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當我找出這幅我繪于2009年5月的水彩畫《知向何方》時,許多往事浮現(xiàn)在眼前。
1978年第四季度,恢復建制的中國作家協(xié)會舉辦了第一次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評獎活動,1979年春天公布了獲獎名單,舉行了頒獎儀式,并在崇文門飯店召開了歷時多日的研討會。一時間,幾代文學界人士聚在一起,盛況空前。
記得有一天研討會間隙,我跟支持中青年作家最用力的馮牧、陳荒煤兩位前輩在一起閑聊,我跟他們說:“你們強調(diào)我們中青年作家應(yīng)該開闊眼界,可是我呢,至今連大海都沒見到過。”他們略顯驚訝。剛好張潔走過來,她接茬說:“我也沒看到過大海啊!”他們的表情就從驚訝變成驚愕了。
那一年,我已經(jīng)37歲,張潔比我大5歲,而且她大學畢業(yè)后當公務(wù)員,我們直到那時都還沒見過大海。后來跟參加研討會的許多作家朋友談及此事,發(fā)現(xiàn)沒看到過大海的竟還不少。如今30歲往下的年輕人也許難以理解,看大海有什么稀奇的?去看大海有多難啊?看大海,走唄,自駕、乘高鐵,或者飛往濱海城市,飛機還沒降落,舷窗外就已經(jīng)看到大海……這就必須跟年輕人說:改革開放有多么好!改革開放的標志之一,就是個人獲得了流動自由。所謂“北漂”,“漂流”過程中固然會遇到許多艱難困苦,但畢竟是可以“漂”的呀。我和張潔往上的一代,如果單位沒有派你到可以見到大海的地方出差,那自己是很難見到大海的。旅游、自駕、“說走就走”?怎么跟年輕幾茬的生命說清楚呢?那時候個人越過自己居住的行政屬地到外地去需要單位批準,住店也需要單位介紹信,而且還需要解決一系列具體問題,比如如何把你本地的糧票換成全國通用糧票,否則即使到了想去的外地,吃飯就成為問題。改革好,開放更好,那時候的普通人哪有出國旅游觀光的可能?現(xiàn)在無論是參團出國游還是自由行出國游,對于許多人來說都不成問題,甚至視為家常便飯。
早在10年前,我就接到小我20歲的朋友的電話:“劉叔叔,我在巴哈馬群島呢,這兒可漂亮啦!”害得我趕緊查資料,那是個什么地方?他是怎么去的?有個不到30歲的編輯告訴我,她已經(jīng)利用假期去過二十幾個國家自由行。沒看到過大海?要補上看海一課?有的年輕人聽了會笑掉大牙,他們要補的課,是去阿拉斯加坐雪橇、去大溪地島尋覓高更作畫的行蹤、去南極親近帝企鵝。更有一對青年夫婦,制訂了一個去復活節(jié)島拍攝奇怪石雕的計劃。
我終于第一次見到大海,說來既興奮也奇詭。那是1979年夏天,我參加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羅馬尼亞,團長是老詩人嚴辰,我和擅長寫國際題材小說的鄂華是團員,另有一位隨團在羅馬尼亞留過學的翻譯。當時羅馬尼亞作家協(xié)會派出一位作家和一位開公務(wù)車的司機,倆人陪同我們幾乎繞遍了那個國家的大部分地方。
當車子由西往東駛?cè)肟邓固共焓小⒀刂篑R路一直往東開時,忽然,透過一座高聳的雕像,前面有寶藍色光芒閃爍。“啊!大海!”我不由喊出聲來。嚴辰早年出訪過蘇聯(lián),早見過那海,不過是從另外的角度。鄂華是地理通,他告訴我:“前面是黑海。”我平生第一次見到的大海竟然是歐洲的黑海,怪有趣的。
當然,后來我見到了祖國的海。記得1980年我和王蒙、從維熙、劉紹棠等一起到遼寧參加文學活動,后來從大連乘海輪去山東煙臺。船在渤海上夜航,我們都很興奮,在甲板上久久地享受海風,看月光下船舷破開的海浪。不知誰帶的頭,我們一起唱起了20世紀50年代的老歌,忽然又想起來從60年代末到70年代興起的革命歌曲,都是由李劫夫譜的曲。我們一起唱響“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都覺得那曲子譜得真好,可以循環(huán)演唱、輪唱、沒完沒了地唱。王蒙說:“他譜的《我們共產(chǎn)黨人好比種子》,采用湖南民歌曲調(diào),真好聽!”他隨即唱了起來,我們都跟著哼。
1996年,我根據(jù)真人真事寫了篇《冬日看海人》,講述了一位西北小鎮(zhèn)的小學老師的故事。這位老師總在課堂上根據(jù)課文給孩子們講大海,但他自己卻沒有見過大海,于是他苦苦攢錢,利用冬日放寒假北戴河住宿便宜的時機,坐綠皮火車去了那里興奮地觀海。我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都不會以還沒看到過大海為憾,應(yīng)該補充說明,我指的還是城市中的年輕人,許許多多內(nèi)陸農(nóng)村的年輕人,如果不是恰好到靠海的城市去務(wù)工,也還是難得看到大海的,就算是在城市里,建筑工人、環(huán)衛(wèi)工人、快遞小哥、餐飲服務(wù)員、超市工作人員、保安……沒看過大海的應(yīng)該還大有人在。
我們國家的海岸線很長,不用出國,能看海實在是便當?shù)氖拢S著普通民眾生活水平的提升,原來沒有看到過大海的人利用假期去海邊一游,這樣的例子會越來越多。
由此,2023年我創(chuàng)作了四幕話劇《大海》。第四幕最后,舞臺從混沌漸漸轉(zhuǎn)換成一派清明,呈現(xiàn)出一片大海,海灘一側(cè)有高聳的礁石,主人公周大海朝礁石走去。他登上礁石,在礁石頂端伸出雙臂喊道:“大海,我來了!”海浪拍擊礁石聲聲聲激越,此時光線漸斂,高舉雙臂的周大海成為一個鮮明的剪影,隨即幕落。我把大海作為了一種象征。見到過大海的人們,心中都會有自己體驗到的象征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