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1919年~1992年八一電影制品廠拍攝的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大決戰》三部曲,絕對是中國戰爭電影的經典。即便三十多年過去了,這部影片中的不少經典臺詞依然讓人印象深刻。
1919年~1992年八一電影制品廠拍攝的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大決戰》三部曲,絕對是中國戰爭電影的經典。即便三十多年過去了,這部影片中的不少經典臺詞依然讓人印象深刻。
《大決戰》由李俊擔任總導演,楊光遠、蔡繼渭、韋廉擔任分組首席導演,王軍、史超、李平擔任編劇,古月、蘇林、趙恒多等主演,共分三部,分別為 1991年上映的《大決戰之遼沈戰役》《大決戰之淮海戰役》和1992年上映《大決戰之平津戰役》 。這部電影藝術地再現了1948年3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與中國國民黨軍展開的決定中國命運和前途的三大戰役的戰略決戰。
今天主要來聊聊《大決戰之遼沈戰役》中的經典臺詞:
【場景1】蔣介石和美軍顧問團團長巴大維少將討論戰局。
蔣:將軍不必過慮,我明天就飛往沈陽前線。
巴:總統先生,毛澤東和南京方面最大的不同是他沒有專用飛機。他只好待在自己的指揮室里,等待捷報,而不可能飛往前線,代替前線將領行使指揮權。
蔣:你不妨把話講得更明白一些。
——很顯然,巴大維對于蔣介石經常打“飛的”前往各個戰場親自指揮,干擾下級正常指揮,導致作戰失利非常不滿,語帶譏諷。也有很多人被這種觀點影響,認為蔣介石軍事才能平庸,還經常越級指揮,甚至親自指揮一個軍一個師,是非常愚蠢的。但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蔣介石的戰略判斷還是比較準確的,只是手下的將領由于種種原因,執行力太差。就以遼沈戰役來說,蔣介石就認為東北解放軍主力會南下進攻錦州,一再要求沈陽國民黨軍和在葫蘆島登陸的華北國民軍東進兵團東西對進,在錦州城下與解放軍決戰。但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就是不愿意沈陽主力出遼西,馳援錦州。
【場景2】:大戰在即,蔣介石飛抵沈陽,召見國民黨軍將領,下達作戰部署。
衛立煌:現在請總統訓示。
蔣:我一時找不到恰當的語言,表達我對各位寄予怎樣的希望。和我同機前來沈陽的,有周至柔總司令、桂永清總司令、郭懺總司令。我想諸位會明白,我這次來沈陽,非同往常,不達成目的,我是不好飛回南京去的。今天的聚餐會,照請柬上的名單都到齊了。不過,這里的某種氣氛使我意識到,還有一位客人今天未便出席,卻分明又同大家在一起。這個人是誰呢?就是林彪。
——盡管這場戲一開始的音樂是軍樂隊奏起了鏗鏘激昂的《黃埔軍校校歌》,但是整個會場氣氛沉悶壓抑,因為戰局非常嚴峻,東北五十萬國民黨軍被分割在長春、沈陽、錦州三個孤立之地,而且在兵力上也處在1:2的劣勢,完全是被動挨打之勢。在這樣的情況下,林彪確實就像一位沒有出席的客人,卻就在會場中間,根本就無法回避。
這也是戰略決戰從東北開始的原因,因為解放軍在東北掌握全面優勢,是各個戰場上在當時局面最有利的,也是勝利把握最大的。
【場景3】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攻打錦州,實現將東北國民黨軍封閉在東北就地殲滅的戰略設想。但原先認為華北國民黨軍最多派三、四個師來援,沒有想到,華北國民黨竟然出動了11個師組成“東進兵團”,從葫蘆島登陸,經錦西、塔山向錦州推進。這樣,解放軍原來部署在錦西、塔山一線的1個縱隊又2個獨立師,在兵力上就明顯不夠了。
面對出現重大變化的敵情,林彪顧慮重重,十分擔心,一旦塔山防線被突破,在錦州的攻城部隊就會面臨前有堅城后有援軍的不利局面,因此林彪準備放棄進攻錦州,轉而再回頭去打長春。
見林彪要轉頭打長春,東北野戰軍政委羅榮桓、參謀長劉亞樓都認為不妥。
羅:部隊已經擺開,突然回頭打長春,軍委不會同意,士氣也會受到影響。
林:錦西距離錦州不過50公里,無險可守。一個縱隊阻擋敵人的強大兵團,誰有這個把握?
劉:是不是可以考慮,把圍困長春和沈陽的主力,抽調幾個縱隊過來?
林:那樣長春的敵人勢必要乘機突圍,沈陽廖耀湘兵團勢必長驅西進。如果打錦州久攻不下,將受到東西夾擊,重蹈四平的覆轍。太冒險了!
劉:問題是,軍委指示……
林彪生氣地站起來說:問題是,我準備了一桌飯,來了兩桌客人,這飯怎么吃!
——這句話可不是編劇想出來的,而是林彪當時確實就這么說的。
面對如此嚴峻的敵情變化,就連一向沉穩的林彪都不免有些失態了。
畢竟這是東北戰場的總決戰,按照當時的態勢,最穩妥的戰略應該是從北向南,依次解決長春、沈陽、錦州,這是風險最小的。但現在既然決定首先從錦州開打,解放軍主力南下錦州,后勤保障、側后安全,都是問題,作為整個戰役的總指揮,東北野戰軍的司令員林彪,自然壓力非常大。
【場景4】其實林彪也清楚,此時回頭打長春,顯然是不太現實的,羅榮桓和劉亞樓的意見,也讓他更加全面考慮了眼下的局面。在彰武車站,林彪來回踱步思考,最后終于定下了決心。
林:劉亞樓!你記一下,我作如下部署調整:以四縱、十一縱加兩個獨立師,強化塔山防線;二、三、七、八、九五個縱隊加六縱十七師,包打錦州;十縱加一個師,在黑山、大虎山一線阻擊廖耀湘兵團;十二縱加十二個獨立師圍困長春;五縱、六縱兩個師監視沈陽;一縱作總預備隊。給我復述一遍!
劉:以四縱、十一縱加兩個獨立師,強化塔山防線;二、三、七、八、九五個縱隊加六縱十七師,包打錦州;十縱加一個師,在黑山、大虎山一線阻擊廖耀湘兵團;十二縱加十二個獨立師圍困長春;五縱、六縱監視沈陽;一縱作總預備隊。
羅:我補充一點,把炮縱和坦克分隊加在錦州方面。
林:就這么定了!
——畢竟是林彪,很快就穩定了情緒,迅速調整了作戰部署。遼沈戰役第一階段就此定調。
【場景5】林彪、羅榮桓和攻打錦州的各縱隊司令員在錦州城外觀察地形。
林:任務明確了,各位請回吧,我這里沒有預備午飯。
各縱司令員紛紛敬禮:是!
等林彪走了,羅榮桓叫來了警衛員:小王,跑步通知伙房下面條,讓縱隊首長吃了飯再回去。
——這部影片確實堪稱經典,不但整個戰役的脈絡交代很清楚,人物刻畫也高度還原了歷史原型的個性特點。這個細節就表現出羅榮桓作為政委對于部下的細致關心,和司令員林彪的干脆果決形成了鮮明對比。
【場景6】東野司令部作戰室,林彪、劉亞樓正密切關注塔山戰況。
劉:林總,塔山來電。
林:念!
劉:今天拂曉,敵人采取中央突破的辦法,整營整團集團沖擊,塔山守備團損失過半。
林:給程子華發報,我不要他的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立即發報!快!
——塔山的得失關乎整個錦州作戰的成敗,因此林彪對塔山極為重視,不要傷亡數字只要塔山,意思非常清楚,就是不惜一切代價要堅守塔山。
【場景7】塔山方向國民黨已經在側翼突破了塔山防線,如果整個防線崩潰,情況就將不堪設想。
劉亞樓:林總,敵人加強攻勢,是不是把總預備隊拉上去?
羅榮桓:我也擔心啊,一旦敵人站住 了腳跟,整個塔山防線就有崩潰的危險,后果不堪設想。
林彪:好吧,我同意。
劉亞樓拿起電話:要1縱,快!1縱嗎?叫你們司令員講話。喂,我是劉亞樓,101命令……
林彪一下掛斷了電話:總預備隊不動!
——即便軍情如火,塔山戰況岌岌可危,但作為全軍統帥的林彪,還是能夠沉得住氣,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輕易動用總預備隊的。這個細節將林彪的大將之風表現得淋漓盡致。
應該說,影片的臺詞非常精彩,很多都令人印象深刻,今天就先介紹這么幾段,算是拋磚引玉。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