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隨禮是人與人之間表達心意、維系關系的一種方式。婚喪嫁娶、喬遷生子,大家湊個熱鬧,送上一份祝福或安慰。可隨著年齡增長,不少老人發現,有些禮越隨越累,錢花出去了,心也跟著疲憊。人老了,精力和財力都不比從前,這三種 “禮”,真的沒必要再隨,省下錢和精力,才能讓晚年過得更舒心。
多年不聯系的 “熟人” 的禮
年輕的時候,因為工作、生活結識了不少人,加了聯系方式,偶爾也會聊上幾句。可隨著時間推移,大家各奔東西,漸漸沒了交集。突然有一天,收到對方的消息,不是問候敘舊,而是邀請參加婚禮、生日宴,這樣的 “禮”,隨得實在憋屈。
李大爺就遇到過這樣的事。年輕時一起打過工的工友,已經二十多年沒聯系,突然通過微信給他發了兒子結婚的請柬。李大爺對這位工友的近況一無所知,甚至連對方長什么樣都快記不清了,但礙于面子,還是硬著頭皮隨了 500 塊錢。結果婚禮當天,除了打個照面,兩人幾乎沒什么交流。像這種多年不聯系的 “熟人”,彼此的生活早已沒有交集,強行隨禮,不過是花錢買個 “面子情”,對雙方關系的維系也沒有實際意義。人老了,就別再為了所謂的面子,浪費錢和精力了。
充滿攀比意味的禮
有些場合的隨禮,本是為了表達祝福,可漸漸變了味兒,成了互相攀比的 “戰場”。你隨 500,我就隨 800;你送高檔禮品,我就送更貴的,禮越隨越大,感情卻越來越淡。對于老人來說,退休金有限,參與這樣的攀比,只會給自己增加經濟負擔。
王阿姨住在一個老舊小區,小區里的老太太們經常湊在一起聊家長里短。誰家孩子結婚、孫子滿月,大家都會隨禮。可慢慢地,隨禮金額越來越高,還暗中攀比。有一次,一位老太太孫子辦百日宴,其他人都隨了 1000 塊,王阿姨退休金不高,本想隨 500 塊,卻擔心被人說閑話,只好咬咬牙也隨了 1000。這樣充滿攀比意味的禮,不僅讓王阿姨心疼錢,心里也憋了一肚子氣。人老了,應該遠離這種不健康的社交風氣,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表達心意就好,沒必要打腫臉充胖子。
不走心的 “人情債”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把隨禮當成一種 “投資”,覺得今天我給你隨禮,明天你就得還回來。在這種心態下,他們的隨禮并不是真心祝福,而是為了以后得到回報。當老人遇到這樣不走心的 “人情債”,真的沒必要再回應。
趙奶奶的鄰居是個愛占便宜的人,每次自家有個大事小情,就熱情地邀請趙奶奶參加,趙奶奶礙于鄰里關系,都會隨禮。可等趙奶奶家有事兒時,這位鄰居要么找借口不來,要么隨便應付一下。時間長了,趙奶奶看清了她的為人。后來,再收到這位鄰居的邀請,趙奶奶果斷拒絕。這種只想著索取,從不真心付出的 “人情債”,隨得越多,越讓人心寒。人老了,就該把精力放在值得的人和事上,別再為了不值得的人浪費感情和金錢。
人老了,生活應該做減法。那些多年不聯系的 “熟人” 的禮、充滿攀比意味的禮、不走心的 “人情債”,能不隨就不隨。省下錢,可以給自己買點營養品、添置幾件新衣服;省下精力,可以多陪陪家人、和老友聊聊天。學會拒絕不必要的隨禮,才能讓晚年生活更輕松、更自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