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火藥桶再添火星!在伊朗與美以關系劍拔弩張之際,伊朗戰略級石油港口沙希德-拉賈伊港4月26日遭遇"四連爆"恐怖襲擊,目前已造成40人死亡、超1200人受傷,成為伊朗史上最慘烈工業災難。伊朗副議長西拉吉27日公布鐵證:四枚高精度定時炸彈同時引爆摧毀港口核心區域,直指以色列特工利用衛星遙控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
這個承擔伊朗50%國際貿易、90%集裝箱運輸的戰略要沖,不僅是經濟命脈更是軍事重鎮——爆炸中一艘運送導彈燃料的軍火船被精準摧毀。半島電視臺披露,以色列曾于2020年對同一港口發動網絡攻擊,《華盛頓郵報》更曝光今年初以軍空襲伊朗天然氣管道造成47人死亡的"前科"。在美伊秘密談判重啟的關鍵時刻,這場傷亡超千人的"定點清除"行動,被伊朗高層定性為"破壞談判的戰爭陰謀"。
國際社會緊急介入,中俄等上合組織成員國已啟動人道救援,但以色列當局保持緘默。耐人尋味的是,爆炸發生時正值內塔尼亞胡政府揚言"不惜代價遏制伊朗軍力"的敏感節點。
【熱點評論】
四枚定時炸彈同時引爆,難道只是巧合?當伊朗港口化為火海之際,中東正站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懸崖邊緣。以色列的"戰略沉默"比任何聲明更可怕——這種"做了不認"的暗戰模式,恰恰是現代混合戰爭最致命的殺招。
從網絡攻擊到天然氣管道突襲,再到如今的港口大爆破,以色列正在書寫21世紀"影子戰爭"教科書。每個爆炸點都精準打擊伊朗軍事經濟命脈,每次出手都卡在美伊談判的七寸,這種"戰術外科手術+戰略心理威懾"的組合拳,既規避全面戰爭風險,又將對手逼入戰略被動。
但德黑蘭絕非待宰羔羊。當40條人命化作復仇的燃料,當經濟命脈淪為戰爭廢墟,伊朗的導彈庫早已蓄勢待發。更危險的是,美國在談判桌上遞出的橄欖枝,正被以色列用血火淬煉成達摩克利斯之劍——若華盛頓繼續縱容這種"代理人恐怖主義",波斯灣的沖天烈焰終將吞噬整個中東。
這場爆炸案最恐怖的余波不在港口廢墟里,而在全球能源市場的驚濤駭浪中。當霍爾木茲海峽飄起戰爭陰云,國際油價每上漲1美元,都在為世界大戰的倒計時加速。歷史告訴我們,沒有哪場世界大戰始于宣戰書,往往都是某個港口的爆炸聲敲響喪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