
解讀網信政策法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