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沒有錄音
靜靜閱讀體驗更佳
“我生了三個娃,兩次都是早產”。
11年來,每當看到早產兩個字,我的心都會被刺痛,更何況……她說的是兩次,當我讀到這位媽媽的文字時,心中涌動的情感難以抑制。
再然后,我看到了她抱著娃,笑得那么肆意放松的照片——哦,走過來了,真好啊,但,她是怎么撐過來的呢?
下面請聽Carol的故事。
Carol和三個娃的合照
圖源:受訪者提供
第一次當媽:
早產生下27周的雙胞胎
11年前,我懷了雙胞胎,還沒來得及高興太久,三個月產檢時,醫生的一句話把我拉入了“深淵”。
醫生盯著B超屏幕嘆氣,說,“宮頸管太短,有早產的癥狀啊”。
從此,我幾乎“廢”了,吃飯靠人喂,翻身要人扶,連咳嗽都要捂住肚子。每分每秒都在擔心恐懼之中,不知道我的雙胞胎孩子什么時候就會突然出生,更擔心孩子出生后會發生的各種狀況。
唯一能給我稍許安慰的,就是肚子里日益明顯的胎動,好像倆孩子在肚子里積極地宣告著,“媽媽,我們都好著呢!”。
可,27周那天,他們還是提前出來了。
兩個兒子,加起來不到3千克,我只匆匆瞥了一眼他們小小的身影,就被醫護人員送進了NICU。那一個月我很怕接到醫院的電話,害怕叫我們過去簽病危通知書。
等到接兩位早產寶寶回家,我才知道,真正的困難模式才剛剛開始。
足月孩子到時間就會的抬頭,翻身,坐,爬,走,我們每天都要做很多訓練,這個不說了,我家倆 娃 ,啥訓練都要做兩遍。
那時我家附近的醫院沒有康復科,我就自己查找資料,11年前,網絡上并沒太多關于早產兒的信息,最初,我是跟著鮑(秀蘭)奶奶的視頻和書籍學習復健;
再后來,2015年,我發現了大J的公眾號和文章,就像給了我一個窗口,我終于可以了解和學習到國外更先進的關于早產兒養育理論和方法,學完我就帶著孩子們練。
圖源:受訪者提供
孩子們練習爬的時候正好是冬天,南方沒有暖氣,客廳的地磚很涼,但我還是狠心把玩具放在地上,讓他們自己爬過去拿。
我就想著練得快一點,練得多一點,我的孩子們就不會落后。即使一開始見不到效果,我依然咬牙堅持著。我知道如果我不堅持訓練,對孩子才是傷害。
我曾無數次的反問,為什么我要經歷這些,為什么我會這么難,從保胎到孩子出生,每天都是煎熬,精神狀態到了最低點,好幾次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我抱怨老天對我不公平......
唯一讓我撐下去的就是看到孩子們一點點的進步和他們的微笑。
我至今記憶尤為深刻的是,大寶邁出第一步的那一天。那天他在床上爬著爬著,扶著床邊站起來了,他邁步踉蹌著走向了我,咧著嘴朝我笑,好像就在等著我夸他。
我一把抱住他,親親他小臉蛋,驕傲地對他說:“寶寶好棒啊!你會走路啦!”
還有孩子們上幼兒園放學回家,姥姥給做了土豆泥,剛好給兩個孩子平分了。二寶吃完還想吃,大寶就把他自己碗里的主動拿勺子喂給弟弟吃,那個畫面太溫馨了。
這些再平常不過的事,就是治愈我的光啊!
我緊繃了三年的神經,終于可以一點,一點地解綁了。
圖源:受訪者提供
第二次早產:
感恩,女兒又多活了一天
2023年,我再次懷孕,然而,命運卻再一次考驗我。
因宮頸機能不全,二胎女兒保胎到25周便出生了,體重僅810克,她是那么的小,醫生一個手掌就能包圍她整個人,全身皮膚是幾近紅棕色,縱使這樣,我心里就是有一種篤定感:我的孩子非常好!
圖源:受訪者提供
與9年前不同,這一次我異常平靜。
我身上帶著養大兩個早產雙胞胎兒子的養育經驗,所以一點都不驚慌。而且從懷孕期間,我就開始大量閱讀早產和心理的相關書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而且當時已經有了掌欣公眾號上這種專門為早產兒家庭提供專業支持的平臺,很多專家在那里分享早產兒養育科普文章和視頻,這些都給了我養大這個孩子的底氣,我相信,提前學習,知己知彼,哪怕再一次早產,也沒那么可怕!
(掌欣公眾號,截至目前發布過461篇科普文章,聯合專家出版了超42萬字的科普手冊,2本)
圖源:掌欣公號
小女兒出生在臺州婦女兒童醫院,陳鮮威主任周日還特地跑過來加班救治我女兒,知道他們救活過23周的早產寶寶,所以有他們保駕護航,我很安心。
住院期間,孩子的任何情況,醫生都是直接跟我老公聯系的,老公怕影響我的心情,很少跟我說孩子的事。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女兒做過眼睛手術,出現過肺纖維化,我徹夜難眠,查找相關資料。我知道擔心沒有任何用處,我始終堅信我的女兒會是最棒的,我感恩我的女兒又多活了一天。
我每天在儲奶袋上畫愛心和笑臉,寫下“媽媽愛你”,然后送到醫院交給醫護,我希望女兒喝奶的時候能聽到我的話,“媽媽很愛你,我們都在等你回家”,我相信我的奶水是特別有能量的,我想象著她很用力的在喝我的奶水。
每次寫這個貼紙時,我都感覺愛意滿滿,深深的祝福給我女兒
我那時奶水很多,給醫院捐贈了很多,也祝福其他早產寶寶
在經歷了整整88天,我的25周早產女兒終于出院了。醫護人員感嘆,“是你的能量感染了孩子”。因為他們之前救助的這個胎齡的寶寶,至少要90多天才能脫氧,但是我家寶寶,僅僅用了70多天就脫氧了。
也只有在出院那天,我才知道,我女兒到底經歷過什么,她的大腦,眼睛,血液,心臟,肺,腸胃等等,都無一避免的出現過各種問題,有些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但是都被我女兒一一克服了。
我感恩:
感恩入院時一路通行的綠燈;
感恩醫生們的全力以赴;
感恩我的女兒,又頑強地活了一天,又活了一天,她啊,闖過了一關又一關......
密密麻麻的半頁病史,幾十種從來沒有聽過的病癥,雖然讓我后怕,卻也讓我更加堅信,擔心并不解決問題,感恩才是對孩子的祝福。
翻爛的育兒書,讓我在真正遇到問題時,有底氣接招。
回想帶雙胞胎兒子時的“最糟情況”和現在帶女兒時的從容應對,原來,我早就已經成了一個“打不死”的媽媽,曾經的“天塌了”,現在都是“能搞定”。
此刻最最幸福的我——小兒子推著推車照顧我和女兒,大兒子給我們拍照
圖源:受訪者提供
人生所有的不順
終將讓我更強大
兩次早產,說起來不過一千多字,卻是幾千個日夜里家人無聲的愛撐著我走過來的。
雙胞胎兄弟回家后,為了確保足夠的母乳,我就定好鬧鐘,每一個半小時起來吸一次奶。我父母看我太辛苦,兩個大兒子他們分別一人帶一個,讓我自己可以好好睡覺,現在年近七旬,依然忍著腰痛幫我帶女兒。
丈夫默默扛下所有醫院溝通,甚至隱瞞女兒嚴重的病情,就是怕我擔心,讓我安心休養身體。
雙胞胎兒子現在四年級了,成績雖然平平卻善良暖心。妹妹出生后,他們搶著抱她、護她,還會“批評”我粗心,沒有照顧好妹妹。
我曾無數遍問自己:“為什么是我?”,現在懂了,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我都可以沉穩應對,心力變得非常強大,這些,都是孩子們帶給我的,他們的健康已是對我最好的禮物。
圖源:受訪者 提供
養大三個早產寶寶的我,真的就不再焦慮孩子的成績,而是支持他們的興趣,尊重他們本來的樣子。
而他們也反饋了我很多很多:
大兒子喜歡畫畫,二兒子喜歡主持;
一歲半的小女兒最喜歡模仿,她會學著哥哥畫畫的樣子,拿著筆在紙上寫一寫,也會模仿我拍打經絡的樣子,拍拍自己的身體。
現在的我,是朋友口中的“小強媽媽”。兩次早產,極限闖關,我學會了從苦難中找糖。二胎孕期讀《秘密》、《魔力》時,機械地跟著做練習每天感恩10件事,如今,感恩已成呼吸。
圖源:受訪者提供
女兒住院期間,我看到了大J發布的一篇文章,了解到原來有一個公益組織叫掌欣,是專門支持早產家庭的,于是我就加入了掌欣家長交流群,并報名成為了一名掌欣同伴志愿者。我覺得我是幸運的,遇到這么好的醫院,這么好的醫生,還有大J和掌欣;
在給女兒送奶的過程中,我曾多次見過因各種原因放棄救治孩子的情況,我很痛心。
也因此更加堅定了我想要做一些事的信念。
如果對11年前那個縮在月子房里不肯吃飯的自己,或是此刻同樣面臨早產境遇的你說一段話,我想是:
“別怕。我知道你現在覺得天塌了,覺得命運把最難的路塞給了你。但請相信,那些深夜吸奶的鬧鐘、翻爛的育兒書、和醫生溝通時顫抖的嗓音,都會變成土壤。
幾年后,當孩子用稚嫩的童音和你拌嘴,偷偷用你的口紅在鏡子上畫畫,你會明白眼前的孩子是時光提前送來的天使。”
圖源:受訪者提供
每當我看著三個孩子嬉笑打鬧的場景,我覺得我的一切付出和堅持都是值得的。轉念看見希望,感恩吸引奇跡,所有的經歷,終會讓我更加強大!
從插滿管子的“小戰士”,到活潑可愛的小公主
圖源:受訪者提供
十分感謝Carol的分享,我們是同一年生下的孩子,也是在經歷過人生至暗時刻后,想為用樣淋過雨的人做點事情,如今,她已經是掌欣同伴支持服務* 的一員,她就像一位“戰友”,為早產家庭們分享實戰技巧與心理調適經驗。
掌欣同伴支持服務
是由成功養育早產兒的家長志愿者擔任“成長導師”
根據求助家庭寶寶的矯正月齡以及生長發育情況去匹配合適的陪伴者
的服務
為的就是
讓早產家庭在每個階段都能找到“我懂,我當初也是這樣”的成長伙伴。
如果您也愿意為早到的天使們盡一份力,歡迎加入掌欣志愿者團隊。你的每一次傾聽、每一份陪伴,都將化作照亮前路的明燈,幫助這些家庭穿越生命的迷霧。
如果想為他們送去切實的幫助,歡迎加入我們的掌欣月捐計劃:
在這里,每59元=讓科學《養育指南》成為新手父母的得力工具;
每199 元=一次1V1養育指導,撥開育兒的重重困惑。
圖源:自己拍的
大家的每一份善意,都會化作最溫暖的曙光,照亮早產兒成長的道路。
當然,掌欣的成長更需社會力量的托舉,無論是企業、醫院還是媒體,每一份合作都將織就守護生命的網。為了讓資源互通、專業共創、愛心共振,我們期待與您以更多的方式并肩同行。
企業CSR合作、醫院合作項目、媒體轉播支持等。
郵箱:1576489980@qq.com
感謝每一個參與的人,我們一起見證生命的奇跡,為這些早到的天使們,編織一個充滿愛與希望的春天。
大J叨叨叨
從一年多以前,我每個月最后一周,都會固定放掌欣故事固定欄目,還是那句話:
沒有你們就沒有“大J小D”,沒有“大J小D”,也就沒有“掌欣”,謝謝你們所有人。
咱們五一假期后再見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