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張照片,又一次點燃了中日之間的輿論戰火——
一位游客在日本公共場所使用插座充電,被日本網紅@hezuruy拍下,并配上一句火藥味十足的評論:“又是中國人偷電!不能守規矩就滾回國!”隨后這條貼文被大量轉發,引發圍攻。
這帖子迅速引爆輿論三天內瀏覽量超780萬,引發上萬條評論,數以萬計的點贊和轉發。有人叫好,有人質疑……
實際上,偷電,在日本確實犯法!別以為插個充電頭就沒事兒。在日本,哪怕只用掉1日元的電,理論上也能被算作竊盜罪。
根據日本刑法第235條,偷竊他人財物,無論金額大小,都是犯罪,最高可判10年監禁或者罰款50萬日元。而刑法第245條更進一步明確,電力被視為有形財物。
所以,就算只是用公共插座充了手機,耗掉極少量的電,也符合竊盜罪的構成要件。事實上,在包括新加坡、英國、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未經許可在公共場所插電,都有法律上的風險。新加坡甚至規定“非法用電”可能觸犯“破壞公共財產法”,嚴重者甚至可處以鞭刑。
別覺得夸張,日本現實中確實有不少類似案例:
2003年,東京一男子在甜甜圈店偷偷給手機充電,消耗電費不足1日元,仍被警方調查。
2004年,名古屋一男子在電話亭用插座充筆記本電腦,電費不到1日元,同樣被送檢。
2010年,大阪,一名被停電的男子私接公共電源看電視,用電僅2.5日元,最后法院判他一年監禁,緩刑三年。
在日本,法律強調的是行為性質,不是電量大小。未經允許動用別人的電力資源,就是侵害財產權。而且日本很多公共場所(比如車站、圖書館、廁所)的插座,本來就是留給清潔工、緊急設備使用的,不是給普通人隨便插電的。
隨意使用,一方面可能引發過載、短路等安全問題,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場地方的電費負擔。
因此,在日本旅游想充電,得看看有無標識,先問清楚有沒有許可。事實上也有非常多場所提供插座服務:連鎖咖啡館(如星巴克)、機場、巴士、飯店、甚至部分便利店和電車車廂內,都配有供客人使用的充電口。差別在于,有的地方設有明確標識允許使用,而有的(如圖片中有防止他人充電塞在上面的電源橡膠套在地上)則是為工作人員或設備保留的。
爭議點確實存在,但這本應是關于“使用范圍”的討論,而不是對某個群體的羞辱。
這次的事情里,最讓人反感的不是討論“偷電是否違法”,而是@hezuruy赤裸裸的種族攻擊。他的原文直接點名“中國人”,并下狠話:“守不了規矩就滾回去”,整個語氣里充滿了仇視與排外情緒。
而且,他也沒證據能證明照片中的人一定是中國游客。完全是先入為主,然后大肆渲染。
事實上,這位網紅早就因為反復針對中國游客、操弄民族情緒而臭名昭著。
奈良鹿事件:去年,他造謠說中國游客“毆打奈良小鹿”,實際上只是一名游客被鹿撞了一下,做出防衛動作。事后被扒出他刻意剪輯視頻、斷章取義,激化了日本網友的情緒,甚至引起警察介入。
“偷電”照片舊照重炒:有人發現,這張“偷電”照片其實早在去年就發過一次。這次重新拿出來,明顯是故意“炒冷飯”,趁機挑起事端炒作流量。
這些年為了吸引外國游客,日本政府推出各種便利措施,但社會接納外來文化的速度遠遠跟不上。尤其是傳統保守的日本人,表面上彬彬有禮,內心卻對“外國人”有著根深蒂固的距離感。當游客素質參差不齊,文化差異引發小摩擦時,本就壓抑的情緒就容易被像@hezuruy這樣的人操縱,迅速爆發。
更關鍵的是,日本的公共設施設計本來就沒考慮大規模游客。比如很多地方的電源插口,原本就是緊急用,不像中國高鐵站、機場,處處都配有免費充電區。
所以,文化誤會在所難免,真正的問題在于,面對文化沖突,是選擇理解溝通,還是煽動仇恨?
當然,在日本,未經許可使用公共電源,確實不對。出國旅游,尊重當地規則,是基本素養。但同時,像@hezuruy這種故意帶節奏、渲染仇外、博取流量的人,比偷電本身惡劣一百倍。
更何況,在中國,隨處可見的免費充電區,早就成了城市公共服務的一部分。對于很多中國游客來說,在公共場所給手機充電是很自然的事,根本不會想到在日本這樣的小動作可能構成犯罪。
這并不是素質低,而是中日文化認知上的差異。
合理的做法應該是加強提示、完善設施,而不是動不動就扣帽子、罵人“滾回國”。
說到底,@hezuruy不過是靠挑起民族情緒刷存在感的流量怪。今天是針對中國游客,明天可能換成印度人、韓國人,甚至是自己的同胞。這種人,賺來的只是一時的熱度,但遲早會因為失控言論、違法行為,自食其果。
當外國游客懷抱美好的憧憬,來到日本這個陌生國家旅游,在旅途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課,以免旅游途中因不知曉當地風土人情,而不慎觸法,到時人在異鄉,孤立無援,必定倍感酸楚。對陌生地區心存敬畏,才能保護好自己和同行的家人,確保旅程順利。
內容來源 日本這些事 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