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58年,毛主席來到南寧視察,當專機緩緩降落到南寧地界時,飛機上的人才發現機艙里只站著寥寥幾人,完全沒有迎接主席到來的陣仗。
看到這副情景,毛主席開懷大笑,連聲說:“只有韋國清最懂我,這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原來建國之后,毛主席考慮到民生問題,一直不愿意搞大排場,韋國清的安排,剛好觸動毛主席的心。
毛主席下了飛機后,身旁果然只圍繞著幾個工作人員和兩個司機,韋國清就站在旁邊,看上去有一點躊躇不安。
毛主席走上前去,親切地和他說:“你的安排是極好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我看都是沒用的,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作風,不要勞煩群眾,不要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
受到了夸獎,韋國清變得自信起來,他開口問:“主席,那您敢吃蛇羹嗎?”
韋國清知道,毛主席從來不搞大排場,不喜歡弄宴會,但是這晌午的天,總不能把主席晾在機場上,什么也不吃吧?
說完這句話,韋國清惴惴不安地望著毛主席。
毛主席點點頭,用手遮了遮刺眼的陽光,對著韋國清說:“你還真會刁難我啊!韋同志。”
這位敢于刁難主席的韋國清是誰呢?最后毛主席有沒有吃下那碗蛇羹?
毛主席的舊相識
韋國清之所以敢和毛主席開玩笑,敢于邀請毛主席吃午宴,是因為兩個人本是舊相識。
瓦窯堡戰役里,韋國清拼死斷后,盡量拖住敵軍,為其他同志提供撤退的時間,敵人的子彈打在身上,但他卻絲毫沒有察覺。
直到和大部隊重新集合,他才發現身上的幾處傷口已血流如注,這時痛覺才漸漸蔓延上來。
先撤退的毛澤東和朱德看見這番場景,自責地說:“我們兩個都沒負傷,只有你受傷了……”
韋國清搖搖頭,強撐著說:“一點都不疼,我還能接著趕路,咱們走!”
韋國清的付出,為其他同志提供了寶貴的撤退時間。
其實他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從軍入黨,在他早期生涯中,軍隊與黨組織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兩部分。
1913年9月2日,廣西東蘭縣一個尋常貧苦農民家庭迎來新生命,他是未來中國共產黨杰出政治工作領導者,一位著名的軍事家——韋國清。
因為出身貧窮,所以他更能理解底層人民的辛酸與不易,看著地主與鄉紳惡霸常常欺壓村民,他的眼睛里總會燃起怒火,牙關緊緊地咬著,革命的種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被播種下。
隨著中國時局動蕩加劇,與之而來的是不斷傳入并萌發的新思想,這股風也吹到廣西東蘭縣。
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韋國清的父親加入了區農民協會,還擔任其中的副會長。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不懼壓迫,不怕反抗的革命精神,深深熏陶著年少的韋國清。
但直到后面一件大事的爆發,才讓韋國清真正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當時他的父親是區農民協會副會長,1927年國共合作失敗,這場大革命的失敗使很多人的家庭陷入不幸,韋國清的家庭自然也在其中。
一批國民黨特務闖進韋國清的家中,當時只有他父親一人在家,只聽見幾聲槍響,特務們一哄而散。
當韋國清匆匆趕回家里時,才發現父親已經離世,血流滿了整張椅子。
“父親,父親……”韋國清的聲聲呼喚并沒有得到父親的回答,他的身體早已冰涼。
悲憤交加之下,韋國清離開家鄉,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中國共產黨。
他是在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當時的他僅僅只有16歲。
已經打過幾場仗的老同志懷疑這個小年輕根本扛不動槍,發不了子彈,就戲謔地問他:“你還這么小,怎么不回家?跑到這里來打仗。”
韋國清的臉上還帶著些許稚嫩,但少年英氣已經凸顯,他斬釘截鐵地回答道:“我的家已經被摧毀,父親被人打死,我不能什么都不做。”
聽了這個回答,老同志心里一驚,想要捉弄這個小同志的心情頓時間消散大半,他又問道:“那你能開槍嗎?遇到敵人你不會嚇得逃跑吧?”
韋國清沒有再多說什么,他只回答:“我會證明給你看的。”
果然1929年12月底,韋國清有了證明自己的機會,雖然自己之前也有打過仗,但那是參加農民自衛軍的戰績。
自從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這是第一次上陣打仗。
戰場上,那名老同志刻意關注著韋國清,除了想要檢驗他的能力之外,他更擔心這個毛孩子會在戰場上虎頭虎腦,不懂操作,白白斷送自己的性命。
但是,年少的韋國清展現出人意料的作戰能力,戰場上的他看上去果敢又沉穩,老同志看到眼前的這一幕,欣慰地點點頭,自言自語道:“我黨又多一位驍勇善戰的好戰士。”
后來,韋國清才知道,當年他參加的那場戰爭名為百色起義。
在參加完百色起義之后,韋國清的作戰能力也得到大家認可,他被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
英雄出少年
韋國清和同志們相處得越久,他想要入黨的心情就更加強烈。
終于,在1931年2月,韋國清成功加入中國共產黨。
但在當時那個年代,入黨意味著身上有更重的擔子,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當時就有同志勸說韋國清:“你就留在廣西不好嗎?你還這么小,這里是你的家鄉,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方便。”
韋國清回答:“我已經18歲,不算很小了,留在家鄉不能做我想做的事,我要一直跟隨部隊。”
當年父親慘死的模樣仍然停留在韋國清的腦海中,這些影像一直折磨著他,催促著他努力前行。
1931年,正值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作戰進行時,韋國清所在的部隊被指派去支援中央蘇區,所以才有了上面那段對話。
當七月進軍命令下發時,韋國清義無反顧地跟隨部隊,隨著長長的部隊一直走到中央蘇區。
在戰場上的韋國清還是如同以往一樣英勇作戰,他的付出很快被領導發現,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后,大家發現這個小伙子哪里都好,就是文化程度有點低。
所以1932年,韋國清被送入瑞金紅軍學校進行學習,待在學校里的韋國清就像身處戰場一樣,無論做什么事情都精益求精,所以在這里他先后擔任連長與軍事教員。
1934年,他又進入紅軍大學上級指揮科進一步深造,學有所成之后,他被任命為中共紅軍大學總支書記。
可能是因為年紀輕輕便南征北戰,韋國清的身上有一股并不屬于他這個年齡段的成熟感,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雙商兼具的少年。
帶著大家對他的認可,韋國清一直干到中央紅軍干部團特科營營長。
身為營長,他沖鋒陷陣時毫不膽怯,他帶領手下的士兵們參加架設烏江浮橋,奔襲通安州,搶占金沙江皎平渡等戰役。
用戰功赫赫來形容韋國清實在是當之無愧的,他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場戰役發生于抗日戰爭時期。
當時是1944年9月,韋國清任新4軍第4師副師長,當時戰況緊急,每個同志都咬著牙在拼命搏斗。
因為當時日本即將面臨失敗,困獸猶斗,日本兵又怎么可能不拼死掙扎呢?所以越到戰爭后期,魚線拉得越緊,手勁就要使得更大。
韋國清所在的部隊也背負著巨大的壓力,在一次與敵人的交火中,師長彭雪楓壯烈犧牲。
當時身為副師長的韋國清,為了不使整個部隊陷入群龍無首的尷尬局面中,他立馬清點人數,重新組織,將本來零散的戰士們重新組編成一支精練的部隊。
沉著冷靜,臨危不亂,此時的韋國清早已身經百戰。
他帶著重新組織的部隊一路披荊斬棘,激戰數月,最終將日偽兵和國民黨頑固部隊全部擊敗,保住了豫皖蘇抗日根據地。
抗日戰爭結束后,韋國清并沒有就此停步,他又參與解放戰爭。
如今的他身上已沒有曾經少年的影子,一雙眼睛如蒼鷹般明亮,常年鍛煉的身體,顯得精壯無比。
1947年2月,他來到江蘇省東海縣附近,打出著名的白塔埠戰役。
面對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隊,他沒有選擇正面硬剛,而是采取分割包圍、各個殲滅的戰術。
面對龐大的敵人,如果選擇正面與之對抗,那自然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所以韋國清在每次作戰前都要勘測地形,了解當地風土人情,隨后再與敵人作戰。
在韋國清的運籌帷幄之下,國民黨軍第42集團軍主力被全部殲滅,就連他們的集團軍司令郝鵬舉也在逃跑途中被我軍活捉。
身處南京的蔣介石大為震動,他被驚掉了下巴,一遍又一遍地問:“什么?整個集團軍主力?確定是一整個集團軍嗎?”
白塔埠戰役以后,韋國清并沒有就此驕傲,他又投身于益林戰役和漣水戰役之中,最令人佩服的,還是他在淮海戰役中的表現。
當時中央軍的包圍露出了破綻,導致杜聿明部隊有機會向永城方向逃跑。
聽到這個消息的韋國清連忙糾集部隊,率領第2縱隊急行軍追趕杜聿明部隊。
正當杜聿明已經看到永城方向的退路時,韋國清的部隊就像是天降神兵那樣,突然出現在路中央,杜聿明大有當年曹操敗走華容道之感,只是不知道自以為能夠逃脫的杜聿明有沒有大笑三聲。
憑借累累戰績,韋國清在五五授銜儀式上被授予上將軍銜,實在是當之無愧。
經營一方
解決完國內的矛盾,還有一個來自國外的問題等著韋國清。
1950年,毛澤東,周恩來,聶榮臻,朱德正在為派去越南的軍事顧問團而頭疼,因為這個職位極其重要,但合適的人選一直遲遲選不出來。
這時,大家的腦海當中突然閃現一個人,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道:“韋國清!”
確實,派韋國清去越南是極為合適的,因為他出生于廣西,本就毗鄰遠南,更了解當地的氣候與人文。
同時,韋國清也是一名身經百戰的老戰士,讓他去做顧問,是令人放心的選擇。
10分鐘后,韋國清接到消息:組織決定派遣韋國清前往越南,擔任團長職務。
不敢多做耽擱,韋國清連忙做好準備,隨時打算跟著部隊一起前往越南。
在臨行前,毛澤東還特意和韋國清說:“說是顧問團,其實是參謀。這個職務的重要性,想必你自己也明白。我們是去出主意、想辦法的;而不是去當太上皇,事事包辦的。要和越南人民搞好團結,不要有大國的思想。”
韋國清拍拍胸脯,大聲說:“這些我懂,您就放心吧!”
等韋國清到達越南后,這個老兵穿梭于平原地區的紅河中游戰役,東北戰役,寧平戰役,邊遠山區的西北戰役和老撾境內的上寮戰役。
就像他向主席保證的那樣,雖然他是顧問,但也事事與他人商量,尊重別人意見。
在與越南軍隊合作的情況下,他們重創法軍,贏得豐厚的戰果。
直到1954年的初春,他們接到中央的命令——“必須粉碎駐越法軍總司令納瓦爾的計劃”。
韋國清率領部隊,打了一場漂亮的戰役,奠邊府大捷讓法軍的總計劃徹底失敗,越南大部分國土完全解放。
奠邊府戰役后,韋國清住進了醫院里。
這時人們才知道,原來他是拖著帶病的身體指揮這場戰爭,為了不拖累大家的進度,他選擇默默隱藏病情。
考慮到韋國清的身體情況,中央將他調回國內,把他任命為廣西省長兼中共廣西省委副書記(當時廣西還是省,直到1958年3月才改為廣西僮族自治區)。
他的任務,從帶兵打仗轉變為發展一方水土經濟。
就像當初有人懷疑小小年紀的韋國清是否能夠扛槍拿炮,現在也有人懷疑長期在外作戰的大老粗,能否帶領一省人民走向富裕。
韋國清選擇用實力和行動說話。
他注意到廣西最大的優勢便是成片的樹林,所以他大力促進森林保護,要求農民廣為植樹,綠化荒山,這些措施促進廣西伐木業、林業的發展。
同時,他也醉心于發展廣西的農業,他曾說:“糧食和土地是最好的東西,有了糧食和土地,就沒有人會餓肚子。”
要發展農業,首先就要肥沃土地,但是當地人民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就是鏟掉草皮來作為施肥的手段。
韋國清上任后,立刻禁止這種做法,要求人們將眼光放長遠,明白保持水土穩定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大家可以選擇用綠肥來肥田,而并非直接將草皮也鏟掉。
在韋國清的努力下,廣西的林業和農業有了顯著的進步,一片青山綠水,一方風土人情,清新優美的廣西南寧被人譽為“半城綠樹半城樓”。
既會文又會武的韋國清自然被毛澤東所重視,所以當毛主席來到廣西境內進行視察時,韋國清才能設宴款待毛主席,從而有了那一句話:“主席,您敢吃蛇羹嗎?”
韋國清于1989年6月14日與世長辭,終年76歲,為了紀念這位同志,中央發行一套專屬于他的紀念郵票。
上面的頭像分別為“長征中的韋國清”和“主政廣西時期的韋國清”,兩張不同的頭像分別代表他人生中的不同階段。
文武兼備、機智勇猛,一代名將韋國清!
韋國清的侄子韋云進曾說:“伯父對于生活向來勤儉節約,質樸踏實,他既不喝酒也不抽煙,金錢無法誘惑他。清清白白做人,廉潔自律做事,他堅持了一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