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三姐
最近有兩個董小姐。
讓老百姓們覺得自己是真不容易,找工作碰上董小姐可能就失業了,看病碰上董小姐可能就活不成了。每多一個董小姐,中國人就多一份絕望。
前不久70多歲的董小姐在公開場合說“我絕對不會用海歸,海歸里有間諜,我不知道誰是誰不是?!币话糇影选昂w”定性了,不用就不用吧,還扣上“間諜”帽子。
我尋思著難道有很多海歸都上趕著要去賣空調嗎?后來再一想,人家也沒錯,畢竟人家可是董小姐啊,自己手上有權力就是可以為所欲為的,有本事你也有擁有某種權力,你也可以宣布“絕不會用70歲以上的老糊涂”。
你的權力拼不過人家,聽著完事了,頂多不去她家當牛馬不就行了?
這兩天,另一個董小姐橫空出世。
這個董小姐可不得了,title是“4+4”醫學博士,協和醫學院規培生,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肖副主任的情人。
啥叫4+4呢,我也是剛學到這個玩意兒。咱們普通人只知道常規的醫學生都是8年制,從一上大學就要開始學醫,正兒八經科班出身,8年都不夠,再加個博士又要加3年,十幾年以上才能有機會成為獨立醫務工作者。
但這個4+4呢,就是本科四年可以不是醫學專業學生,后面四年加入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模式,最后就能當醫生啦!
說白了,你本科學的是土木工程還是母豬飼養都不要緊,后面4年只要入選規培隊伍,你就算躺上了鍍金捷徑。
這個政策我以前從來不知道,現在想想后怕,真不知道以前給我看過病的哪個年輕醫生是這樣出來的,我現在還好好的,應該是沒碰到,真幸運。
但是董小姐厲害之處在于,她僅靠一點桃色新聞,就讓我們挖出了醫療體系里的一系列迷思,學術造假,特權操作,包括這個莫名其妙的4+4。
據說這位董小姐本科畢業于哥倫比亞巴納德學院,學的是經濟。
但她是從社區大學轉入這個巴納德的,各位,理解社區大學的含金量嗎?就是零。
社區大學幾乎零門檻,一個在美國讀高中的人,連正兒八經university都沒進,只去了個社區大學,足以證明是個學渣。
從社區大學拿到足夠學分轉入university是每個州政府規定的必須達到一定比率的政策,比如:一個普通高中生申請某大學錄取率是3%,那么從本州社區大學申請該大學的錄取率可以高達50%左右,很容易了。也就是說,阿貓阿狗也可以有“再生之路”。
再說這個哥倫比亞巴納德學院,這是一所文理學院,也就是整個學校畢業生都是文理學士,和醫學半毛錢關系沒有,而且是在紐約啊,又是學經濟的。
但凡有點知識面的都知道,在紐約,學經濟,意味著什么,只要有點學術能力,好歹也能在這么天時地利的地方把所學專業發揚光大,實習機會一大把,畢業就很可能去華爾街,除非是個學渣,在本圈混不下去。
所以這個董小姐本科時期的學術能力你敢信嗎?你肯定會質疑,如此孱弱起點的人,怎么放心她進中國的醫學院,用4年完成別人10年所學,規培期還直接從4年縮短到1年,要是在美國,規培醫學生都至少要7年......
你敢讓她干胸外科,站在手術臺上,你知道她是要給你開刀還是給你解剖?
她在醫學界進階之路也堪稱傳奇啊,一會兒學的是內科,一會研究影像學,博士論文從婦科影像突然變成內科,指導老師還是骨科專家......
我們普通人讀碩博,連普通的一篇周作業都要嚴格查重,哪怕有一行字存在學術造假,或是用AI代寫,都會直接斃掉,零分,要么重修,要么畢不了業。
而董小姐這樣一個在每個階段學的東西都不一樣的“博士”,到底是全方位天賦一餅,還是有高人條條大路開綠燈?是什么樣的學習過程和怎么寫的畢業論文,我真的很好奇。
這一路“飆車式”的“轉型”,大概在醫療圈里真的好合理哦!?
但如果我們想了解一下她在各個領域里具體都有啥絕活兒?沒看到,目前只能知道她的絕活兒是懷孕。
這位4+4董小姐進了中日友好醫院之后業務怎么樣,工作認不認真,不知道,現在我們知道的是她對談戀愛情有獨鐘。正常談戀愛不足為奇,但她的戀愛對象——肖副主任是有婦之夫,他倆談戀愛屬于男的出軌,女的插足。
出軌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那歸根到底也是私事,說白了肖副主任作為典型的時間管理大師也是憑本事,人家自己也說了“我只是個人作風問題,但醫德沒有問題”。
那我們看看這廝醫德有多好。這倆在手術室也不忘談戀愛,只因為護士的一點意見和情緒,這倆情種撂挑子走人了!
為了戀愛自己死去活來不說,還讓病人跟著死去活來。這個肖醫生作為主刀醫生,把已經麻醉了的患者放在手術室里,自己拉著董小姐跑出去,長達40多分鐘......他倆死去活來的愛情,搞得病人差點死去,能不能活來全靠命啊。
昨天我的文章都說了,像他這種劇情,現在連國產劇都不讓提了,可見不是正能量好東西,大家不要學習模仿,更不要超越。
要不是肖副主任的妻子以及他前任“小三”的揭發,這個副主任和董小四還不知道要拿多少病人的命來繼續作什么妖呢。
董小姐和她男朋友之間的故事我也沒興趣了解,我現在只想知道:
1. 怎樣在我平時去醫院看病的時候避免碰上“董小姐們”?
醫院應該介紹每一個在職醫生的畢業路徑,我頂多看到4+4的那種就離遠點。你要讓病人有選擇權,讓那些水出來的垃圾沒活干。
2. 如果我沒辦法主動規避的話,各大醫院又用什么方式確保每一個醫生的專業能力和醫德?
像手術室鬧情緒、醫生拿病患當兒戲等等這類醫療事故,處理方式是什么,老百姓應該知道。
3. 人家普通醫學生尤其是有真正實力的醫學生的很多實習或就業機會是不是已經被這些“學閥”或“有權貴保駕護航”的董小姐們占了?
普通人家的孩子致力于學醫已經是很不容易,結果學出來才發現自己是個墊背的,這算什么事兒?
4. 所謂的規培制度,到底是誰在監管啊?
金融圈亂就亂吧跟我關系不大,醫學界亂成這樣可關系著我的命吶。
說白了你們要亂搞關系跟我無關,你們是離婚還是做PPT也頂多就是個瓜,但現在董小姐的瓜牽出了藤,連到了根。
我們要看到的是醫療公平,干凈。
這個董小姐很有可能憑借一己之力掃蕩整個醫學界,什么4+4,什么規培,什么半路出家,什么靠屁股上位的醫生,這個圈子里到底還有多少,我們老百姓還敢信誰,還敢把命隨便交給醫院?
現在問題來了。
這位董小姐,不就是那位董小姐嘴里的“海歸派”嗎。
本來還以為能出現個優秀“海歸”堵住那位董小姐的嘴,讓那些歧視言論不攻自破,結果,此董小姐和彼董小姐搞不好是什么量子糾纏,第一個瞧不起第二個,第二個讓前一個更瞧不起第二個。
那位鄙視海歸派的董小姐現在也許在笑而不語:“你們還讓我跟海歸道歉?看到了吧,海歸就是這樣的,看到了沒,就算不是間諜,也沒啥好東西吧?”
現在兩位董小姐在玩對沖。
弄得吃瓜群眾們都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琢磨了。前腳罵完董小姐歧視海歸,恨不得起立舉旗為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老老實實的海歸們吶喊助威;后腳又罵董小姐及背后“護駕”者毫無敬畏之心凌駕制度滿足私欲,恨不得又高呼“以后都別要海歸了”。
看起來好像挨罵的是她們,其實早晚你會發現,人家都能一直玩得歡,最后懵一地的只有我們普通人。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公眾號「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了不起的中國媽媽》《帶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視頻號「格十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