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再也不買高樓了…”
好友小妮去年接觸翹尾行情將手上35樓的房子賣了,搬去了老小區低樓層。
原本我還覺得住上半個月,他可能會后悔,畢竟高樓住了三年,已經習慣了周邊的環境,
可沒想到,年后再見,小妮卻直言,賣掉35樓,搬到“老小區”低樓層以后,才發現:自己白白交了三年的智商稅!
01、好友為啥搬離“超高層”?
照理來說,住的高,看得遠,采光通風更好,私密性更佳,這樣的房子居住體驗應該很好才對,
然而小妮說,未來這樣的房子只會淪為“貧民窟”,降價也沒人要,原因有幾個方面:
1、公攤超高
一般,超高樓層住宅的公攤率為3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40%,相當于花了100平米的價格,只買到了60平米的住宅,這樣的價格陷阱不想再跳第二次了。
2、物業費更高
一般高樓的物業費普遍在2.5—3元/㎡,而且物業費還得包括公攤面積,一年算下來,光物業費就要四五千塊,另外高樓停車費還得單獨算,一年算下來,費用起碼都得四五千,各種費用加在一起,收費不堪重負。
3、居住體驗差
都是超高層住宅,住著更氣派,但真的入住以后才發現,它的問題不是一般的多:
①嚴重依賴電梯
住的太高,每天就只能依賴電梯出行,尤其是早晚高峰期,每家每戶都得趕著這個時候上班上學,等電梯的時間就更長了。
萬一出現電梯故障或維修,出門或者回家都得爬樓,那就更是糟心。
②水壓不穩:
住在草稿層,這是最大的痛苦。每天晚上一到沖涼時間,水壓上不來,熱水都打不著,尤其是遇到停水后重新供水,血壓波動更大,水質還發黃,這樣的日常生活不要太鬧心。
4.維護難、居住成本貴
商品房住宅越高,設備設施也越多,一旦這些設施老化,維修的難度就更大,而且維修的費用也不便宜,
一般,一棟30多層樓的高層住宅,每年電梯故障率就比15層以下的住宅高出 40%。而且電梯維修保養每年都要花不少的錢,更何況整棟樓還有其他設備設施,比如外墻清洗,消防設施等等,居住成本只會越來越貴。
5、消防安全問題
超高樓層一旦遇上火災、地震等災害,救援的難度直線上升。因為我國消防云梯最高只能抵達20層左右,這也就意味著的越高,逃生的難度就越大,
而且超高樓層人口密集、建筑成本更高,未來這樣的房子拆遷無望,同時也很難享受免費改造,這樣一來,這種住房越來越老,將來只能砸在手里。
02、為何選擇搬進“老小區”?
老小區突然又成了新寵,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老小區。
1、房價低、物業費更便宜
有銷售中介說了,在老小區中,三四層樓是最受市場歡迎的,因為這類房子不僅總價低,而且物業費也更加便宜。
小妮說,他現在所在的老小區的物業費,只要原來35樓的1/5,一年的生活成本起碼省了上萬塊,生活品質反而更高了。
2、不依賴電梯出行,方便度更高
搬到老小區以后,再也不用依賴電梯出行,每天沒有高峰期等電梯的煩惱,更不用害怕電梯停電而爬樓了。
3、地段優越,生活便利
相比過去,住在郊區,配套設施不完善,出行不便利,老小區位于城市的核心區,成熟地段不僅周邊配套完善,而且交通也更加便利。
住在這兒,不僅意味著通勤時間更短,而且,還能享受城市最優質的配套資源。
4、生活舒適度高
相比高樓層的鄰居互動少,鄰里之間沒啥感情,住在老小區,不僅鄰里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而且也沒有噪音污染,晚上更容易入睡。
03、選老小區注意事項
也不是所有的老小區都值得購買,選擇老小區更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房齡不要太老
越老的房子隱患越多,比如一旦出現水電老化,下水道堵塞的問題,維護成本更高,居住體驗也大打折扣。
2、多時段看房
可以分多個時間段看房,這樣才能了解到房子的隔音效果,確保居住體驗。
3、了解貸款政策:
房齡過高的房子可能會出現貸款限制,額度限制等等,在決策之前,一定要提前先了解清楚
3、一定要物業服務好:
有的老小區雖然物業費便宜,但是物業的服務特別差,住這種小區就會嚴重影響居住體驗。
最好決策前先對小區的物業有個了解,比如,可以通過觀察小區的綠化環境,樓道衛生等判斷小區物業服務情況,如果這些都達標,足以說明物業服務還不錯。
除此之外,一定要分不同時間點進行看房,除了早中晚不同時間段,還要在晴天和雨天都去實地考察,這樣才能更為全面的了解小區的真實情況。
其實不管是住高樓還是老小區,主要是能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你覺得呢?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