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世界的工業領域中,德國的引擎技術一直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從汽車工業的發展歷程來看,德國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世界上第一臺擁有發動機的汽車就誕生于德國。
發動機作為集中眾多工業技術于一體的領域,經過長期的發展與改良,已成為了工業技術的集大成者。如今的發動機不單單是提供動力那么簡單,還需兼顧燃油經濟性等多方面因素,堪稱一件復雜的 “工藝品”。其中包含著諸如氣缸關閉技術,也就是可變性缸技術,在低負荷運轉時可控制部分氣缸停止噴油點火以節省油耗;可變壓縮比技術,通過改變連桿機構使氣缸壓縮比變化來匹配不同工況,大幅提升動力與燃油經濟性;還有可變氣門正時和升程技術,對氣門大小與開啟時間進行調整,讓進氣量與發動機轉速完美配比,實現低耗油與高效率。
德國在發動機領域起步早,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最初德國發動機以動力大著稱,但隨著歐洲碳中和政策的推行,對汽車尾氣排放有了嚴格要求,德國發動機開始向小型化、低轉速、低排量發展,同時還要保證充足動力,于是渦輪增壓技術應運而生,大眾汽車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而且德國發動機在線性動力方面表現卓越,在汽車加速后半程能展現出強大的持續加速能力,將動力與操控發揮到了極致。
我國工業體系起步較晚,盡管現在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在很多技術領域與西方國家仍有差距,發動機技術便是其中之一。曾經我國為了學習德國發動機技術,購買了上百臺發動機進行拆解分析,然而卻難以成功仿制。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類似的情況在日本工業發展中也出現過。在日本汽車工業起步階段,他們也曾試圖仿制歐美國家的先進汽車技術。例如在發動機的研發過程中,他們面臨著和我們類似的困境,即使拆解了國外的發動機,也難以完全掌握其核心技術。這主要是因為發動機技術不僅僅是結構的復制,更涉及到制造工藝、設計理念以及實驗數據等多方面的因素。
對于我國來說,在汽車領域發展迅速,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在燃油車發動機方面,與國外仍存在差距。以 2.0T 發動機為例,國產發動機最多只能達到豐田 2.0T 發動機的參數水平。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工藝缺陷。在機械組裝過程中,通常會利用金屬熱脹冷縮原理,高端機械哪怕出現一絲誤差,性能就會有天壤之別。
盡管我國的創造力在不斷提升,可以仿制許多先進工藝,但關鍵的操作數據我們無從知曉。德國等發達國家的發動機制造商對這些核心數據嚴格保密,這就導致我們在仿制過程中困難重重。所以,我國工業的進步,關鍵在于制造工藝的提升與實驗數據的積累。在制造業方面,我們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德國引擎技術之所以不怕被模仿,是因為他們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先進的制造工藝以及核心的數據。而我國要想在發動機技術上取得突破,不能僅僅依靠拆解仿制,更需要在基礎工業、材料科學、制造工藝等多方面進行協同發展,加大研發投入,培養專業人才,逐步積累自己的技術優勢,從而在發動機技術領域實現追趕與超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