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榮幸能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這份榮譽不僅屬于我個人,更屬于天華院和我并肩奮斗的團隊,作為一名黨員,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4月29日,剛剛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的天華化工機械及自動化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干燥設備研究所所長,國家干燥技術及裝備工程中心主任張萬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心懷夢想,奔赴石油石化之城蘭州
“天華院作為國資央企,積極踐行‘以我國石化裝備國產化為己任’的歷史使命,通過持續的科技創新,積極為國家、行業提供關鍵核心裝備技術支撐。作為一名黨員,我始終堅定理想信念,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天華院發展與黨和國家的事業中,牢記‘黨性是干事創業的根’,從車間一線到企業管理者,我始終以‘黨員先鋒’要求自己,用行動詮釋責任擔當。”
張萬堯是這樣說的,也是始終如一這樣做的。
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號召,2001年7月從鄭州大學化工機械與設備設計專業畢業的張萬堯心懷夢想,奔赴石油石化之城——蘭州,加入天華院。神圣的使命感加之專業對口,張萬堯的每一步成長,都踩在了天華院為新來大學生量身定制的“358”成才計劃(“三年成才,五年成型,八年成器”)的“鼓點”上。歷經20多年的錘煉,張萬堯已從一名最普通的技術人員,成長為該領域的領軍人物,僅近幾年就主持和完成了10多項國產化或大型化的石化領域裝備開發。
精對苯二甲酸(PTA)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化纖和樹脂以及防腐領域的重要原料。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占世界總產量80%左右。“最新生產工藝中的關鍵核心設備壓力過濾機的初次國產化設計由我和團隊完成。”張萬堯說,這種設備集過濾、洗滌、干燥功能于一體,完全改變了生產格局,該技術縮短生產流程、減少投資、降低能耗,創造效益。
帶領團隊完成了多項國產化攻關任務
在聚丙烯、橡膠等領域,張萬堯帶領團隊完成了多項國產化攻關任務,完全替代國外產品。活性炭領域的立式活化爐體積龐大,國內進口價格極為昂貴,每臺約1億元。張萬堯帶領團隊將設備國產化后,市場每臺價格降至2000萬元左右。同時,該設備的用途也從活性炭領域擴展至城市污水領域,并向污泥、礦石焚燒等領域邁進,是很大的突破。
中海油大榭石化聚合反應器項目是國內首個采用魯姆斯工藝設計制造的國產聚合反應器,可同時生產均聚物、無規共聚物、三元共聚物、抗沖共聚物等多種聚丙烯產品。聚合反應器為魯姆斯工藝中的關鍵設備,國內在役裝置的設備均為進口,是真正的“卡脖子”設備。在張萬堯帶領的項目攻堅團隊的努力下,將成本由進口每臺3000萬元降至1000萬元,該項目填補了聚丙烯反應設備在國內的設計制造空白。
“我們緊盯行業動態,積極跟蹤行業變化,率先掌握新建項目中的關鍵和核心設備,及時聯系和溝通用戶,了解他們的‘卡脖子’裝備,然后找出思路和方法, 再將問題解決掉。”張萬堯帶領團隊所研發的多項技術至今仍為行業內獨家,得到了國內外專利商的認可和高度評價,也為天華院帶來了較高的合同額和利潤,近幾年達到了20億元。
張萬堯說,“仰望星空,方能明確方向;腳踏實地,才能穩步前行;聚焦目標,才能抓實過程。制造強國的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要緊跟客戶需求,創新求變,提供更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更要立足長遠,攻克關鍵技術瓶頸,培養高端人才梯隊,在產業鏈協同中夯實核心競爭力。”
“站在新起點,我深知勞模稱號既是勛章更是鞭策!”張萬堯表示,未來,將繼續以黨員初心守護行業報國情懷,用工匠精神鍛造發展實力,帶領團隊攻堅克難、苦干實干,為化工行業發展提供裝備支撐,為實現制造強國的偉大夢想貢獻力量。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何燕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 蘭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