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是個被癌癥折磨了好幾年的患者,化療讓你筋疲力盡,醫(yī)生卻說還有新招兒,能讓你多活幾個月,甚至活得更好——而且不用再挨刀子。這不是電視劇里的情節(jié),而是真真切切發(fā)生在醫(yī)學前沿的故事!在2025年的美國癌癥研究協(xié)會(AACR)年會上,科學家們拋出了一項重磅研究:通過“雙重活檢”幫晚期癌癥患者定制治療方案,效果比常規(guī)方法好太多。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們一起來看看!
一個真實的故事:希望從哪兒來?
先說說李姐吧,58歲,得了晚期結(jié)腸癌。化療做了好幾輪,人瘦得像根竹竿,腫瘤卻沒怎么老實。醫(yī)生推薦她試試一項叫ROME試驗的新方法,用“雙重活檢”——從腫瘤里取點組織,再抽幾管血,查查基因變異,然后給她量身定做治療方案。結(jié)果呢?幾個月下來,腫瘤小了一圈,李姐還能下樓遛彎了。她樂呵呵地說:“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喘口氣,感覺又活過來了!”
李姐的故事不是個例,而是這項研究給無數(shù)患者帶來的希望。那么,“雙重活檢”到底是個啥?它咋就這么厲害?
活檢:腫瘤的“偵探”二人組
治癌癥,得先搞清楚敵人長啥樣。精準腫瘤學就干這個活兒——通過分析腫瘤的基因,找到它的弱點,然后精準打擊。而活檢呢,就是負責“搜集情報”的偵探。
組織活檢:直接從腫瘤上剪一小塊,像在案發(fā)現(xiàn)場提取指紋,又準又直接。但問題來了,腫瘤不是老實呆著的東西,可能這邊是這模樣,那邊又變了花樣,單靠一塊小樣本,容易漏線索。液體活檢:抽點血,查查血液里飄著的腫瘤DNA,像順著腳印追兇手,方便又不疼。可要是腫瘤沒“留下足夠證據(jù)”,它也可能抓瞎。 這倆偵探各有絕活,但單干都不夠全面。ROME試驗的牛處就在這兒——讓兩個偵探搭檔,把腫瘤的底細摸得清清楚楚。
ROME試驗:數(shù)據(jù)說話
這項試驗找了1794個晚期癌癥患者,都是那種病情兇險、常規(guī)治療效果不咋地的。研究團隊給每人做了組織活檢和液體活檢,用高科技測序技術(shù)翻遍了基因“檔案”,然后由專家組挑出能下手的靶點。
結(jié)果,400個患者有了明確目標:
49.2%(197人)的兩種活檢都找到了一樣的基因變異(簡稱T+L組);34.7%(139人)只有組織活檢找到變異;16%(64人)只有液體活檢找到變異。 接著,這些人被分成兩撥:一撥用定制治療,針對基因變異開藥;另一撥用標準治療,比如常規(guī)化療。
重頭戲來了:T+L組里,接受定制治療的人平均活了11.05個月,標準治療組才7.7個月,死亡風險硬是降了26%!腫瘤不惡化的時間(無進展生存期)也從2.8個月拉長到4.93個月,進展風險少了45%。但如果兩種活檢結(jié)果不一致,定制治療的效果就沒那么明顯,甚至沒啥用。
再看12個月生存率:T+L組用定制治療的,有47.8%的人撐過了一年,標準治療組只有38.8%。腫瘤縮小的比例(客觀緩解率)也從11.8%漲到20%。這可不是冷冰冰的數(shù)字,是實實在在的生命延續(xù)啊!
為啥“一致”這么關(guān)鍵?
研究者說了,兩種活檢結(jié)果一致,說明腫瘤不管長在哪兒,基因弱點都差不多,治療就能一擊命中。可要是不一致,可能是腫瘤太狡猾,變異五花八門,藥下不去手。這也提醒我們,癌癥這家伙有多復雜!
還有啥挑戰(zhàn)?
當然,這研究也不是完美無缺。超過一半的患者兩種活檢結(jié)果不一致,可能是技術(shù)問題,也可能是腫瘤本身太“花哨”。還有,試驗里有些小組人數(shù)少,數(shù)據(jù)不夠硬核。未來,科學家們得想辦法把檢測做得更準,也許加點新技術(shù),或者多跑幾輪試驗驗證。
專家咋看?
帶隊的Paolo Marchetti博士(意大利羅馬皮膚病研究所的大咖)說了句挺帶勁的話:“只要解決不一致的難題,把兩種活檢的優(yōu)點發(fā)揮好,未來的精準治療就能讓晚期癌癥患者活得更久、更好。”聽著就讓人心里一暖,對吧?
你咋想?
這事兒聽完,你有啥感覺?是覺得醫(yī)學真牛,還是對未來多了點期待?要是你是患者,會不會想試試這“雙重活檢”?評論區(qū)聊聊吧,咱們一起想想,這法子能不能變成以后的標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