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解憂鋪”系列報道②
公共收益去哪了?陽光下曬“透明賬”
全媒體記者 廖艷霞
停車費、廣告費、公共設施租賃收入……這些構成小區公共收益的重要來源,本應與每位業主息息相關。然而在現實中,公共收益由誰管理、數額幾何、流向何處,卻成了困擾多數業主的“糊涂賬”。這一關乎居民切身利益的問題,始終牽動著群眾的心。如何追根溯源,破解小區公共收益管理難題,推動其走向規范化、透明化?近日,記者深入小區業委會、物業管理公司、湘潭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等單位,剖析管理盲點,探尋破局之道。
業主、物業等代表坐下來協商解決。(記者 李新輝 攝)
記者調查 公共收益成“糊涂賬”
“公共收益我們從沒見過,到底是誰動了我們的奶酪?”小區公共收益問題,常常成為業主與物業、業委會矛盾的導火索。記者走訪多個小區發現,電梯間廣告琳瑯滿目,停車場車輛川流不息,公共收益持續產生,可許多業主對此卻知之甚少。
某小區配備36部電梯、200個公共停車位,因尚未成立業委會,公共收益由物業公司代收;另一小區有48部電梯、300個公共停車位,公共收益由業委會收取管理。但在這兩個小區,業主從未見過公共收益賬目明細。“錢到底去哪了?”不少業主發出這樣的疑問。
湘潭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秘書長李俊指出,依據我國《物權法》及相關規定,住宅小區內的公共場所、公用設施歸全體業主共有,由此產生的收益也應歸業主共有。然而,當前公共收益管理存在諸多亂象,主要表現為收支不公開、公開信息不完整,甚至出現收益被違規侵占的情況。
目前,湘潭市住建部門、物業協會、物業管理公司、業委會多方聯動,積極探索讓公共收益成為陽光下“透明賬”的有效路徑。業內人士表示,“解決公共收益管理問題,不僅需要規范賬目公開,更要完善監管機制與規則體系,這離不開法律制度的保障與基層治理的協同推進。”
經驗分享
精細管理+定期公示
賬目一目了然
走進岳塘區下攝司街道禾花塘社區友誼一號小區,綠樹成蔭,亭臺錯落,環境優美,秩序井然。小區入口處醒目地張貼著《小區管理公約》《小區議事規則》,詳細約定了業主共同利益、物業使用維護管理、業主義務及違約責任等事項。
“近幾年,我們定期都能在這看到業委會財務報告?!毙^業主段紅蘭介紹,今年2月底,業委會不僅在小區宣傳欄張貼了2024年1月至12月業委會財務報告及公共收益開支合同,還在兩個各有500人的業主微信群同步公示。翻開財務報告,每一筆收支都清晰明了?!皹I主有任何疑問,隨時可以找我咨詢?!庇颜x一號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肖偉紅說道。
友誼一號小區于2010年、2012、2013年分三期交付使用,共有15棟樓。2019年9月,小區召開業主大會成立第二屆業委會,同年11月召開《授權業委會代表小區業主通過法律訴訟維權》的業主大會,并通過法律訴訟維權,歷經艱難,于2020年7月成功收回前坪公共停車場管理權,牢牢握住公共收益的“關鍵鑰匙” 。
為確保公共收益在陽光下運行,新一屆業委會采取了一系列舉措:申請業委會專用對公賬戶,購置停車收費無人值守及配套設備,實現停車收費全流程自動化,拒絕人為干擾,賬目清晰可查;定期公示收支明細,讓每一筆錢都曬在陽光下;公共收益支出嚴格遵循程序?!百~目清清楚楚,我們特別放心?!倍渭t蘭對業委會的工作贊不絕口。
禾花塘社區負責人周曉玲認為,“公共收益看似小事,卻是檢驗基層治理水平的試金石。”她說,只要堅持公開透明、創新思路,再難的基層治理課題也能找到破解之道。這不僅是物業管理方式的革新,更是基層民主實踐的生動體現。
創新之舉
公共收益補充維修資金
自2019年9月18日成立第二屆業委會,友誼一號小區前坪停車場收入、電梯廣告費、通信基站租賃費、快遞柜年費、自來水柜年費等所有收益均詳細記錄,依據《湖南省物業管理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每年3月底前公布上一年的信息,旨在讓業主見證業委會的工作成果,感受當家作主的意義。
從2019年9月到2022年9月,業委會三年任期滿,除去為小區游樂場換地墊、東西塔樓安裝公共曬衣架等開支,公賬余額增長至32萬余元。如何合理分配這筆資金,業委會進行了深入考量。“小區還有部分面積未售出,如果直接發紅包、發物資,難以公平惠及全體業主;而且隨著房屋老化,后續維修需要大量資金,屆時再讓業主分攤費用難度很大?!毙ゼt解釋道。
經反復研究,依據《民法典》《物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業委會決定將公共收益用作維修資金。2022年11月8日,友誼一號小區業主委員會將30萬元公共收益存入小區業主的維修資金賬戶?!肮彩找鎸崒嵲谠谶M了我們賬戶,打消了大家的疑慮,我們真切感受到業委會是在為業主辦實事,以后也會更支持他們工作,鄰里關系也更融洽了。”段紅蘭感慨地說。
“業主通過維修資金小程序,輸入身份證號等信息,就能實時查看自己個人賬戶入賬金額以及使用情況?!毙ゼt認為,這種分配方式既公平公正,又能為房屋“養老”提供保障。截至目前,業委會公賬戶又新增至52萬余元,將其存入小區維修資金仍是業委會的首選方案。
湘潭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秘書長李俊高度評價友誼一號小區的做法,他表示,將公共收益存入維修資金在我市屬首創,極具示范意義,值得全行業學習推廣。近期,協會計劃組織專項培訓,提升業委會和物業公司對公共收益管理的認知水平,并聯合住建部門對全市小區開展全面摸排,嚴厲查處侵犯業主公共利益的行為,共同打造和諧美好的居住環境。
短評:
“透明賬本”聚民心 公共收益需“陽光防腐”
廖艷霞
友誼一號小區的實踐,為破解公共收益管理難題提供了范本。從“糊涂賬”到“明白賬”,其關鍵在于精細化管理與業主監督的雙重保障——設立獨立公賬、定期公示明細、嚴格支出程序,讓每一分錢都有跡可循。
更值得稱道的是,小區創新將公共收益補充至維修資金,既解決了分配公平性難題,又為房屋“養老”未雨綢繆,實現了短期利益與長期治理的平衡。
然而,全國多地仍存在公共收益被隱匿、侵占的亂象。友誼一號的經驗啟示我們:公共收益的“陽光化”不能僅依賴業委會的自覺,更需制度剛性約束。政府部門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管;物業協會要發揮指導作用,推廣先進經驗;業委會和物業公司需強化責任意識,主動接受監督。
唯有將業主共治、技術賦能與法治保障相結合,讓公共收益在陽光下“生根發芽”,才能真正維護業主權益,促進小區和諧發展,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從中受益,讓公共收益真正成為凝聚信任的“黏合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