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是“漢初三杰”之一,后來被評為漢初功臣第一,相比較于漢初大量功臣被劉邦清洗,蕭何最后能夠一直身居高位卻安然無恙,這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所以自古以來,蕭何都是備受人們討論和追捧的。
但是,我們讀歷史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不然我們是學不到什么東西的。俗稱知識儲備足夠了,但文化積淀還差得遠。
蕭何這個人其實沒有大家想得那么簡單!比如說,他一定就是一個好人嗎?是一個忠臣嗎?是一個良友嗎?并不見得吧!比如他端著秦朝的飯碗砸秦朝的鍋、他讓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樣的人能那么簡單嗎?
蕭何的人生起點其實比劉邦高。雖然蕭何和劉邦都是楚國的士族階級,但是很明顯蕭何在最初的就業問題上,領先了劉邦一步。蕭何最開始在哪里就業呢?沛縣縣委!擔任什么崗位呢?主吏掾!這個崗位是干什么的呢?按今天的說法就有點縣委組織部部長和辦公室主任的味道。在沛縣當地也算是個人物了。
但是這么還是要客觀解釋一下,在古代,“官”和“吏”是兩個概念,簡單而言,“官”是有國家正式編制的,“吏”卻沒有。蕭何這個崗位看著很拉風、權力很大,但其實是個吏。相當于政府的高級協議工。秦朝當時實行的是最簡潔版本的“郡縣制”,皇權不下縣,對縣這個單位的人事任命也就基本落實到縣令、縣尉寥寥幾人身上。其實的基層行政人員都是由縣令在當地挑選、報上級審批通過而安排的。其實一直到兩漢,這種豪族地方自治的管理模式都沒怎么變過。流水的縣令,鐵打的功曹等等。外來的縣令掛牌,當地的豪強實控具體事務。
雖然“吏”并不是“官”,但也是要進入體系內的績效考核的。這個有過掛靠經驗的朋友應該都能秒懂。蕭何當時表現如何呢?幾乎年年第一名。也正是因為蕭何的工作業績太過于優秀了,秦朝中央政府除了多次嘉獎外,還有心要對他進行提拔,要把他調到中央直屬機關去上班。相當于讓他從“吏”蛻變成“官”。但是有可能是因為蕭何對秦朝并不認可,所以居然沒有應召,一直呆在沛縣做自己的地方大哥。
蕭何為什么工作能力這么強呢?其實就是因為專業和專注,用現在的話來說,蕭何就是一個如魚得水的體系型人才。蕭何這個人除了勤奮機敏之外,他擅長于什么呢?擅長于歷代律令。這些律令大家要理解,它其實就是相當于我們今天各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制度。吃透了這些東西,其實在體系內工作是事半功倍的。
這一點,其實是成就蕭何一生的關鍵。他后面跟劉邦打進咸陽,為什么啥都不顧上而火急火燎地去搜集秦朝的各類典藏制度?因為他識貨嘛!知道那樣一套成熟體系的價值嘛!所以,咱們在現實生活之中,也要有清醒的認識,社會最優秀的人才群體一般都是在體系內的,什么高手在民間,這種話大家樂呵樂呵就得了,民間不是沒有高手,但比例是很少的。而且民間高手往往是高明在點上,而不是線上,更難的是面上,是不夠體系化的。
舉個例子哈,咱們現在很多民企員工實際上是看不起國企員工的。這個要一分為二去看,比如是具體的操作層面,有可能國企員工確實不如民企員工,因為有些土辦法確實好使。但是要說體系思維,要講系統管理、系統構造、技術升級這些東西,民企員工真的還大多數沒法跟國企員工比。
蕭何這種人生底色和經歷,其實也基本框定了蕭何的人生最優賽道。蕭何角色是干什么的?接人待物、上傳下達、物資往來等等嘛。干這種工作需要什么樣的性格和能力呢?有眼力見、性格隨和、作風穩健、老成持重、勤儉節約嘛。比如韓信那種性格就不可能干好這一類工作。
長期在這樣的崗位上工作,造成了了蕭何察言觀色、統籌調度、合理分配、八面玲瓏的本事和性格,是一個天生的好管家。后世的紹興師爺為啥那么出名?其實也就是一種文化的沉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紹興人那種內斂謹慎的性格就比其他人更適合干師爺這個行當。
而且像蕭何這種人,天生就是社交達人。比如他在沛縣期間,跟泗水亭長劉邦、屠夫樊噲、獄掾曹參、車夫夏侯嬰,還有吹鼓手周勃都相繼成為了莫逆之交。這說明什么?說明蕭何是懂社交核心密碼的,作為沛縣的主要管理者,不跟劉邦這些地頭蛇搞好關系,很多事情是很難辦的。
總而言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沛縣的大小事都是蕭何出面張羅的。比如呂雉一家從碭縣搬來沛縣,因為呂家是大老板,沛縣政府對這位財神爺很重視,所以組織了一個歡迎儀式,跟現在招商引資的合作儀式一樣。具體的負責人就是蕭何。
為什么要講這些呢?主要是為了引出蕭何身上極為關鍵的一個品質——自知之明。
其實按照蕭何在沛縣當地的聲望和能力,沛縣縣令想要起義單干的時候,被蕭何和曹參兩人陰了,然后把藏在芒碭山的劉邦等人接回來之后,推選新的起義領袖時,蕭何是不是更有資格成為老大哥?可以說,如果當時是蕭何當帶頭大哥,雍齒都不一定會反。但是,蕭何把一哥的位置讓給了劉邦。為什么呢?其實主要就是蕭何這個人特別自知和知人,他知道自己只適合當副手,而劉邦這種舍我其誰的混不吝才適合干一把手。
大家不要小看了這一點哈。其實大多數人在面對巨大名利的誘惑時都是情難自禁的。有幾個人能把一把手的位置拱手相讓?有幾個人不是想著過把癮就算死了都值得?有幾個人不是為了一些虛名浮利而兄弟反目?
其實只要蕭何鐵了心要跟劉邦爭一把手的位置,沛縣這支隊伍基本上就很難走出來,最后不知道會成為誰的附庸,或者直接煙消云散了。
我們很多朋友一提到什么爭名奪利的事情就熱血沸騰了,其實大可不必,咱從來不反對大家去爭名奪利,因為這是人性自私自利所決定了的。咱只是反復在提醒大家,要向蕭何、張良這些人學習,該爭的東西我爭,不該爭的東西我絕對不爭。
請大家一定要相信,很多人其實最后就死在對“爭”字理解不透上面。這個時代我覺得最可憐的糊涂蛋就是彭越。項羽沒分封他,他覺得如何如何,也不看看項羽當時憑什么要分封他?結果一直不服就干,這也沒問題,因為你不服氣想爭一爭,剛好自己也有一定的爭取能力。但是到最后呢?劉邦夫婦要殺你的時候呢?你怎么不爭了呢?不爭的結果是什么呢?是被剁成肉醬當成劉氏新出品的新食品送給各位異姓王嘗味道去了。你拿不住的東西,爭了干嘛?
所以,這里也想多跟大家聊一聊,我們其實很多朋友很多時候還不如一些小孩子,大家去看,一些雞賊的小孩子平時在家里挺橫,但一出馬就立馬老實了。跟家里人啥都爭,但跟外面人絕不啥爭奪。為啥呢?因為他們知道家里人不會把他怎么樣,他可以爭,爭贏了爭輸了都不會有太大后果。但是到了外面就不一樣了,爭輸了可能會被毒打。這下大家知道什么該爭,什么不該爭了嗎?
后面追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其實蕭何露臉的機會并不多。這個大家要理解,不代表蕭何不厲害、不重要,而是蕭何這個賢內助的身份和角色決定了。跟很多創業夫妻檔一樣,男主外女主內,主內的那個人就注定沒那么多上鏡的機會。
但是還是有幾件事是應該給大家嘮一嘮的,不然后面沒法解釋蕭何為什么能評為漢初功臣第一人。
第一件事便是蕭何在進入咸陽的第一時間就搬空了大秦各部門的制度文件。這件事大家一定要深刻理解,這相當于什么呢?相當于大秦王朝的硬件剛剛被摧毀,蕭何這個老六第一時間把人家大秦的芯片給揣兜里了,然后慢慢琢磨,逐漸“復制”了一個新的體系,只不過是掛著大漢的牌子而已。
第二件事就是蕭何推薦韓信成為劉邦的三軍統帥。其實蕭何一直都沒有領兵作戰過,他懂什么軍事理論呢?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他本身就是一個優秀的體系型人才,又得到了大秦寶典的進一步升華,對構建體系的理解是要高出其他人的。他不懂領兵作戰,但是他懂軍事體系呀。跟前面講的國企和私企員工一樣,操作國企員工干不過私企員工,但體系、技術這些人家國企員工在行啊,按圖索驥,對照體系一比較就知道韓信是不是這個體系的冠軍拼圖嘛!
第三件事就是劉邦跟項羽對峙多年的戰略支撐問題。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打仗是非常燒錢的,尤其是劉邦這種幾年都被項羽壓著打的情況。彭城之戰后和滎陽對峙期間,劉邦是多次被項羽打得老本都賠光了的。除了一次去修武縣奪了韓信的兵權吃了一回現成的(還只是兵),其余都是開口問關中的蕭何要的。這種功勞和能力是非常了不起的哈,后世諸葛亮在白帝城托孤之前,史書就給了他一個評價,隨時保證劉備東征西討時足兵足食,這就足以名垂青史了。咱在這要說一句,我們有些年輕人天天要高檔消費、沒錢了就問家里要,真以為大家在佩服你們活得瀟灑嗎?人家是在佩服你們有個能力極強的好爹媽。
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之后,論功行賞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有一件事卻一直沒有定下來,那就是論資排輩的事情,跟后世梁山好漢排座次一樣。劉邦本來是讓大家公選第一功臣,結果大家爭來爭去,爭了一年多也沒有個結論。最后,劉邦就親自發話,他認為蕭何就是開漢第一功臣。
可是劉邦這意見引起了功臣宿將們的廣泛抵觸,那些拼死沙場的武將肯定是不樂意的,這不就是另一個版本的“廉頗和藺相如”嗎?文武兩個陣營互不服氣嘛!
劉邦為了堵住悠悠之口,解釋道:“你們都打過獵,知道獵狗。打獵靠獵狗來抓到獵物,但是指示獵物蹤跡的卻是人。你們能夠抓到獵物,功勞相當于狗,而蕭何發指使,功勞相當于人。另外,你們不過是一個或者幾個人跟隨我,而蕭何把他全族幾十個子弟都送到前線去了,當第一功臣有什么問題呢?”
被劉邦這么一錘定音之后,蕭何功勞第一的名譽算是正式確定下來了。
然后還有一個朝中排座次的問題,跟我們現在安排席位是一個意思。這個時候大家(主要是武將)又說:“平陽侯曹參功勞最大,他攻城略地,身上傷痕累累(有七十多處),應該他排第一。”
劉邦因為前面已經強行把“功勞第一”的頭銜給了蕭何,這個時候也不好再跟同志們去爭執。但是任何時代都有人特別善于揣摩上意的,關內侯鄂君立馬站出來說:“在楚漢之爭中,陛下有好幾次都是全軍潰敗,只身逃脫,全靠蕭何從關中派出軍隊來補充。有時,就是沒有陛下的命令,蕭何一次也派遣幾萬人,正好補充了陛下的急需。不僅是士兵,就是軍糧也全靠蕭何轉漕關中,才保證了供應。這些都是創立漢家天下流傳后世的大功勞,怎么能把像曹參等人只是一時的戰功列在萬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見,蕭何應排第一,曹參第二。”
鄂君這番話讓劉邦再次把位次第一也給了蕭何,還特許蕭何可以帶劍穿履上殿、不必三跪九叩。還封賞了蕭何父子兄弟十多人,每人都有食邑,并加封蕭何的食邑兩千戶。讓蕭何成了真正的萬戶侯。之前唯一的萬戶侯是曹參哦!
盡管劉邦和鄂君都對蕭何成為第一功臣進行了合理的解釋,但應該還有很多朋友不能理解。所以這個時候,要跟大家解釋一下,蕭何這個第一功臣是實至名歸的哈。
大家有時候去想一想,劉秀的第一功臣是誰?鄧禹!怎么不是吳漢、賈復、馮異他們呢?曹操的第一個功臣為什么荀彧?劉備的第一功臣為什么是諸葛亮?苻堅的第一功臣為什么是王猛?李世民的第一功臣為什么是長孫無忌……這些事情大家要去歸納總結一下呀!
咱不過多去解釋這些事情了,蕭何這個崗位如果放到一個股份制企業來講,他就是總經理;放到地主家,他就是大管家。無論從貢獻值還是情感關系來講,他就是老板心目中的第一人。
舉個例子吧,在我們當今的企業之中,管生產的副總一般是要比管銷售副總更有含金量一點。
朋友們,學會去讀懂政委、管家這些崗位哈!
具體一點來講,蕭何成為第一功臣有三個具體的有力支撐。第一個就是便是前面提到的他是大漢管理系統真正的締造者;第二個就是無論是資歷還是跟劉邦的私人感情,他都是首屈一指的,劉邦這個老大位置還有蕭何謙讓的成分在里面呢。第三個是蕭何特別懂政治,滎陽對峙時,劉邦其實就開始疑神疑鬼了,經常去抽查坐鎮關中的蕭何,蕭何后來主動按期匯報,還把自己家族的幾十個子弟都送到前線了。
具體簡單羅列一下:劉邦未發跡時,蕭何就經常接濟、幫助他。后來,劉邦千里迢迢去押送勞役,大家給他湊盤纏,蕭何也是給最多的(500錢);劉邦斬白蛇起義,落草于芒碭山,他老婆呂雉受到牽連,被抓入獄,也是蕭何多方打點和照顧,護其周全的;再后來,就是沛縣起義時,蕭何主動把劉邦推上老大的位置;楚漢相爭時,蕭何為了支持劉邦,將全族幾十個子侄全部送到了前線……
所以,蕭何當這個第一功臣確實是實至名歸的。但是伴君如伴虎,晚年的劉邦還是有點不相信蕭何了,對蕭何產生了一定的猜忌。啥原因呢?其實主要是劉邦想壓制呂家的勢力,所以對蕭何這種跟呂雉家族走得極近的大佬很是不放心。
一開始,蕭何還沒有覺察到危險性,覺得自己只要多干事、少說話,就能平安無事。后面是一個叫召平的人告訴他這樣不行,你這么滴水不漏反而會讓劉邦更加猜忌你。你得表現出一定的名利之徒的嘴臉,要么貪財要么好色,這樣才能讓劉邦感覺你是可控的。要知道咱們皇上當年可是從咸陽宮的女人堆里爬出來之后,才開始蛻變的。你要老這么端著,他由己度人,不會感覺你跟當年的他一樣?
劉邦的晚年其實大部分時間帶兵在外平亂,但經常會派人回來打聽蕭何的動靜,這說明劉邦真的擔心蕭何跟呂家攪合到一起,背后捅自己一刀。
蕭何也終于想明白了,故意貪污受賄、圈地役民。相當于告訴劉邦,兄弟我真沒有其他想法,就是想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如果有啥想法,現在我的罪證都掌握在你手里了,你可以隨時冠冕堂皇地殺了我。這樣,劉邦才慢慢對他放心下來。
蕭何這種人,他確實是沒有張良那么聰明和灑脫,但相對大多數功臣和權臣來說,他已經算是相當聰明了。蕭何聰明在哪里呢?其實就一點,他特別善于把握利益關系和情感關系之中的分寸感、邊界感。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干什么,知道什么東西是自己不能要的,知道跟什么樣的人要以什么樣的方式相處……用咱們做廚師的朋友的專業術語來講,那就是火候控制得相當到位。
道理其實很多人都懂,但是能夠功成身退的人其實并不多。為啥呢?克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欲望嘛,一山望著一山高唄!都知道月盈則虧、水滿則溢,但都喜歡月盈水滿,舍不得自虧自損嘛!
最后總結一下,寫了這么多,大家要學習蕭何重點在于什么呢?其實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多跟蕭何學學怎么恰到好處地給自己的人生做做減法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