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賽季初,顯然不會有多少人想到,巴黎圣日耳曼和阿森納會在歐冠半決賽相遇。
兩支球隊在歐冠的歷史上,都缺乏足夠的存在感,更經常出現在這片舞臺的邊緣,但近年來,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走到了舞臺中央。
在俱樂部的大力支持下,阿爾特塔的球隊抗擊打能力與日俱增,盡管其中難免出現球員依靠身體來支撐教練戰術的味道,但至少在這個混亂的賽季里,阿森納憑借這一點來到了半決賽;相遇阿爾特塔的混搭,路易斯-恩里克的風格則在凸顯瓜系戰術的“傳統”,坐擁兩名中鋒的情況下砍掉中鋒位置,然后憑借無鋒陣走到這里,也只會是恩里克能干出來的事情。
如今,有一支球隊將再次進入決賽,獲得觸摸冠軍的寶貴機會。
本場比賽,兩支球隊都沒有做出多么驚人的戰術變化。
巴黎圣日耳曼這邊自不必說,唯一的變化就是杜埃首發,頂替了巴爾科拉的位置,其他區域都是常規人選,而在阿森納這邊,他們則沒有延續此前梅里諾首發中鋒的思路,今天由特羅薩德和厄德高突前,賴斯、梅里諾都出現在了中場的位置。
所以在思路上,兩支球隊都趨于常規,至少是這段時間內兩支球隊的慣常打法,但在站位上,恩里克給阿森納帶來了一點麻煩。
開場之后,恩里克的球隊展現特點,大部分位置矮小、靈活、輕便、能跑,于是在無球和有球階段,都展現出了極強的存在感:
而在比賽開始不到4分鐘,巴黎圣日耳曼就攻破了阿森納的球門:
過程中,阿森納出現的問題相當清晰,中前場前壓的過程中,登貝萊捕捉到了他們兩線之間的空當,從而打破了阿森納的整個逼搶線:
所以從這次防守中來看,問題似乎出現在基維奧爾的身上,他離登貝萊的位置實在太遠,給了后者太大的接球和處理球空間,但在隨后的比賽當中,你就可以看到,問題不是單純出在基維奧爾的身上。
因為,登貝萊的回撤力度極深,甚至多次出現在中場或后腰一線拿球:
如果登貝萊退到如此深的位置,多次組織巴黎圣日耳曼的進攻,這顯然就不只是阿森納中衛應該思考如何限制的問題了,而是阿爾特塔應該思考的問題。
登貝萊如此回撤,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之前打利物浦等球隊時,已經有了類似的先例,所以這一點不難預判。理論上來說,如果從限制對手發揮的角度出發,騰出一個人來人盯人,自然是相對容易做出的選擇,換做穆里尼奧,他十有八九會如此選擇。
即便不進行人盯人,放任登貝萊在外圍拿球,也要在他活動到核心區域的時候,用相對跟得上他的球員來進行限制。
然而,阿森納今天一點也做不到。
首先,阿森納的體系決定了他們無法進行人盯人。
突前需要兩人,邊路需要兩人,加上四后衛防守體系,這些都難以改變,所以在中場只剩兩人的情況下,阿森納根本沒有多余的人手來跟防登貝萊。
一旦如此冒險防守,登貝萊把其中一個中場拽到外圍,其他位置接球的時候,就會看到中場大片的空當:
其次,阿爾特塔所選擇的人員特點,也使得他們無法限制登貝萊。
和滕哈赫還會用利桑德羅-馬丁內斯這種矮中衛不同,阿爾特塔這幾年在防守的核心區域更傾向于使用高大球員,中衛自不必說,賴斯、梅里諾都是大個子,于此同時,防守不行,但有些特點的若日尼奧出場時間愈發縮短。
就連邊后衛的位置,津琴科都需要讓位于斯凱利、卡拉菲奧里這些要么更有力量,要么更有體格的球員,所以今天這一開局,阿森納勢必是限制不住登貝萊的。
更何況在以上兩大現狀之外,作為隊長的厄德高還在不斷招呼身后的隊友們上前逼搶,就像根本沒有看出來丟球是怎么丟的一樣:
所以在上半場的開局階段,阿森納在主場完全失勢,球權被巴黎圣日耳曼基本奪走,防守還限制不住對方的關鍵球員,前20分鐘,阿森納只有一次反制:
直至第21分鐘,薩卡才在前場拿到了球權和進攻的機會,還沒有成功:
所以在進攻如何開展這一問題之前,阿森納首先需要把球權拿回來,這樣一來,阿森納才能把薩卡托到進攻端,進而給巴黎圣日耳曼制造真正的壓力和難題。
實際上,這一環節可以靠時間來幫忙。
作為典型的靠跑動和傳接來驅動的瓜系球隊,巴黎圣日耳曼的比賽有著清晰的分布模式,兩個半場的開局往往表現更好,隨著時間的推移,表現會逐漸回落。
導致這一表現波動的原因自然和體能有關,后者的變化影響著球員的跑動強度和做動作的能力,即便恩里克在大部分位置都盡量選擇矮小的球員,但依然無法保證強度基本維持在水準之上,一旦水準下降,跑動和傳接效率下降,就會暴露缺乏穩健的接球點的問題。
所以在20分鐘之后,阿森納其實奪回了一些局勢,打出了一些進攻:
但在當時,巴黎圣日耳曼也可以形成反制:
阿森納在場上真正形成威脅,其實還是30分鐘之后:
尤其是第45分鐘這次斯凱利后插上策動的進攻,是上半場威脅最大的一次進攻:
而巴黎做得不夠的地方在于,他們在上半場沒能在廷貝爾身上打出一張黃牌:
這使得后期跑動下降之后,無法從這一路打出通道。
所以,假如比分是0-0,阿森納還可以順勢而為,比如半場前半段先例行防守,后半段利用對手自然的表現回落,從而打出自己的特點,形成各打一段時間好球的態勢。
然而,阿森納已經落后,而且還是在主場落后,所以他們需要踢得更加主動,第一步就是先把球權搶回來。
但是,突前的特羅薩德在場上拿不住球權:
這個時候,阿爾特塔就需要意識到,他需要把梅里諾提上來,盡管厄德高在低位位置爭奪的表現是這樣的:
阿爾特塔也不能產生猶豫,梅里諾在中場位置既不能防守登貝萊,又不能發揮特點,幾乎是完全沒用的狀態,他應該上來,用身體壓制巴黎在核心區域的維蒂尼亞和馬基尼奧斯,從而幫助阿森納把球權拿住。這和聯賽中有球權的比賽是不一樣的,阿森納需要用梅里諾把球權搶回來。
至少在上半場臨近結束前,他已經證明了自己有機會做到這一點:
但是下半場回來,阿爾特塔并沒有如此行事。
盡管梅里諾在下半場開局階段,一度幫助阿森納在定位球環節扳平比分,但越位的結果讓他們只能重新開始努力:
戰術上沒有絲毫的變化,這樣一來,阿森納就只能等待巴黎圣日耳曼的自然退潮。
由于中后場球員身材普遍高大,轉身、扭身的能力和巴黎圣日耳曼的小個子球員無法媲美,所以阿森納的傳切效率本身就比較有限,最有威脅的薩卡被戰術自身戰術卡在二線,只有球權在腳才能來到前場。
突前區域,沒有速度,也沒有對抗能力,接球就此成為了阿森納在這場比賽的最大難題,這使得阿森納在下半場的發力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第56分鐘,賴斯后插上帶出的這次進攻:
其實和上半場末段斯凱利傳馬丁內利那腳是一樣的,看起來頗具威脅,但能出現幾次?
而且,靠邊后衛和后腰上前才能形成威脅進攻,那突前球員和如此布置戰術的教練看著需要臉紅。
畢竟在阿森納打出零星進攻的這段時間,處于空位的登貝萊還在發威:
70分鐘區間,登貝萊受傷離場,這本來是阿森納絕佳的發力時機,但阿爾特塔再次錯失機會,他沒有進行換人和調整,反倒坐視恩里克在80分鐘前換下兩人。
瓜系教練不喜歡調整的毛病在阿爾特塔身上再次出現,反倒是恩里克被迫調整,錯進錯出之間,讓巴黎圣日耳曼跑動下降、表現退潮的時間點一再延后。
尤其是當恩里克換上貢薩洛-拉莫斯之后,巴黎圣日耳曼反而成為了在比賽末段更具威脅的球隊,一度非常接近打進第二球:
沒有做到,固然可惜,但巴黎圣日耳曼已經足以拿下這場比賽,因為他們表現出色之余,阿爾特塔和阿森納也幫助了他們不少。
本場比賽,阿森納的不足清晰暴露。
歸根結底,還是我們的老生常談。薩卡作為最具威脅的球員,常年被教練的戰術壓在二線,這一點在多年之后,積累出了一次嚴重的腿筋受傷,然而傷愈之后,還是沒有任何變化。
薩卡需要球權才上得去前場,才威脅得到對手,但突前球員根本就無法幫助球隊拿下球權,特羅薩德本身就沒有這個實力,至于厄德高,我們就不必多說了。
從2021年到今天,我們不斷地重復點出這個問題,一切都有據可循,只是現在早已尾大不掉了。
而在巴黎圣日耳曼這邊,恩里克的球隊還在前進。
你可以說他們走在鋼索上,極端思路使得他們的每一步看起來都有些驚險,每場比賽都會出現一點不足,但在思路上,恩里克的球隊確實在盡力做到自洽。
而且,他們看起來也非常愿意承受由此產生的代價,表現不佳時,球員也能接受教練批評的方向和思路,就像登貝萊這個賽季的多方面蛻變,那就變成了周瑜打黃蓋,我們這些外人都說不上什么。
如今,距離晉級決賽只差一步之遙,第二回合還將在主場進行,巴黎圣日耳曼的前方光明了許多,就看他們的表現了。
當然了,也要看阿爾特塔和阿森納還能幫他們多少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