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主題為“京津冀楊柳飛絮綜合防治”的專家研討會在北京林業大學召開,來自科研院校、醫療機構的專家學者討論楊柳飛絮科學治理新路徑。中國工程院院士、北林大教授尹偉倫提出,破解楊柳飛絮難題的關鍵在于“植物開花調控”,需通過科技手段干預植物發育階段,從根源抑制飛絮及花粉生成。
“開花是植物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的重要階段,早期發育分為成花決定、花芽分化、花器官形成3個階段。”尹偉倫從植物開花生理理論出發,系統闡述了林木花芽分化歷程和花期調控途徑及分子機理,剖析了楊柳飛絮產生的基礎生物學科學問題。
尹偉倫結合多年科研經驗,針對控制研究飛絮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調控思路:揭示調控楊柳雌株花芽分化機理,確定調節劑抑制花芽分化的關鍵可控技術,為精準治理提供理論依據;開展楊柳雌性不育系研究,培育防止飛絮發生的良種;開展楊柳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培育防止花粉污染發生的良種;根據個體差異,選育花芽分化少、飛絮量減少的綠化楊柳樹良種。尹偉倫也表示,目前仍有大量木本植物遺傳轉化體系正處于探索階段,加之開花基因調控網絡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得許多基因在木本植物中的功能驗證有待完成。
北醫三院呼吸科主任醫師王飛認為,花粉過敏的防控需整合環境管理、藥物干預、免疫治療及精準醫學手段。
北京五環內現存約28萬棵楊柳樹,疊加春季干燥多風的氣候特征,飛絮問題突出。專家們一致認為,楊柳飛絮科學持續治理需要多學科交叉融合、多部門協同創新,同時要注重技術的推廣應用,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切實改善京津冀地區的生態環境和居民生活質量。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北京事、天下事、身邊事,就關注"京城大峰峰"微信公眾號,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吧。歡迎轉發分享微信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