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興國
武興國為楊文弘于公元478年所建。文弘原為武都國主之弟,降魏后第二年逃離,招民聚眾于武興(今陜西略陽)建國。武興國分前后兩個時期。前期始于楊文弘開國,后傳位其子楊集始,最后至楊紹先為北魏俘虜,共28年;后期以楊紹先從北魏出逃復國(公元530年)至楊避邪被魏所殺亡國(公元553年),共24年。武興國前后立國凡52年。
1.君主列表
文王楊文弘(文宏)478年-479年
順王楊后起 479年-486年
安王楊集始 486年-503年
關王楊紹先 503年-535年
惠王楊智慧(?)535年-545年
理王楊辟邪(?)545年-553年
2.楊文弘
楊文弘(?-482年),略陽清水氐人,是楊伯宜的次子。477年北魏即以楊文弘為南秦州刺史、武都王,482年去世。
477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北魏征西將軍皮歡喜攻陷葭蘆城,斬殺楊文度,武都國至此滅亡。楊文度的弟弟楊文弘只好向北魏投降,并送上兒子楊茍奴去平城做人質。北魏即以楊文弘為南秦州刺史、武都王。
不久楊文弘又接受南朝宋的官職,478年6月,南朝宋任命輔國將軍楊文弘北秦州刺史、武都王,退治武興武興(今陜西略陽縣),史稱武興國,成為武興國的第一任君主。
479年七月原北魏葭蘆戍主、陰平王楊廣香(楊難當族弟,同高祖父即楊難敵)向南齊投降,七月十六日齊高帝蕭道成任命楊廣香為督沙州諸軍事、平羌校尉、沙州刺史,不久升軍號為征虜將軍。
479年十月,南齊百姓晉壽郡人李烏奴背叛南齊,投奔武興王楊文弘,李烏奴帶著一千多氐族兵進攻南齊梁州(陜西漢中市一帶),攻陷了白馬戍(陜西漢中市勉縣西),后被南齊梁州刺史王玄邈擊敗,李烏奴只身逃回武興國境內。齊高帝蕭道成因楊文弘背叛,480年十月,晉升楊文弘的族叔伯楊廣香為持節、都督西秦州刺史,楊廣香的兒子楊炅為征虜將軍、武都太守,以楊難當正胤(嫡系子孫)楊后起為持節、寧朔將軍、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武都王,鎮武興。481年七月,楊文弘再次歸順南齊,齊高帝蕭道成又任命他為征西將軍、北秦州刺史。在楊文弘投降南齊之前,楊廣香就病死了,氐族部眾有一半投奔了武興王楊文弘,一半投標了南齊的梁州刺史崔慧景那里。楊文弘派遣遠堂侄(楊文弘爺爺親兄弟的重孫)楊后起進軍占據白水城(四川廣元市西北、廣元市青川縣東一帶)。白水處在晉壽(四川廣元市南部,劍閣縣東北)的上游(同在今嘉陵江沿線),西接涪水(今白龍江),東部是連接益州的通道,北接陰平(甘肅隴南市文縣)、葭蘆(甘肅隴南市武都區東南外納鎮),是軍事要地。晉壽太守楊公則奏請齊高帝蕭道成攻取白水城。齊高帝蕭道成回答說:“楊文弘的罪過不可寬恕,因情勢的需要才姑且加以寬待。你如果能夠襲擊攻下白水,必定給予厚重的賞賜?!笔挼莱傻囊馑际亲寳罟珓t密謀奪取白水,成功了自然是重賞,失敗了估計就是替罪羊,或許楊公則頭腦還是清醒的,史書未記載南齊攻陷白水的。
482年9月,武興王楊文弘去世,因兒子都還年幼,故而以遠堂侄楊后起接任武興王。
3.楊后起
楊后起(?-486年),第二任武興王,他為楊文弘的遠房堂侄,史書記載為楊難當的孫子,承襲楊文弘擔任武興國君主,在位期間為482年—486年。
楊后起,史書記載為楊難當的孫子,或為楊難當第三子楊虎之子。
481年七月,第一任武興王楊文弘派遣遠堂侄(楊文弘爺爺親兄弟的重孫)楊后起進軍占據白水城(四川廣元市西北、廣元市青川縣東一帶)。
482年九月,武興王楊文弘去世,由于諸子年幼,便讓遠房堂侄楊后起即位。九月十日,北魏任命楊后起為武都王,任命楊文弘的兒子楊集始為白水太守,不久楊集始自立為王,后被楊后起打敗。
483年,齊武帝蕭賾即位后,升遷楊后起為冠軍將軍。
484年,尚書八座(尚書令、尚書左右仆射、各曹尚書共計八人)上奏稱:楊后起的功績顯著,忠心聞名于邊城,升軍號為征虜將軍。
486年,楊后起去世,楊文弘的兒子楊集始繼任。
4.楊集始
楊集始(?-503年),略陽清水氐人,第三任武興王,第一任武興王楊文弘之子。486- 503年在位。
486年正月,第二任武興王楊后起去世,正月十五日,南齊齊武帝蕭賾任命白水太守楊集始為持節、輔國將軍、北秦州刺史、平羌校尉、武都王。北魏也同時任命楊集始為征西將軍、武都王,楊集始到北魏都城平城朝見,被北魏任命為南秦州刺史。
487年,南齊有關官員上奏齊武帝蕭賾說:楊集始鎮守邊關、馴化邊民有功,母以子貴,應該加賜榮寵,授予楊集始的母親姜氏(2010年8月陜西省略陽縣橫現河街道毛壩村出土了《姜太妃墓志》,姜氏即墓志的主人姜太妃)為太夫人,賜銀印。
492年九月,第三任武興王楊集始進攻漢中西部,南齊梁州刺史陰智伯派軍主桓盧奴、梁季群、宋某(缺字)、王士隆等人率軍一千多人迎擊楊集始軍,結果失利,南齊討伐軍退守白馬(陜西漢中市勉縣西),楊集始軍一萬多人用火攻的方式攻擊城池柵欄,桓盧奴拼死抵抗。陰智伯又派遣軍主陰仲昌等人率步騎軍數千人前去救援。到達白馬城東面的千溪橋,與楊集始軍相距數里遠,楊集始軍全力進攻,南齊軍奮力還擊,楊集始軍大敗,所部的十八處營壘同時崩潰逃跑,南齊俘虜斬殺楊集始軍數千人,楊集始逃入北魏境內。492年九月二十八日,楊集始到平城朝見孝文帝拓跋宏,北魏任命楊集始為拜都督、南秦州刺史、安南大將軍、領護南蠻校尉、漢中郡侯、武興王,賞賜軍旗、車馬、絲錦等。
494年,楊集始又回到武興(陜西漢中市略陽縣),北魏晉升楊集始的軍號為鎮南將軍,南北朝時征鎮安平將軍,各分東西南北,共計16個軍號四個等級,征南將軍>鎮南將軍>安南將軍>平南將軍,不久又加授督寧湘等五州諸軍事。
495年六月,北魏派拓跋英進攻南齊漢中一帶,氐族人楊馥之為幫助南齊而聚集義兵屯駐沮水關(陜西漢中市勉縣西北一帶),后楊馥之協助南齊進攻楊集始,并且楊馥之還在白馬(陜西漢中市勉縣西)的北面筑城。楊集始派遣弟弟楊集朗領兵迎擊,但被打敗。楊集始從武興逃到下辯(甘肅隴南市成縣西北,位于武興西北方向),不久楊集始又回到武興。
497年八月,北魏南梁州刺史、仇池公氐族人楊靈珍和弟弟楊婆羅、楊阿卜珍率領部眾三萬多人舉城向南齊齊明帝蕭鸞投降,并且把他的母親和兒子楊雙健、楊阿皮送到漢中南鄭作為人質,之后又派遣兩個弟弟楊婆羅、楊阿卜珍率領步騎軍一萬多人進攻北魏武興王楊集始所在的武興城,斬殺了楊集始的弟弟楊集同、楊集眾,楊集始在危急無奈之下向南齊請降。
500年,南齊皇帝蕭寶卷又任命楊集始為使持節、督秦雍二州軍事、輔國將軍、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未被授予祖傳的封號武都王,該封號被南齊授予了從北魏投降南齊的楊靈珍,不久武興又被北魏攻占。同年年底南齊北秦州刺史楊集始領軍一萬多人從漢中向北出兵,想要收復舊地武興城。北魏梁州刺史楊椿率步騎軍五千多人前往下辯屯駐,并派人給楊集始送去書信曉以利害,于是楊集始又率領部眾一千多人投降北魏。北魏宣武帝元恪恢復了以前授予楊集始的爵位:督寧湘等五州諸軍事、南秦州刺史、鎮南將軍、領護南蠻校尉、漢中郡侯、武興王,并讓楊集始繼續鎮守武興。
501年五月,武興王楊集始還曾參與以北魏咸陽王元禧為首、以給事黃門侍郎李伯尚、楊靈祏、乞伏馬居為成員陰謀襲擊北魏宣武帝元恪的謀反集團,但是因為元禧一直猶豫不決,謀反行為沒有實行。謀反集團的集會解散后,楊集始剛出去,就立馬騎馬去先宣武帝元恪報告。
503年八月,第三任武興王楊集始去世,八月十一日,北魏即封楊集始的長子楊紹先為都督、南秦州刺史、征虜將軍、漢中郡公、武興王,追贈楊集始為車騎大將軍(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為將軍軍號第一等級,車騎將軍>四征將軍>四鎮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享受宰相級待遇),謚安王。
5.楊紹先
楊紹先(?-535年),為第四任武興王,他是楊集始兒子,楊集始去世后,擔任武興國君主,在位期間為503年—535年。
503年八月,第三任武興王楊集始去世,八月十一日,北魏即封楊集始的長子楊紹先為都督、南秦州刺史、征虜將軍、漢中郡公、武興王。因楊紹先年幼,國事都由兩個叔叔楊集起、楊集義裁決。
505年正月,南梁的梁秦二州前任刺史去世,新任刺史還沒有到任,南梁梁秦二州刺史府長史夏侯道遷以漢中郡投降北魏,南梁梁武帝蕭衍派軍攻打夏侯道遷,夏侯道遷向武興王楊紹先求救,但楊紹先的叔叔楊集起、楊集義只貪圖保全自己的封國,因為如果漢中被北魏整合完畢,武興國就完全被北魏領土包圍,不會再像從前處于南朝與北魏的交界地帶,可以左右逢源,故而楊集起、楊集義不愿救援,但楊紹先另外一個叔叔楊集朗有建功立勛的心愿,故而率軍救援,因為楊集朗的努力,北魏完全平定梁州和益州的變亂。505年十月,楊集義眼看北魏平定梁州和益州,擔心武興不能夠長期作為藩國,于是煽動氐族人鬧事,并推舉楊紹先稱帝,楊集起、楊集義也一起稱王,并聯合南梁為外援。十一月初一,北魏派遣光祿大夫楊椿領兵討伐稱帝的楊紹先。十二月二十四日,北魏又派遣驃騎將軍源懷討伐楊紹先的武興國,安西將軍刑巒也受其節度。
506年正月,楊集義圍攻陽平關(陜西漢中市勉縣西),鎮西將軍、都督征梁、漢諸軍事刑巒派遣建武將軍傅豎眼前去討伐,楊集義率軍迎戰,傅豎眼擊敗了楊集義,并乘勝進軍,正月初六攻克武興(武興國國都,陜西漢中市略陽縣),抓獲了楊紹先,押送北魏都城洛陽。楊集起、楊集義卻逃跑了,武興國暫時亡國。北魏改武興國所在地為武興鎮,其后又改為東益州。正月十六日,楊集起兄弟又一起投降了北魏。
530年,北魏莊帝元子攸因不滿爾朱榮專權,在九月二十五日于明光殿設計殺爾朱榮,于是各派相攻,北魏大亂。530年,楊紹先趁著北魏內亂逃回武興,再次自立為王。當時宇文泰平定關隴,楊紹先害怕,向宇文泰控制的北魏投降稱藩,并送妻子和兒子到長安作為人質。535年,楊紹先請求歸還妻子和女兒,宇文泰奏請西魏文帝元寶炬放還,本年楊紹先去世。
6.楊智慧
楊智慧,楊紹先之子,第五任武興王,生卒年不詳,略陽清水氐族人。
535年,楊紹先去世后,史書對于即位者是誰有分歧,《南史》、《梁書》均記載楊紹先去世后是楊智慧即位;《周書》、《北史》則記載楊紹先去世后是楊辟邪即位,結合兩處的分歧,可能的情況是楊紹先去世后,楊智慧、楊辟邪兄弟分領武興國轄地。
535年,南梁派軍收復漢中郡,楊智慧派遣使者奉上表章,請求讓自己率領四千戶部眾歸順南梁,梁武帝蕭衍下詔準許,以楊智慧的轄地為東益州,其后楊智慧的情況不詳。
7.楊辟邪
楊辟邪(?-553年),第四任武興王楊紹先之子,后為武興國末任王。楊辟邪在位期間為545年—553年,553年被西魏所滅。
535年,楊紹先去世后,史書對于即位者是誰有分歧,《南史》、《梁書》均記載楊紹先去世后是楊智慧即位;《周書》、《北史》則記載楊紹先去世后是楊辟邪即位,結合兩處的分歧,可能的情況是楊紹先去世后,楊智慧、楊辟邪兄弟分領武興國轄地。535年,楊智慧投降南梁后,楊辟邪可能是以轄地投降了西魏。
545年,西魏在武興(陜西漢中市略陽縣)也設置東益州,以楊辟邪為刺史。
552年,東益州刺史楊辟邪占據武興城反叛西魏,553年,南岐州刺史、節度東益州戎馬事叱羅協,率領所屬的軍隊前去征討楊辟邪,他的軍隊停駐在涪水,正好遇上一千多氐族士兵在破壞道路挖斷橋梁。叱羅協派遣儀同仇買等人前去進攻,氐族士兵退走,叱羅協就率軍逐步往武興城推進。又有一千多氐族士兵過來阻擊叱羅協所部,叱羅協率領四百人守住硤道,與敵兵短兵相接,氐族士兵再次退卻,楊辟邪也放棄武興逃走,叱羅協追上并斬殺楊辟邪,氐人也都降服。
楊辟邪死后,武興國正式滅亡。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