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清政府軟弱無能,花錢花不少,打仗打不贏。
關鍵是這仗打輸了之后,還要簽訂不平等條約,給人家勝者“賠錢”。
慈禧說過一句話叫“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單是一個《辛丑條約》,就賠出去了4.5億兩白銀,這些白銀要是放在現在,那得值多少?
義和之威
甲午戰爭讓清政府終于認識到了自己與外國列強的差距,但是為時已晚,外國列強已經盯上了中國的各種關鍵產業。
最先淪陷的就是海關,然后就是鐵路,再然后就開始開采中國的礦產。
清政府軟弱無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人家賺中國人的錢,拿走中國人的寶貝。
不過,清政府管不了的事,百姓來管,清政府不敢做的事,百姓來做。
當時的百姓也紛紛崛起,他們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名叫義和團的組織。
當初的太平天國也是民間組織,但是他們被帝國主義和清政府聯合鎮壓,最終還是失敗了。
而義和團作為一個民間組織,他們并不反清,只是反抗帝國主義。
當時的外國人十分囂張,根本不拿中國的老百姓當人。
一般人被洋人欺負之后,第一時間當然是去找政府為自己承壓,但是當時的官府也不敢惹洋人,他們甚至還會與洋人聯手欺負百姓。
官府已經失去了自己的作用,他們無法保護百姓,老百姓只能靠自己尋求公道。
于是,義和團這個民間自發的“反抗洋人”的組織便應運而生。
義和團的行動效果非常好,之前那些囂張跋扈的洋人,只能低調行事。
這些洋人自然也不會就這么善罷甘休,他們可以去找給他們撐腰的政府,從國家層面施壓。那些帝國列強知道中國的義和團后,馬上就給清政府施壓,要求清政府親自出手消滅這些人。
但是這件事一直沒有動靜,因為清政府里有些人也早就看洋人不順眼了。
當時的洋人雖然囂張,但還沒有囂張到直接帶兵進入中國的地步,因此想要清剿義和團,還是得靠清政府出兵。
可清政府又不愿意出兵,于是這件事就卡在這里了。
但是事情終究還是要解決的,此時的洋人和清政府,各有各的心思,唯獨義和團還不知道怎么回事。
八國聯軍
清政府這邊,有人希望義和團清理洋人,于是便在朝中將他們保了下來。
雖然清政府沒有明確拒絕出兵剿滅義和團,但是他們也確實是沒有攔著義和團。
洋人那邊可就坐不住了,只要義和團一天沒有剿滅,他們的大使就要過一天提心吊膽的生活。
于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這些洋人在天津聚集部隊,準備一路打到北京來。
當清軍發現這群氣勢洶洶的野蠻人時,馬上就做出了反應,先在入??诼窈盟?,阻止八國聯軍坐著艦船直奔北京,然后又借助大沽炮臺,對前來的八國聯軍進行威懾。
八國聯軍一直在說,他們這是去找義和團的麻煩,不會影響到清政府,但是這種話又有誰會相信呢?
而此時的北京城內,正在緊鑼密鼓地商量對策,眾人各說各的,有人想要直接讓洋人進來,有人覺得應該將洋人攔住。最終慈禧選擇了后者,選擇與八國聯軍開戰。
雖然慈禧的口號喊得挺響,但是當真的開戰以后,清軍完全不是八國聯軍的對手。
雖然清軍找來了義和團當幫手,但是這些使用冷兵器的百姓,在戰場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說句不好聽的,他們上去之后完全就是活靶子。
敗報很快便傳回了北京,慈禧被嚇了一跳,她趕緊準備撤退計劃,同時她又把李鴻章找了回來,讓他負責跟八國聯軍議和。
此時的李鴻章在南方,擔任兩廣總督,本來這邊是沒他什么事的。
但是慈禧臨時將他調任直隸總督,就是想讓他回來負責求和。
為了展示出“求和的姿態”,清軍收到的命令是,從后面偷襲義和團,不要與八國聯軍開戰。被人當“一次性刀片”的義和團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清軍偷襲了。
如果清軍和義和團聯手抵抗的話,八國聯軍的進軍速度可能也沒有這么快,可現在清軍和義和團先干起來了。
八國聯軍可不管清軍是不是反水,就算他們全殲清軍,清政府也不敢說什么。
清軍面對來勢洶洶的八國聯軍,根本不敢打,就算挨打也不敢還手,只能是一步步敗退,很快就退無可退了,因為他們身后就是北京城。
北京城的城墻對于八國聯軍來說,根本就算不了什么障礙,很輕松就能攻破。
更別說還有當地的百姓給他們指路,還有的百姓為了賞錢,帶著八國聯軍從城墻上的漏洞進入了城內。
此時的城內有很多清軍和義和團的人,到了現在,他們不想聯手也不行了。
北京城內的戰斗持續了很久,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八國聯軍在北京城內無惡不作,將皇宮里的寶物洗劫一空,還燒毀了圓明園。
清朝的皇宮里,藏有本朝與前朝四百多年來積攢的文物,這些東西都是無價之寶,卻被八國聯軍洗劫一空。
被迫議和
在逃跑路上的慈禧數次催促李鴻章議和,雖然李鴻章也不愿意接受這個任務,但是他也沒有辦法。
當時的八國聯軍想著除掉慈禧,李鴻章則是給慈禧說好話,將錯誤都推給了別人。
最終,慈禧的命保住了,但是清朝面臨的是不平等的條約和高額的賠償款。
八個國家的大使面對李鴻章,他們左算右算,最終得出的賠款金額是個天文數字。
不光是中國人覺得多,洋人都看不下去了。
因此有人建議,將這些白銀中的一部分用來當作關稅,這樣一來,外國人向中國傾銷商品的利益就更大了。
八國聯軍同意了這個辦法,眾人又來來回回算了很多次,最終得出的數字是四億五千萬兩。清政府當時拿不出這么多錢來,于是各國便同意讓清政府“分期還款”。
按照《辛丑條約》,清政府需要在三十九年里,連本帶息拿出白銀982238150兩。
雖然清政府一直在努力搞錢,努力還債,但是這些錢一直到清朝覆滅都沒有還上。
但是這并不代表流出去的白銀就不多,現在民間已經不剩多少銀子了,因為清政府全都拿出去賠給別人。
如果按照銀價來計算的話,現在的一克銀子8.17元人民幣。
清朝的一兩相當于現在的37.3克,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就是304.741元。
就按照一兩銀子305元來計算,這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就相當于137250000000,也就是一千三百七十二億五千萬元,這個數字大到難以想象。
其實還有一種算法,就是從財政的角度來算,當時的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就八千萬兩,八國聯軍想要直接拿走清政府六年的全國財政收入。
而我國現在一年的財政收入已經來到了219702億元,如果再翻個六倍的話,那更是一筆天文數字。
當然,現如今我國已經十分強大,再也不會出現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的事情。但只有銘記昔年之恥,我國才能變得越來越強大,擁有不懼任何國家的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