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大野戰軍中,華野素來以擅長打“神仙仗”著稱。這除了歸功于陳粟兩位首長的用兵如神外,也離不開其他諸將的互相配合。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每次一到粟裕指揮大仗的時候,作為華野“三把手”的參謀長就會“消失”在指揮部。
作為一名參謀,在作戰過程中不應該守在首長身邊出謀劃策嗎?他究竟去了哪里?
“空降”的首長
1946年,國民黨對我軍展開了全面進攻,首當其沖的便是距離南京最近的蘇中解放區。
眼見形勢變得危急,毛主席當即給粟裕發去消息,讓他不要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暫時放棄蘇中,轉到外線與陳毅協同作戰。
然而,擅長在絕境中尋找出路的粟大將卻認為應該先在蘇中打幾仗試試,挫一挫敵人的銳氣。
毛主席很信任他,經過一番思考后便答應了他的請求。
之后,粟裕便率領著三萬將士,與四倍的機械化國民黨軍隊展開了一場激戰。
這場誰也不看好的戰役,最終讓粟大將指揮出了七戰七捷的重大戰果。
這無疑是給了毛主席一個很大的驚喜。
然而,與此同時,陳毅的山野部隊卻接連遭到了五次失利。
為了解決山東的困局,也為了避免敵人增加的源源不斷的兵力,毛主席當即讓粟裕率部北上與陳毅會合。
之后兩軍聯合,一起在宿北打了一場大勝仗,直接殲滅了兩萬多敵軍。
這一仗也讓毛主席看到了兩軍聯合發展的可能。于是不久后,在主席的指示下,兩軍正式合并為華東野戰軍。
原本一開始主席是想將陳毅直接調到中野工作,讓粟裕擔任總司令。
但粟大將卻直接拒絕了,他強烈要求陳老總能繼續留下擔任軍事主官,而他甘愿擔任副手。
但其實當時中央已經將總指揮權都交給了粟裕,陳老總走或留其實并沒有太大關系了。
眾人本以為粟裕提這個要求只是因為謙虛,但其實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陳老總留下來,他能更好地調配下面的將領。
原來,當時很多山東老將們都不服他這個“空降”的指揮官。
難以馴服的部下
實際上,從資歷上看,粟裕確實不占優勢,他甚至還不如一些山東老將。
山東野戰軍是從八路軍主力115師發展過來的,而115師又是從紅一軍團發展而來的。
里面的諸多將領都是跟毛主席參加過秋收起義、上過井岡山又走完萬里長征的老一輩革命家。
而粟裕雖然也是從井岡山下來的,但他當時也只是一個警衛班長,后來在抗戰時期也只是在南方打游擊。
而新四軍的名聲又遠不如八路軍那么大,所以很多將領都不愿受他領導。
而粟裕又是一個沉默寡言,只喜歡用實力說話,所以一旦與部下發生矛盾,他也從不為自己爭辯。
這就導致一些脾氣暴躁的將領與他發生分歧后,便會當著他的面拍桌子。像是許世友、宋時輪等人都先后不服過粟裕的安排。
不過因為有陳老總坐鎮,只要受到陳毅的一頓批評后,大多數人也會虛心承認自己的錯誤,從此不敢再犯。
但也有脾氣更倔的,甚至連陳老總都敢頂撞,更別說粟裕將軍了。就比如參謀長陳士榘。
早在兩軍還未合并,宿北戰役發起時,陳士榘便與粟裕產生了不小的沖突。
當時毛主席雖然已經做出戰略部署,表明要集中兵力殲滅魯南之敵,但具體要往哪個方向打卻并沒有明確規定。
粟裕更傾向于往蘇北方向打,因為就在前不久,華中部隊剛在國軍王牌74師手下痛失了兩淮,整支部隊也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如今華中部隊士氣正盛,戰士們都想打回去一雪前恥。
結果他這個意見剛一提出,便遭到了陳士榘的強烈反對。
陳將軍認為,74師已經在兩淮站穩了腳跟,并且那里深入敵人腹地,可以得到源源不斷的增兵。
而且敵人兩翼還有桂系第七軍和黃百韜部隊,戰斗力極其強悍,憑我軍現在的實力根本沒把握冒險。
所以他建議往魯南方向打,擴大山東地區的戰果。其實兩人的想法都沒有錯,只是作戰風格不同而已。
粟裕更敢冒險,從險中取勝,而陳士榘則更偏向于保守,力求穩中求勝。
面對這種局面,陳毅犯了難。其實內心里他更愿意相信粟裕,畢竟人家之前的戰績就擺在那里。
但另一方面,他也不愿意讓老戰友陳士榘寒心,所以最終的決策遲遲沒有定下來。
最終,脾氣急躁的陳士榘等不及,他竟然直接越過陳毅,向中央報告了自己的作戰意見。
毛主席等領導在一番思考后,也同意了他的作戰安排。
這下陳士榘高興了,但陳老總卻發了好大一通火。
陳老總的怒火
他認為陳士榘這種行為是“越級”,就相當于向上面告他的狀。隨后他便直接批評了陳士榘一頓。
然而,陳將軍卻認為自己并沒有做錯,他這也是為了大局考慮,所以他直接懟了回去。
這可把陳老總氣得夠嗆,不過粟大將卻并沒有任何怨言。得知中央已經做出決定后,他便也做出了讓步,將指揮權交給了陳士榘。
雖然最終魯南戰役大獲全勝了,我軍成功殲滅了兩個整編師。但陳士榘說一不二的性情卻給粟大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也是他為什么想要讓陳老總繼續留在華野的原因。
在后來的作戰中,粟大將與陳將軍兩人也陸陸續續發生過幾次爭執,大多時候都是需要陳老總從中緩和。
但這樣的問題不是通過躲避就能解決的,時間久了不僅會影響戰友之間的感情,嚴重時還會導致作戰。
于是后來陳粟兩位首長便想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每次打大仗時,就將陳士榘安排到作戰部隊,讓他親自指揮前線作戰。
這樣一來,在戰略上有粟裕把控全局,在具體作戰細節上,又有陳士榘出謀劃策,部隊從上到下都配合得當,讓敵人找不到一個突破點。
不過即便如此,陳士榘的強勢性格也沒少讓陳老總頭疼。
在淮海戰役進行到第二階段時,中野全體出動圍攻黃維兵團,但因為缺乏重武器,部隊在損失了大量兵力的情況下依舊沒有推進戰果。
最后劉伯承元帥親自向華野請求援軍,陳老總便將陳士榘調了過去。
結果,陳將軍抵達戰場后卻遲遲不肯行動,眼睜睜看著兄弟部隊拼殺。
見此情景,一向溫文儒雅的劉帥都怒了,他直接對陳老總發了一通火,問他陳士榘過來是干什么,難道是看著中野怎么拼光的嗎?
陳老總也很奇怪,他當即給陳士榘打去電話詢問消息,豈料對方直接表示,要讓中野將主攻的位置讓出來他才肯上去。
因為他知道中野沒有重型武器,留在主攻位置也只是白白損失兵力,他這樣也是為了早點結束戰斗。
但中野的將士們打了半天,誰也不愿意將即將到手的戰果拱手讓人。
陳老總得知此事后非常無奈,不過由于戰勢緊張,劉帥還是命人將主攻位置讓了出來。
最終,陳士榘指揮著部隊一舉攻下了雙堆集,將敵軍全部消滅了。后來他還將收繳的武器全都轉送給了中野,也算對自己之前的態度道了歉。
由此可見,陳將軍雖然脾氣耿直暴躁,但他內心還是正直講義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