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藝術巨匠黃賓虹先生(1865-1955)誕辰一百六十周年。4月29日,“天地人——紀念黃賓虹誕辰一百六十周年藝術展”在浙江博物館之江館區對外展出。浙博是收藏有黃賓虹畫作及藏品最多的國有收藏機構,共萬余件。此次展覽涵蓋了黃賓虹的經典作品、珍貴畫稿、手稿及其收藏古物等,共計160余件(組),堪稱是浙博黃賓虹館藏所有精品的一次集中亮相。
主辦方表示,“紀念黃賓虹的當下意義,不僅在于回顧這位藝術巨匠的人生歷程,更在于通過其藝術思想與文化遺產的展示,回應時代對文化自信、藝術創新與民族精神的呼喚,為推動文明互鑒提供深刻啟示?!?/p>
展覽現場
研究和展示是對賓老無私善舉的敬意
“廚房之外,皆可取走”。1955年,黃賓虹先生去世后,黃賓虹夫人宋若嬰及子女秉承遺志,將其遺留的自作書畫、文物收藏全部捐獻國家,由浙江省博物館保存。捐贈的藏品總計多達1萬余件,包括自作書畫5000多件,收藏的古今書畫1000余件,古印近900方,銅、瓷、玉等文物近500件,碑帖藏書約2000種,文稿、信札“一木箱”。這是國內迄今為止數量最大、最完整的捐贈。
浙江省博物館除了有黃賓虹捐獻的萬余件作品和藏品,還有從安徽省博物館獲得的黃賓虹部分早期作品,是目前國內收藏黃賓虹作品最豐富的機構。多年來,浙博除了在孤山館區黃賓虹藝術館設有“畫之大者——黃賓虹藝術生平陳列”常設展,還舉辦過多次黃賓虹專題系列展,深入挖掘黃賓虹藝術遺產的價值,研究和弘揚黃賓虹藝術成就。
1954年黃賓虹在杭州靈隱飛來峰寫生
包括黃賓虹先生之孫黃高讓、黃建年在內的眾親屬4月29日都齊聚浙博,共同紀念黃賓虹誕辰一百六十周年。黃賓虹幼孫黃建年同時也是一位攝影藝術家,同期在浙博展出了近百件花鳥藝術攝影作品。談及祖父對自己藝術生涯的影響,黃建年表示,祖父去世時他才兩歲,并沒有來自祖父的直接記憶,“雖然沒能直接繼承祖父追求筆墨的世界,拿起的也不是毛筆,而是相機,但其實黃家的子孫都是能夠‘搨’兩下的。”黃建年說,“我們不用刻意去模仿誰的作品,去追求筆墨技法,重要的是跟隨先人的足跡,學習他們的精神和對藝術創作的態度、對人生的態度,這是至關重要的。”
黃賓虹 論天地人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紀念黃賓虹,到底在紀念什么?
浙博館方表示,“紀念黃賓虹的當下意義,不僅在于回顧這位藝術巨匠的人生歷程,更在于通過其藝術思想與文化遺產的展示,回應時代對文化自信、藝術創新與民族精神的呼喚,為推動文明互鑒提供深刻啟示?!?/p>
黃賓虹 萱花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棲霞嶺和“西湖老畫工”
黃賓虹筆下山川渾厚、草木華滋,水流花放充滿著生命力,從畫作中充分展現了他在詩詞、書法、金石、美術史論、鑒賞等多方面的造詣和成就。一如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油畫學會會長許江在開幕現場所言,“黃賓虹先生是中國傳統山水的最后一位大師,他豐沛的創作充滿了詩性的東方美學。”
1952年 黃賓虹山水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黃賓虹祖籍安徽歙縣,生于浙江金華。因應試,黃賓虹少年時即兩地往返,又曾至南京、揚州書院求學。后因家境艱難,舉家回遷歙縣,黃賓虹居鄉間處理族務、任教公學。1907年,黃賓虹因支持革命私鑄錢幣,避居上海,擔任《神州國光集》、《國粹學報》、《美術周刊》等報刊的編輯,任教于多所藝術??茖W校。1937年,黃賓虹應北平藝專邀北上任教,因盧溝橋事變,滯留十余年。直至1948年,黃賓虹返回上海,后定居杭州,執教國立藝術??茖W校(今中國美術學院)。1955年3月,黃賓虹病逝于杭州。
《桃花溪》浙江省博物館藏
黃賓虹人生最后幾年是在杭州度過的。剛來到杭州,他開始是居住在岳飛廟旁棲霞嶺19號藝專宿舍。1952年春,黃賓虹一家遷往棲霞嶺32號(現在的門牌號已經改為31號)?!霸缸魑骱袭嫻ぁ保屈S賓虹的愿望。所以,在杭州期間,黃賓虹常常于西湖附近就湖光山色寫生,作了大量的寫生畫稿?!百e老晚年,在棲霞嶺畫了很多畫,也畫了很多關于棲霞嶺的畫?!贝舜握褂[策展人、浙江省博物館書畫部館員劉叢說。
《西泠寫意》浙江省博物館藏
展出畫作中,《溪橋煙雨》是黃賓虹在西湖邊“棲霞嶺曉望北高峰”寫生;《桃花溪》是棲霞嶺下舊有的桃花溪,如今恐難以辨認;《西泠寫意》是賓老去世前一年,“宿雨初收,曉煙未泮,西泠橋上望南北高峰”所寫……
展陳設計中的棲霞嶺31號手繪圖,黃賓虹晚年生活過的故居,如今的黃賓虹紀念館
展廳入口處的展墻上,一張照片上,一位鶴骨霜髯的老者正伏案作畫,這是1950年前后黃賓虹在杭州西湖棲霞嶺寓所作畫場景,為世人展現了賓老晚年仍筆耕不輟的形象。
1950年前后黃賓虹在杭州西湖棲霞嶺寓
棲霞嶺31號,黃賓虹晚年生活過的故居,如今的黃賓虹紀念館?!跋M^眾在看完黃賓虹的畫作之后,可以到棲霞嶺31號看看賓老故居周圍的環境。站在故居的小樓上望外面的遠山,大抵就可以明白他為什么心中會有這樣的山水了。”
黃賓虹館藏精品的一次集中亮相
澎湃藝術在現場看到,展覽分為“參書畫內美”“窮古今常理”“法天地元氣”“覽世間寶藏”“悟萬物生機”五個單元,涵蓋黃賓虹藝術創作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呈現其豐富的藝術創作面貌。展品貫穿其藝術創作的整個生涯,展出的最早的一幅作品是其創作于1901年的《野徑疏柯》,彼時他尚未避居上海,尚處于自己學畫時期,置身于上海的文藝浪潮之外;也有創作于1955年的絕筆之作——《黃山湯口》,該幅畫作也是此次展覽中唯一一件借展自私人的展品,2017年由中國嘉德高價拍出,是公認的黃賓虹作品中罕有的大尺幅精品,畫作筆墨蒼勁,盡顯老辣功力。
黃山湯口 1955年 私人藏
黃賓虹 焦墨山水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劉叢介紹,原本位于孤山館區黃賓虹紀念館的“黃賓虹藝術生平陳列”常設展,由于空間所限,展示的黃賓虹畫作也很有限,但是每年都會換展好幾次,每次換展都會挑選一些精品進行展示,而這次展覽相當于是浙博黃賓虹館藏所有精品的一次集中亮相。值得一提的是,展覽第一單元用34幅作品濃縮了黃賓虹藝術變法的一生,該部分選取的展品皆為浙博館藏有明確紀年的作品,可以作為判斷黃賓虹作品紀年的標準件。
黃賓虹 山水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以往學界有許多對于黃賓虹的研究和一些定論性的觀點,比如‘白賓虹’時期、’黑賓虹’時期,“九十變法”等,許多是后人以自己的理解去定義黃賓虹的藝術,這次展覽希望通過黃賓虹的畫作,展示他的藝術全貌,讓觀眾自己去感悟,感受他畫風的演變,他的喜好和藝術觀。”劉叢說。
黃賓虹 擬宋人畫意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夜山”和“雨山”背后的筆墨探索
在此次展覽中,觀眾可一睹黃賓虹創作于1932年的《青城坐雨》圖,關于這件作品背后的創作故事,藝術界流傳甚廣,它也是浙博館藏黃賓虹代表作之一,體現了黃賓虹在師造化過程中的筆墨探索。
黃賓虹 青城坐雨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1932年黃賓虹入蜀寫生,正值早春天氣,他去青城山游覽,突遇大雨傾盆。就在此時,他突然看到對面的崖壁,懸掛著許多條飛瀑。盡管雨下得大,老人仍選了塊平整的巖石,坐著欣賞起來,此時風聲、雨聲、水聲、松聲在他周圍交作。老人一邊注視著千尺流泉,一邊得意地吟詩一首:“潑墨山前遠近峰,朱家難點萬千重。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畫意濃?!蹦菚r,他好像泡在水池里,不但帶去的寫生本澆透了,連帶去的干糧也變成了“粉糊”。老人覺得。世間好像只有他享受著這名山奇妙的雨景。次日清晨,他騙朋友身體不適,實則“蒙被假寐打腹稿”,想把雨中所見,細細體會,然后從中找出畫法規律。躺了半日,奮然披衣而起,磨墨展紙,一氣呵成“青城煙雨圖”十余幅。有的用潑墨,有的用焦墨,也有用干皴而加彩墨。后來他在“題畫嘉陵山水”中把這些體會加以總結,寫道:“我從何處得粉本,雨淋墻頭日移壁”。關于這個“雨淋墻頭”,他曾在一封信中加以說明:“青城大雨滂沱,坐山中三移時。千條飛泉令我恍悟,若雨淋墻頭,干而潤,潤而見骨,墨不礙色,色不礙墨也?!笨芍菑拇笞匀恢形」P墨顏色變化的。
“ 黃賓虹癡迷于天地之間的兩大色彩,反復觀察并描畫早晨的山、黃昏的山、雨中的山?!肚喑亲辍泛汀肚喑菬熡陜浴返仁喾褪沁@個時期的代表作品。他使出渾身解數,進行大膽的筆墨實驗?!?/p>
《溪橋煙雨》浙江省博物館藏
劉叢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沿襲《青城坐雨》這一路的畫風,她本人也尤其喜歡展覽中的“夜山”和“雨山”部分。該部分展出的4件作品中,《溪橋煙雨》是黃賓虹在西湖邊的“棲霞嶺曉望北高峰寫此”,“畫面中這種煙雨朦朧、水汽氤氳的感覺是觀者可以直面感受的?!蓖瑯拥臈紟X題材,黃賓虹繪過多幅,“而這幅畫面所傳遞的煙雨朦朧的質感,可喚起人們在煙雨天行走在西湖邊斷橋和蘇堤時的相似記憶?!?/p>
《夜山》浙江省博物館藏
另一幅題名為《夜山》的畫作上,黃賓虹留下款署:“黃大癡墨中藏筆,倪迂老筆中藏墨,正是北宋人渾厚華滋,層層深密,如行夜山之妙。倪、黃極能磅礴以此。壬辰,賓虹年八十又九?!?/p>
黃賓虹 山色渾融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步履行至《山色渾融》前,已近此次展覽的尾聲。而該件既無款署又無印拓的作品,也是浙博館藏的黃賓虹代表作之一?!霸谶@件作品中,他整合了時空、主次、黑白、、點線、枯濕濃淡等關系,在對立統一中重塑畫語,走向歸一化境?!?/p>
此次展覽展期至6月8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