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本月初,TikTok 上一段視頻迅速走紅,吸引了數百萬用戶的目光。視頻中,一位身著藍色 T 恤的中國年輕人坐在傳統茶具旁,用帶著口音的英語對著鏡頭說道:“讓我們來揭開奢侈品背后最大的秘密。”
他站起身,舉起一個看似愛馬仕 Birkin 包的物品,接著他指向身后擺滿更多包包的架子說道:“你們肯定認識這些品牌:愛馬仕、路易威登、普拉達、古馳——所有這些都是在我們的工廠里制作的。”
“但品牌卻把‘中國制造’從標簽上抹去了,”他繼續說道,“同樣的皮革來自他們的制革廠,同樣的五金配件來自他們的供應商,同樣的線,貼上他們的牌子就成了奢侈品。那些被他們瞧不上的工匠大師,為他們精心制作產品,卻只賺幾便士,他們卻賺的盆滿缽滿。這對我們、對你們,以及任何重視誠信的人來說,都不公平。”
最后,他呼吁觀眾直接從他的工廠購買商品。
如今,像這樣的“揭秘”視頻在 TikTok 上隨處可見。這些視頻由銷售代理商發布,內容涵蓋從手袋、香水到家電器等各類奢侈品,詳細拆解它們的材料成本。
例如,一些視頻宣稱,一條 Lululemon 瑜伽褲的制作成本僅 4 美元。還有一些視頻展示了中國制造業的規模與精度:創作者走過一塵不染的工廠車間,鏡頭掃過自動化裝配線和在整潔有序的工位上忙碌的工人團隊。部分工廠還表明自己是戴森、安德瑪和維多利亞的秘密等品牌的供應商或前供應商。
無論這些說法是否正確,這些視頻的廣泛傳播,都體現出中國制造商正努力與美國消費者直接建立聯系。即便加征關稅,視頻中推廣的許多產品價格仍遠低于購買名牌產品的花費。
由于擔心失去國際業務,以及對關稅政策的擔憂,工廠紛紛將生產線轉變為內容創作工作室來進行自我營銷,拍攝皮革加工車間和縫紉生產線的場景,還提供倉庫參觀服務。最初,這只是一些采購代理商出于無奈發布的內容,如今已發展成一種成熟的視頻類型,兼具抗議、營銷和求生策略的多重屬性。
電商專家、紐約咨詢公司 Wavelet Strategy 的創始人 Ivy Yang 表示,這是行業對關稅的一種“集體應對之舉”。一些小型平臺和采購代理商也紛紛加入,在社交媒體上提供“工廠直銷” 的內容,開辟新的供應渠道。
省去中間商
在 TikTok 上,分享材料采購和制造技術見解的中國創作者,通常會提供直接購買商品的鏈接,這實際上繞過了傳統的零售渠道。
中國跨境電商平臺敦煌網(DHgate)就是其中之一,用戶常稱它為“The gate”或 “the yellow app”。在美國蘋果應用商店中,該應用的下載排名從 4 月 8 日的第 302 位,躍升至 4 月中旬的第 2 位,僅次于 ChatGPT。4 月 15 日,它成為美國下載量最高的應用程序。
用戶在敦煌網購買商品后,會熱情地回到 TikTok 分享自己的新收獲。有用戶還打趣地炫耀:“我直接從中國廠家下單買了個包。”
敦煌網向《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透露,社交媒體的關注使得該平臺的交易量激增,家居用品、電子產品、戶外用品和寵物用品等品類最受歡迎。在 4 月 12 日至 19 日這一周內,家用電器的銷售額增長了 962%,安全技術產品的銷售額增長了 601%。
TikTok 對于這些制造商而言,并非只是個面子工程,而是在競爭激烈環境中的生存之道。
長期以來,中國工廠一直向海外市場銷售產品。同時,制造商們越來越多地借助阿里巴巴等大型 B2B 平臺,試圖在不依賴中間商的情況下與海外買家建立聯系。然而在過去幾年,在亞馬遜、阿里巴巴等主要平臺上,讓工廠獲得外國買家關注的成本急劇上升。
為中國制造商提供海外運營咨詢服務的 Shendeng 咨詢公司的電子商務經理 Logan Wang 表示:“這個市場已經開始飽和,想要讓工廠的產品出現在搜索結果首頁,每年可能要花費 3 萬到 4 萬元人民幣。”
隨著傳統制造業在產能過剩和疫情后的影響。2024 年,中國對美國的服裝出口增長不到 1%,且這些商品的平均單價下降了 6%-7%,這意味著競爭加劇,利潤空間不斷壓縮。再加上新的關稅政策,中國制造商們迫切需要尋找創新方式來觸達買家。
廣州一家服裝廠的經理 Linda Luo 表示,在最新一輪制裁影響,她所在的工廠暫停了對美國的發貨,此前美國市場約占工廠銷售額的 30%。現在,倉庫里堆滿了沒有明確銷路的產品。
“附近很多工廠都和我們情況一樣,” Luo 說,“大家都在觀望關稅政策的變化,盼著情況能有所好轉。”受同行視頻火爆的啟發,她的團隊現在正積極聯系 TikTok 上知名的采購代理商,希望能與新買家直接建立聯系。
工廠成為內容生產者
智庫“新美國”(New America)研究中國科技與全球化的 Tianyu Fang 表示,中國工廠也受到 TikTok 上過去制造業內容火爆的啟發。自 2020 年起,展示假發、玩偶、手套等日用品生產線的工廠視頻,累計播放量達數百萬次。在評論區,觀眾形容這些工廠生產視頻很解壓。
到 2022 年,工廠意識到自家的生產車間就是一座內容“金礦”。在深圳一家數字營銷公司工作、幫助工廠建立 TikTok 影響力的 Alice Gu 表示,過去一年,客戶咨詢量增長了兩倍。現在很多工廠視頻都讓會說英語的員工出鏡。
Tianyu Fang 解釋道:“這些視頻在 TikTok 上引起了西方年輕人的共鳴,因為制造業已遠離他們的日常生活。這些視頻讓他們難得地看到先進制造業的場景,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他還補充說:“看到中國工廠工人直接和西方觀眾交流,感覺很新鮮。”
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文化差異,反而成了一種優勢,營造出能引起網絡用戶共鳴的真實感。
創作者 Tony 在推廣燈箱時,會切換美式口音,他作為廣州電氣標牌公司 LC Sign 的代表,在 Instagram 上收獲了超過 120 萬粉絲;“alumununu 女士”推廣膠囊房屋,她帶著獨特口音,將“hello, boss”這句問候變成了眾多工廠視頻的常用口號;2024 年,工業甘氨酸制造商東華金龍因機器翻譯的宣傳視頻走紅,視頻“又土又潮”,吸引無數人求購產品。
不過,包括 Yang 和 Tianyu Fang 在內的業內人士認為,不會有大量美國普通消費者選擇直接從工廠購買商品,因為這一過程涉及諸多物流環節。而且,也有不少報道提醒消費者,通過這種方式購買,可能買到的并非正品,比如沒有品牌標簽的“愛馬仕包”。
最重要的是,這些直接面向消費者的視頻可能很快就會停播。Yang 警告稱,許多內容都存在侵犯版權的風險。“這很快會成為 TikTok 和 Instagram 等平臺的知識產權雷區。”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現,許多宣傳仿制品的熱門視頻已從 TikTok 上刪除。盡管如此,許多中國工廠幾乎肯定會繼續組建自己的研發團隊,這不僅僅是為了應對當下的困境。“每個工廠老板都夢想擁有自己的品牌,”Wang 說。在為他人代工數十年后,中國制造商已準備好從單純的生產邁向創造之路。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5/04/28/1115876/why-chinese-manufacturers-are-going-viral-on-tiktok/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