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是唐代詩人王勃創作的一首著名駢文,描繪了滕王閣的壯麗景色,幾乎人人都能背誦幾句。滕王閣,因此文一炮走紅,成為千年IP,流芳后世。
滕王閣位于江西南昌,是一座臨江矗立的七層樓閣,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與岳陽樓、黃鶴樓齊名。滕王閣這座樓閣的名字是怎么來的?滕王又是誰?
滕王閣始建于公元653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這座屢毀屢建的樓閣,在1300多年間歷經28次重建,現存樓閣為1989年完成的第29次重建。
滕王閣這座文化地標的締造者,是滕王李元嬰。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第22個兒子,唐太宗李世民同父異母的弟弟,擅長畫蝶,被后世尊為“滕派蝶畫”鼻祖。
作為最小的皇子,李元嬰出生時,他的父親李淵已經退位成為太上皇,被軟禁于宮中。單從這一點,就注定了李元嬰與皇權核心的疏離。
李元嬰自幼聰慧伶俐,父親雖被軟禁,但作為李世民同父異母的弟弟,他完美避開玄武門之變的血腥劇本,成了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天選閑王”。
公元639年,李元嬰被封為滕王,封地在滕州(以地名封王,今山東滕州)。可他對滕州絲毫不感興趣,壓根兒就沒把心思放在封地事務上,整日沉溺于吃喝玩樂。
李元嬰是個特別有才的人,在音樂、繪畫、舞蹈方面均有造詣,特別酷愛“土木工程”,他在滕州時,熱衷文人雅集,不定期開個Party,邀友相聚。
為了開Party,李元嬰專門建了一座私人場所——滕王閣。這是他建的第一座滕王閣,位于滕州,可不是王勃《滕王閣序》里的滕王閣。
后來,李元嬰被貶蘇州,他在滕州苦心經營的那些亭臺行宮就無人打理。最終,歷史上第一座滕王閣因常年風吹、日曬、雨淋,徹底毀了。
公元653年,李元嬰被任命為洪州(現在的南昌)都督。游山玩水間,他對贛江江畔的一處寶地情有獨鐘,便要在此修建一座樓閣,供自己游樂。
建造過程中,李元嬰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耗費無數錢財,全然不顧百姓疾苦。樓閣建成后,他頻繁在閣中宴請賓客,沉迷于聲色犬馬。
這座樓閣便是南昌的滕王閣,至于為什么叫這個名字,據史料記載,是因為李元嬰思念故地滕州,以及滕州的滕王閣,遂沿用了滕王閣之名。
這是李元嬰建造的第二座名為“滕王閣”的樓閣,你以為這是結束?當然不是。公元662年,李元嬰任隆州(今四川閬中)刺史,繼續大興土木。
李元嬰按宮苑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臺山腰建起了一處規模宏大的行宮——閬中滕王閣,把唐代建筑與巴蜀山水融合,成就“閬苑仙境”。
這,就是李元嬰建造的第三座滕王閣。為了區別于南昌的滕王閣,世人也稱這里“滕王亭子”。也就是杜甫詩中的閬中滕王閣。
杜甫詩里說,“君王臺榭枕巴山,萬丈丹梯尚可攀。春日鶯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間。”單從這幾句,便能大概了解閬中滕王閣的規模。
三座滕王閣,作為滕王李元嬰的私人場所,在當時并沒有什么名氣。相反,這三座因他任性而建的樓閣,被百姓視為滕王“驕奢淫逸”的象征。
這一切,都在公元675年發生改變,這一年,南昌滕王閣迎來歷史性轉折。洪州都督想捧女婿寫篇“軟文”,誰料,被王勃的《滕王閣序》搶了風頭。
《滕王閣序》名揚四海的同時,也帶火了滕王閣。從此,滕王閣特指李元嬰建造的第二座滕王閣,也即位于江西南昌的滕王閣。
如果唐朝有熱搜榜,滕王李元嬰絕對霸屏,憑著對“蓋樓”的執著,在山東滕州、江西南昌、四川閬中連開三家“滕王閣連鎖店”,堪稱唐朝最硬核的建筑發燒友。
以上,就是滕王李元嬰和他三座滕王閣的過往,親愛的朋友,您還有關于“滕王”或者“滕王閣”的其他典故嗎?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