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人民 肩上有道義 手中有力量
——走近17名來自檢察系統的全國先進工作者
部分來自檢察系統的全國先進工作者在最高檢參加座談后走出會場。
4月28日上午,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參加這次大會的,有17名來自檢察系統的全國先進工作者。他們中,有在公訴席上唇槍舌劍的“雷霆戰將”,也有在未檢工作中春風化雨的“護苗人”……
歲月見證初心,芳華不負使命。這17位全國先進工作者在檢察崗位上經歷了怎樣的奮斗歷程?為何能成為全國檢察人員的優秀代表?從他們的檢察歲月和那些不平凡又充滿溫情的事跡里,我們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辦案就要敢啃“最硬的骨頭”
在親朋好友眼中,山西省忻州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副主任謝金娜是堅韌不拔的“鐵娘子”。
2013年,她從一名教師成為一名檢察干警,始終工作在刑事檢察第一線。
她一步一個腳印,啃下了一個又一個“硬骨頭”。在辦理一起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案件中,因犯罪嫌疑人被采取了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被害人家屬強烈不滿。謝金娜耐心細致地釋法說理、嚴謹認真地核查證據,被害人家屬的態度逐漸發生轉變,最后由衷地信任檢察機關。
扎根公訴一線28年,辦理各類刑事案件2000余件,無一錯案——這份成績單是貴州省安順市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陳芙蓉的。
在出庭指控羅某等人黑社會性質組織案時,大家稱贊她有“氣場”,而這背后是她加倍的付出。在辦理一起受賄案時,她首次就職務犯罪案件申請法院召開庭前會議,針對庭審不同情形準備了兩套長達70頁的出庭預案。
自2014年起就與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結緣,陳芙蓉不斷探索創新,組建全市首支青少年法治教育隊伍、建成全市首家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參與打造了全省規模最大、科技感與互動性俱佳的法治教育實踐基地。
在不少人眼中,上海市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馬瑋瑋是“法庭上對全案證據最熟悉的人”。
她辦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涉案金額最大的“明天系”案、上海首起非法集資過百億元的“申彤大大寶”案,以及涉案資金百億級、千億級的“善林金融”“證大系”等一批重大疑難、社會高度關注的非法集資案件。
她善于總結,構建“穿透式審查、實質性判斷”指控邏輯體系,為辦理“假私募”“偽創新”等犯罪案件提供范式。她還推動在上海成立全國首個檢察機關與金融監管機構的協作配合辦公室,促成中央在滬和地方金融管理部門、司法機關會簽七方合作協議,合力筑牢金融安全堤壩。
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章春燕深刻明白肩負的重托。
在辦理涉未成年人藥品濫用行政公益訴訟案時,她察覺未成年人濫用涉案藥物與未成年人犯罪或受侵害高度關聯且具有普遍性,遂部署全市兩級檢察院開展專項監督,借力數字建模類案監督,會同職能部門推動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將右美沙芬轉為處方藥管制。
“不能就案辦案,要把目光投射在這些案件背后的犯罪規律和影響因素上,最大化挖掘個案效能。”章春燕這樣要求自己。
“希望自己在每一個案件、每一項工作任務中都不留遺憾地努力過。”江蘇省常州市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安偉所辦的上百件案件、所指導的近千件案件,無一錯漏。在辦理多名原省部級領導干部職務犯罪案中,她在審查案件時,對“合作經營”等新型隱蔽受賄行為的性質進行分析,直指犯罪本質,得到了相關部門認可;通過依法懲處虛增中介環節收取中介費推高地方政府債務的惡劣行為,引發相關部門對地方政府平臺金融風險的高度關注,推動專項整治的開展。
她對工作的認真細致更體現在開展群眾工作時。在包案辦理一件刑事申訴案時,面對申訴人對不起訴的疑問,她對當地近一年62件案件進行類案分析,然后精準回應,努力用既有底氣又接地氣的實際行動,把檢察官司法辦案中堅持的客觀公正變成老百姓認可的公平正義。
扎根基層,陜西省嵐皋縣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張樹峰用執著和堅毅守護著群眾身邊的公平正義。辦理某銀行前后兩任行長涉嫌重大受賄犯罪案讓他尤為難忘。彼時,他的妻子正是這家銀行的員工,銀行領導以讓妻子下崗相威脅,企圖干擾辦案,可他秉持公正依法徹查。
“檢察辦案要時刻心系群眾,既關注案件本身,又關注案件中的‘人’。”張樹峰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辦理一起故意殺人案時,他為當事人家庭提供資金、物資幫助,一幫就是14年。
人民群眾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前旗檢察院黨組成員、第三檢察部主任春華有一本檢察官日記,里面密密麻麻地記著農牧民的困擾,鄰里糾紛、贍養矛盾、土地承包爭議……
她精通群眾工作并善于創新,總結的“傾聽、記明、告知、釋法、辦理”接訪“五步法”,是化解矛盾糾紛的“金鑰匙”。
這位來自草原的基層檢察官,積極為群眾提供“雙語”法律服務,足跡遍布科右前旗1.7萬平方公里的228個嘎查村,把“檢察為民”的春風送到草原最深處。
一名當事人多年后再次遇到四川省南充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主任張曉波時,堅持要把一塊豆腐送給這位清清白白、一心為民的檢察官。
為解決房產證辦理難題,他一次次聽取群眾意見,一次次聯系相關部門進行協商,最終,開發商配合購房者上繳稅款160余萬元,350余戶購房者順利拿到不動產權證書。在辦理一起非法集資案時,他帶領專案組依法解決法律問題,協助政府盤活樓盤,為群眾跨省追回集資款3000萬元……
一雙手托著從云海中躍出的旭日,是云南省云縣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楊莎莎為“滄江明珠未檢工作室”設計的Logo。“用法治陽光照亮孩子們的前行道路,守護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她對設計初衷這樣解釋。
從事未檢工作以來,她創建了臨滄市首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室,推動建成全市首家“未成年人觀護幫教基地”,開啟了涉罪未成年人“幫、學、矯、察”全方位觀護幫教新模式。
截至目前,她帶領辦案團隊分級干預、精準幫教212名罪錯未成年人回歸社會,為82名被害未成年人提供多元化社會救助。
說起和孩子打交道,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檢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付冬梅同樣有發言權,曾被最高檢評為五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優秀團隊之一的“冬梅姐姐”團隊便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多年來,付冬梅與教育部門溝通協調,共同實施督導制、通報制、諫職制“三制工程”,逐步建立起以一個未檢專門機構、“三制工程”、“受、捕、訴、監、防、幫”六位一體工作模式為依托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和挽救幫教涉罪未成年人的“136護花工程”,還創造性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刑事+N”一體化綜合履職辦案模式。此外,她積極推動牡丹江市檢察院與牡丹江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聯合建立挽救幫教基地,有效地解決了涉罪未成年人幫教難、安置難、就業難和再犯罪的問題。
河南省盧氏縣檢察院第三檢察部副主任馬玲玲,同樣是一名懷揣著使命與擔當的未檢檢察官。
在辦理一起涉性侵案件中,她在對犯罪嫌疑人快捕快訴的同時,對被害女孩開展心理疏導,幫助她走出生活困境。針對兩家接診醫院均未落實強制報告制度的情況,該院及時制發檢察建議,推動會簽文件,明確對強制報告制度落實不到位者進行追責。
為更全面守護未成年人,她成立了集司法辦案、教育幫教、心理咨詢、法治教育為一體的“玲玲工作室”,自2019年以來為未成年人開展心理測評、心理疏導60余次,29名未成年人經幫教改過自新,17人考上中專或大學。
匡扶正義須有過硬本領
扎根基層一線的22年里,山東省滕州市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劉玲經歷了公訴、未成年人檢察、政治部等多個崗位的鍛煉。
2017年,她成為一名公益訴訟檢察官。作為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的親歷者、實踐者,她始終秉持“沒有路,那就闖出一條路”的信念,在參與辦理“南四湖專案”時擔任“主力軍”“急先鋒”,辦案數量名列全省前茅。
專案辦結后,她持續做實“后半篇文章”,助推收繳2833萬元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推動建立氟化物處理站、南四湖流域生態修復基地等,同時,她將辦案各環節形成的法律文書制作成樣本,為“九龍治水”類案件辦理提供范本。
福建省晉江市檢察院黨組成員、第一檢察部主任吳雅芳從檢24載,始終奮戰在基層檢察一線。
面對精神障礙患者綜合治理這一難題,她推動成立專項工作組,聯合衛健部門、殘聯在全國率先建立涉案精神障礙患者就業幫扶機制。
她愛拼敢闖、韌勁十足,2015年,她從零起步,帶領團隊打造“海陸空”一體化生態檢察模式,全方位推進生態檢察“晉江樣本”的構建。
廣西壯族自治區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第一檢察部主任劉軍輝,多年來始終堅守在守護祖國南疆安全、維護社會安定、保障人民安寧的一線。
他積極探索創新,通過數字賦能非羈押監管,助力南寧、北海、賀州等地搭建非羈押措施適用智能監管平臺;在指導辦理尹某等人詐騙立案監督案時,他依法監督公安機關立案,成功打掉了一個長期盤踞桂林的惡勢力犯罪集團。
提起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譚玉文,“拼命三郎”是大家對他的一致印象。
面對千頭萬緒的檢察事務,他想得早、想得到、想得細,事必躬親,一抓到底,在從事辦公室工作的28年里,基本保持零失誤。
他敢想敢干,牽頭打造全市首個長江生態檢察官綜合履職辦案基地;參與研發的“民間借貸案件利息個稅類案法律監督模型”和“督促追回不應納入統籌支付的醫保基金行政違法監督模型”在全國推廣;打造“實話石說”檢察文化品牌與“石長守護”黨建業務融合品牌。
從檢15年,廣東省珠海市檢察院第五檢察部副主任張玲主辦、參辦的各類案件1500余件,無錯案、無瑕疵。
在辦理一起住建領域行政檢察專項監督案件時,針對建設工程未竣工驗收備案即交付的行為,她調取線索7309條,篩查114件,立案96件,不僅指導各區檢察院向住建部門制發檢察建議,還拓寬思路,分析普遍性及突出問題,以專題分析啟動監督,主動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等多方支持,最終實現了雙贏多贏共贏的效果,為同類案件辦理提供了范例。
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湯恒明是安徽有名的跨界“四大檢察”的業務專家。
在辦理最高檢、公安部掛牌督辦的“10·12”“1·26”跨省傾倒固體廢棄物污染長江生態環境系列案件時,他帶領辦案組兩個星期內審查卷宗76本,最終解決了責任主體、損害賠償范圍、責任類型劃分等一系列辦案難題。
在辦理一起安徽省掃黑辦掛牌督辦的涉黑案件中,他和專案組從800多份銀行轉賬記錄中查到某企業最初的注冊資金來源于涉黑財產,解決了該案組織者、領導者的認定,涉案財產處置等難題,成功起訴57名被告人。
記者手記
檢徽的榮光
4月28日的人民大會堂,燈火輝煌。17位檢察系統的全國先進工作者身著檢服參加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檢徽因為他們而更加榮光。
這些先進工作者,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不平凡的篇章。你或許不知道他們的默默付出,但他們用耐心、智慧、擔當,守護著法律的尊嚴,捍衛著社會的公平正義。他們為何能成為榜樣?因為他們心中有人民,肩上有道義,手中有力量。
作為記者,我試圖用鏡頭和文字捕捉他們的共同特質,卻發現:真正的檢察官,從來不是單一的符號。接觸他們就會發現,他們既能冷靜地討論“排除非法證據的技術標準”,也會因當事人的一句感謝而紅了眼眶。
或許這就是法治文明的隱喻:理性是骨架,而人文關懷是血肉。當我們在法典中尋找條文時,更加敬重那些把法律背過雪山、送進帳篷、寫進孩子心底的法律人。
(檢察日報 文字記者:郭榮榮 攝影記者:閆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