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就是智商高,是讀書的料!而學渣就是智商不夠,天生不適合讀書。
想必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讀書確實需要天賦,這個觀點我們經常討論到,但在小初義務教育階段,不需要天賦也能當學霸。
到高中才是拼天賦的時候,高中以下,那些所謂的學霸真不見得智商有多高,但他們大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那就是:會聽課!
學霸上課非常認真,不會走神,而且他們不僅耳朵在聽,腦袋還會跟著轉動,時刻緊跟老師的思路在思考。
所以你能看到,學霸的課堂吸收率是非常高的。新學的內容他們當堂課基本就能消化掉七八成,剩下的只需課后復習,刷題鞏固一下即可。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看到有些成績好的孩子,平時下課后就是玩,好像不怎么學習一樣,但每次考試分數都很高。
因為人家課堂效率高!
而中等生,乃至學渣,上課小動作特別多,走神是常態,要不就是只顧記筆記,搞形式主義,老師講什么根本不聽。
這就造成了很多中等生需要課后下更多功夫去追,但課后自學一整天,效果也遠遠比不上人家認真聽講一節課。
也就是說,不管你家孩子現在是小學,還是初中,成績中等,甚至是很差的,想要進步,得先學會聽課才行。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高效聽課?分享一些聽課技巧給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1、提前做好充分預習。
有人說沒時間預習,那你就在周末抽時間統一預習下周一整周的新課。只有做好充分預習,上課才能吸收得更好。
即使偶爾走神了,我們也能迅速跟上老師的節奏。相反的,沒有預習,一個不注意就不知道老師講到哪里了。
2、課堂上做到“一看一想一舉”。
一看:老師在講知識點時,我們的眼睛要盯著老師,視線不要離開黑板范圍之外。
一想:邊聽邊思考,為什么這樣,腦袋一定要動起來,光聽不想,聽到的內容很快就會忘光的。
一舉:有不懂的地方馬上舉手發問,不要在那里聽得似懂非懂,迷迷糊糊的還使勁地點頭,裝出一副聽懂了的樣子。
3、課后三件事要抓牢。
有這樣一個定律:預習搞懂30%,聽課搞懂50%,復習搞懂70%,刷題搞懂90%,錯題整理搞懂100%。
所以,課后要做的有三件事:
①復習:哪怕是抽10分鐘時間翻翻書,看看筆記也是好的。復習之后再去寫作業,效率會更高。這點是很多成績中等的學生所欠缺的,他們經常是課本上的公式概念還沒搞懂就急著去刷題,去寫作業,結果刷著刷著就會卡殼。
最后不得已,只能邊刷邊翻答案,但是由于課本上的內容還不熟,往往在看完答案后也還是很迷糊。
所以,課后及時復習是提高成績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
②刷題:每一科配兩套單元題,上完課復習后,寫完作業再去刷這些單元題。為什么要配兩套?
因為一套教輔很難齊集所有題型,兩套教輔能起到互補的效果,盡可能讓我們做的題型更全一些。
③整理錯題:刷題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整理錯題,粗心大意做錯的題不用整理,但如果出現在同一種題型連續兩次粗心的情況,就要把這類題型整理到錯題本里面。
錯題本重點記那些概念模糊,沒有解題思路,甚至是完全不會做的題。每道題在對過答案后,再找三道同類題去刷,要三道都刷對才算過關。
以上這一系列操作,包括了聽課前的準備,課堂上的聽課技巧和課后需要做的事,把這些全都做到位了,并且能堅持下去,形成一種習慣,那么這樣的孩子就能成為學霸,成績穩穩地往前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