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1
曹魏立國后,有一個明顯的傾向,那就是中宮皇后大都選自卑賤。
曹操的妻子武宣卞皇后,出身倡家,就是倡優家庭。家庭出身連士農工商的商人都不如,幾乎是最下等家庭。
在丁夫人和曹操離異后,曹操就把她扶為正室,一點都不嫌棄她的出身。
東漢末期,社會上已經形成了世家大族,世家大族互相聯姻,曹操不找一個世家大族之女結為夫妻,以利其事業,確實不一般。
有其父必有其子,曹丕即位后,寵愛郭貴嬪,而這個郭貴嬪出身更卑賤,她是奴隸出身。
郭貴嬪早年喪父喪母,因為戰亂,淪為銅鞮侯家的奴隸,但她命很好,兜兜轉轉居然進了魏太子曹丕的東宮,從此母雞變鳳凰。
曹丕篡位后,沒有立甄宓為皇后,而是立郭貴嬪為皇后,郭貴嬪從此母儀天下,是為文德郭皇后。
甄宓是曹叡登基后追封為文昭甄皇后,她的出身理論上講也不高貴,她原本是袁紹之子袁熙的妻子,袁氏兵敗后被曹丕納為妻子,所以甄宓算是敗軍之妻。
2
魏明帝曹叡有兩任皇后,第一任皇后是明悼毛皇后,毛皇后的父親是典虞車工,也就是制造車輛的工匠,屬于士農工商的工人階層。
古代的工人可沒有現在的工人地位高,他們不能當官,也算是底層勞動人民。
毛皇后父親毛嘉突然富貴后,還鬧了不少笑話,讓世家大族恥笑。明帝冊封毛氏為皇后后,命令文武百官都去毛嘉家宴飲,無非是為了抬高毛家地位。結果毛嘉表現粗魯無知,開口閉口以“侯身”自稱,翻譯下就是“侯爺我”的意思,成為當時的笑談。
其實毛氏并不是曹叡正妃,曹叡在做平原王時,先納河內人虞氏為王妃,虞氏在當時雖不是楊袁之類的高門顯貴,但也是上流階層。
論資排輩,曹叡立皇后怎么也得是虞氏,可曹叡偏偏立了出身低微的毛氏為皇后,這讓虞氏憤憤不平。
太皇太后卞氏(武宣卞皇后),也就是曹叡的奶奶,去勸慰虞氏,結果這個孫媳婦太不識好歹,居然當著卞后的面說:“曹氏從來好立賤人為后,沒有過以德取人的時候。然而皇后管理六宮內事,皇帝執掌天下大政,兩人的職責本是相輔相承的。如今皇上沒有一個好的開端,必然沒有好的結果。也許皇上就要亡國喪祀,斷送祖宗創立的江山社稷!”
卞太后也出身微賤,虞氏當著卞太后的面這么說,這情商簡直低的令人發指。
更無語的是,虞氏詛咒曹魏“亡國喪祀”,簡直就是找死。
曹叡知道后大怒,直接把虞氏送到鄴城幽禁。
曹叡沒有殺虞氏,恐怕也是忌憚虞氏家族的勢力。
曹叡的第二任皇后明元郭皇后,倒是出身河右大族,但因為戰亂,家族破滅,她沒入宮中為宮女,理論上出身也是低賤。
3?
曹魏的五位皇后,要么出身微賤,要么是被擄掠入宮,都沒有顯赫的背景。
那么問題來了,曹氏為何不與世家大族聯姻?反而和貧賤門第結親?
有一個推測比較合理,那就是漢朝外戚干政的教訓太過慘痛,王莽篡西漢,何進亡東漢。曹魏作為后繼者,肯定要想辦法規避外戚干政。
這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般前朝最壞的制度,后朝都力圖規避。
自曹操開始,就力圖規避世家大族對朝政的掌控,曹操是想建立一個“法家寒族”政權,以此削弱世家大族的影響力。按照他的立國路線,自然不會和世家大族聯姻。
曹丕繼位后,為了篡漢自立,不得不向世家大族妥協,但他還是盡量避免世家大族之女做皇后,倘若世家大族又是外戚,那就會尾大不掉。
曹叡也基本上遵循了曹操曹丕的路線,不把世家大族之女立為皇后。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皇后出身卑賤固然沒有了外戚干政的風險,但也讓皇室少了一個強大的同盟。
司馬氏篡魏時,沒有一個外戚集團能施以援手,豈不可悲?
所以,前車之鑒要客觀看待,不能一概而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