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4月22日,特斯拉公布第一季度凈利潤為4.0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1%。特斯拉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下個月,他可能分配給“政府效率部”的時間會大幅減少。他計劃在5月“大幅”減少為特朗普政府工作,以專注于特斯拉。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 圖據視覺中國
2.9億美元買“門票”
帶6名“00后”深陷泥潭
時間拉回2025年1月,彼時特朗普重返白宮,任命馬斯克領導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OGE),無疑是其第二任期最具話題性的舉動之一。馬斯克也躊躇滿志,揮舞電鋸高呼“砍向官僚主義”,放話要改革美國官僚體系,砍掉2萬億美元政府開支,后來減半到1萬億。
▲特朗普和馬斯克
然而,一百天后,這位世界首富、硅谷精英不僅沒能抽干“華盛頓沼澤”,反而深陷泥潭。特斯拉市值跌掉近7000億美元,馬斯克個人身價蒸發1500億美元。當初為支持特朗普競選投入的2.9億美元,現在看來更像是買了一張昂貴的政治體驗券,而如今兩人的“兄弟情”也搖搖欲墜。
特朗普最初的支持顯而易見,他甚至在2月底的內閣會議上說:“有人對埃隆不滿意嗎?如果有,我們就把他趕出去。”
于是,馬斯克上任伊始便“大殺四方”。他領導著這個被戲稱為“影子內閣”的政府效率部,帶著6名年輕的“00后”成員,對財政部、國防部、教育部等十多個聯邦部門展開審查和“優化”。短短三個月,超過3萬名聯邦雇員被解雇,另有約7.5萬人接受了“買斷離職”計劃。一時間,華盛頓的大小機構都感受到了這位政治“素人”帶來的震動。
▲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被曝有6位核心成員
接二連三挫敗:
查哪哪爆雷,查誰誰翻臉
然而,馬斯克像舉著一把揮舞過猛的電鋸,火花四濺,雖然將美國的腐敗、無底線浪費掀開一角,但同時也砍傷了自己。三個月內,他遭遇接二連三的挫敗,“查哪哪爆雷,查誰誰翻臉”的情況頻頻發生,“裁員裁到大動脈”的烏龍戲碼也不斷上演。
例如,在能源部裁員時,300名負責維護核彈頭的員工被誤裁,一周后才意識到潛在的國家安全風險,但想要重新召回這些人員時,卻發現沒有留下聯系方式。在農業部“動刀”時,負責禽流感防控的人員被裁撤,隨后爆發的“雞蛋荒”讓馬斯克團隊備受批評。查社保系統時,他高調宣稱兩千多萬“百歲老人”冒領福利亂象,甚至發現“360歲”老人記錄,但特朗普政府一頓修正后,媒體發現他們又把六千多健在的活人錯誤“寫死”了。再一看賬單,美國社保支出三月比二月又增加了108億美元。
國防部更是“難查”。馬斯克前腳獲得特朗普的支持,給軍隊“瘦身”,國防部后腳又獲得特朗普的承諾,把軍費加到每年一萬億美元以上,讓馬斯克的“節流”努力顯得滑稽。國防部官員爆料馬斯克打算聽取“美國對華作戰簡報”,白宮連忙辟謠說這是“假新聞”,但美媒又爆料稱特朗普對此很惱火,還爆了粗口:“埃隆他X的到底在那里干什么?確保他別參會。”
一些備受關注的“查賬”計劃,也悄無聲息地沒了下文,比如“特馬”兩人反復提及、吊足公眾胃口的審查美國最大黃金儲備庫“諾克斯堡金庫”的計劃,特朗普還當眾問有沒有人想一起去,但這件事后來就再無進展。一系列受挫讓一些人感到這次改革雷聲大雨點小。
遭受反噬:
幫政府節省多少,自己身價就虧多少
不僅外部阻力重重,馬斯克在白宮內部也未能左右逢源,很快傳出其與核心圈子不和的傳聞。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和財政部長貝森特之間那場驚動了意大利總理的激烈爭吵。因國稅局代理局長人選問題,兩人在白宮走廊胸口相抵,狂飆臟話。最后,特朗普撤回了馬斯克推薦的人選。類似的摩擦還有他與貿易顧問納瓦羅在關稅問題上的口角。
與此同時,“特馬組合”之間的分歧也日益凸顯。馬斯克的公司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而特朗普信奉“美國優先”的經濟民族主義,高關稅是他標志性的政策工具。4月7日,馬斯克向特朗普直接發出呼吁取消新關稅,但以失敗告終。隨后,他轉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視頻暗示“對等關稅”違背經濟學原理。3天后,特朗普在內閣會議上當著馬斯克的面說:“我不需要埃隆做任何事,也不需要他的車,只是碰巧喜歡他而已。”
馬斯克的商業帝國也正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除了關稅帶來的直接成本沖擊,其個人強烈的政治色彩和在社交媒體上的爭議言行也開始嚴重反噬品牌形象。歐洲車主群體中,不少人購買了“我在馬斯克發瘋之前買了這輛車”抗議車貼,貼在自己的特斯拉上。
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交出了一份表現不佳的財報:營收同比下降9%,凈利潤暴跌71%。資本市場反應劇烈,特斯拉股價持續低迷,市值較年初高點蒸發近7000億美元。馬斯克本人的個人財富也急劇縮水,從4500多億美元的高點跌至3000億美元左右,損失高達1500億美元。這個數字,恰好與他一度宣稱替特朗普政府節省的金額相當,這一巧合頗具黑色幽默。
淡出白宮?
宣布將大幅減少政府工作,重心轉回企業
進入4月,一些信號頻現,都指向了故事的尾聲。特朗普開始頻頻在公開場合暗示馬斯克“總有一天會回去”經營他的公司。同時,白宮在重大決策上也將他實質性地排除在外。馬斯克本人似乎也心生退意。最終,在4月22日的財報會議上,他正式宣布了將“大幅”減少(為)政府工作的時間、重心轉回企業的決定。
最終,馬斯克的這場轟轟烈烈、為期大約一百天的改革嘗試,也在“多方不討好”中走向了尾聲。最終給出的“1500億”數字,到頭來,大約只達到他下調后目標(1萬億)的十分之一。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馬斯克宣稱的那些“節省”,幾乎完全被美政府飆升的開支抵消了。美財政部數據顯示,特朗普政府同期支出反而比前任多出約1550億美元,還多欠下50億美元的債務。說到底,美國政府債務纏身,利益盤根錯節,哪里是馬斯克揮舞一把電鋸就能“砍得動”的?
紅星新聞記者 鄧紓怡 綜合參考消息網、北京日報、長安街知事、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央視財經、環球時報、環球網、環球人物、光明網
編輯 張莉 責編 官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