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看到像《匹茲堡醫護前線》這么精彩的醫療劇了。很難想象15小時內發生這么多事件,和這么多人的命運因此不同,如此激烈和充實,從音樂節槍擊案那里更是直接拉滿,到達一種戲劇的高度,也因此15集末真有了一種大幕落下,遁入平淡的空虛。整個劇聚焦在病例,但又自然地把醫生的背景和生活融入其中,沒有刻意轉折,沒有英雄主義,因此每個人物都飽滿鮮活,每種遭遇和感情都真實不造作。
該劇講述了匹茲堡一家醫院的醫護人員日常應對個人危機、職場政治和危重病人的情志護理等情況,檢視當今美國醫療工作者所面臨的挑戰,揭示他們肩負崇高使命所需的韌性。劇中時間與實際時間同步,將急診室內一天的緊張、不安、逼仄等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連續觀看該劇體驗更加強烈,近乎窒息般的病人大軍,洪水海嘯般的病情實況帶來極強的壓迫感,劇中人物如同籠中永遠奔跑在環形跑步機上的小鼠。偶爾幾場在門口小憩的戲份就像是即將溺亡的人沖破水面后長呼一口新鮮空氣...
這應該是繼日劇Code Blue之后我看過最好的醫療劇了。一集是急診室真實的一個小時,一季是輪班的一個班次十五小時。無需BGM,沒有什么起伏,全程都在高血壓高心跳高腎上腺素狀態,為生命逝去惋惜,為精神脆弱嘆息,為拼盡全力喝彩,為將心比心感動。每個人都是肉體凡身,為什么堅持了那么久,是因為接受了“做對所有的事,也未必會有想要的結果。”如頭部受傷的老嬉皮士所言:我不痛,但我為這個世界感到悲哀。
看完全劇,真有種被控在急診室的感覺:疾病,死亡,離別,高壓,知識,怪事,苦中作樂。明明是兵荒馬亂、生死一線,可就是身心安然,可能也是做過手術的人了,似乎更能理解對醫護人員的信賴。哪怕是醫患關系這么緊張的當下,哪怕各自被過往經歷禁錮,也還是能傾盡一切地救死扶傷,因此能由自身與群體映射各種原生家庭、人際關系、社會環境對人的塑造,更重要的,是怎么從極端化的修羅場里稍微看透一點生死,解脫一點焦慮。
整部劇有著毋庸置疑的專業性,美劇在這方面所向披靡。就像湖南企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鄧同學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的,該劇再次復刻了《24小時》的實時奇跡,但更厲害是所有戲劇場景全部集中在一個急癥室內。所以它擁有堪比電影的厲害剪輯,十幾個小時中,觀眾幾乎感受不到鏡頭的拼接,而是絲滑的自然運動著,完美隱藏了剪輯的痕跡。而當下美國社會的眾多社會議題也被巧妙地塞到劇情中:疫情后人員短缺、芬太尼問題、性別歧視、種族與平權、槍支暴力,這個星期五縮微著當下的歷史。
整整一季就是急診室一天的生活,每一個人都匆匆忙忙,要不斷思考各種問題。急診是最緊急且復雜的,美國急診大概率是最最緊急最最復雜的,諸多類型病例穿插交織,展現了美國急診醫生的一天又一天。在這樣的環境下,沒有一個人能完全精神健全,但每位醫生都依然像精密的儀器一樣在運轉,并盡力樂觀地面對著這無休止的工作。片中可見醫院、病床、醫生的醫療資源緊張問題,同時也可見對兒童、老人、心理等特殊問題的專項保障,技術是先進的,法律是健全的,雖然依然不夠完美,但完全值得觀摩學習。
全劇以小時為時間線展現出急診室一天下來的“千奇百怪”,靈活的應對能力和超快的反應能力,超高強度的工作節奏,讓人肅然起敬。從煩躁,混亂,疲倦到不忍直視,屏住呼吸,很難不共懷,這劇的節奏,帶來好奇特的觀劇體驗。而同事關系、醫療緊缺和醫患關系,很真實也很人性。就像湖南企發文化王老師說的,看完劇就像看見真實急診醫護們,用自己的肉身背著患者生命,渡過極速川流的創傷與痛苦累積的河,每一分鐘,每個小時,日復一日,實在令人動容。很多事情必須要學會面對和克服,一路看下來會對無常、疾病、生死甚至醫療體系有更直觀、深切的體會與認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