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刑偵史上,“12.9鄭州特大銀行搶劫案”**曾震驚全國。主犯**張書海**,一個曾經的退伍軍人、村主任,因仕途受挫、生意失敗,最終走上犯罪道路。他不僅自己淪為悍匪,還拉上兒子、妹妹、侄子等人,組建了一個家族式犯罪團伙,在短短幾年內制造多起銀行劫案,最終導致**6人被判處死刑**。
本文將詳細還原張書海如何從一名“好村官”墮落為冷血劫匪,以及警方如何從一枚門鎖包裝盒入手,最終破獲這起轟動全國的大案。
一、從“兵王”到村主任:張書海的早年經歷
張書海,1955年出生于河南平頂山葉縣夏李鄉侯莊村。由于家境貧困,他從小就渴望出人頭地。1971年,年僅16歲的他虛報年齡參軍,被分配到遼寧某部隊警衛連。
在部隊里,張書海表現優異,尤其擅長爆破技術,曾獲得師級“全能冠軍”。戰友們甚至開玩笑說:“你要是生在戰爭年代,說不定能當將軍!”
1976年,張書海退伍回鄉,憑借軍人身份當上了村里的**民兵營長**,后來又升任**村主任**。在任期間,他修橋鋪路、架設電線,一度被村民視為“能人”。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村里開始流傳他**貪污公款**的傳言——盡管賬目從未公開,但他家卻蓋起了村里第一棟青磚平房。
仕途受挫、經商失敗:張書海的“黑化”之路
1980年代末,張書海試圖競選**副鄉長**,為此四處送禮打點。然而,最終勝出的人比他**花了更多的錢**,這讓他深受打擊。
“錢不是萬能的,沒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成了他的口頭禪。
1990年代,全國掀起“下海潮”,張書海也辭去村主任職務,南下經商。他先后倒賣**麝香**、開**照相館**、賣**粉皮**、擺攤賣**皮鞋**,但全都以失敗告終。1995年,他投奔在鄭州開診所的妹妹**張玉萍**,合伙做小商品生意,結果依然賠得血本無歸。
更糟糕的是,他被查出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這讓他陷入絕望。想到母親因糖尿病痛苦離世,他害怕自己也會早早死去,而家人將無依無靠。
**“既然賺不到錢,那就搶!”**——這個瘋狂的念頭在他腦海中生根發芽。
第一次搶劫:從個體戶到銀行大劫案
1996年11月27日,張書海帶著侄子**張小馬**,持獵槍闖入鄭州中原區萬福花園一戶人家,搶走**1.5萬元現金**和一部相機。這次“小試牛刀”讓他嘗到了甜頭。
1997年,他拉攏兒子**張宏超**(河南公安專科學校偵查系學生)入伙,并讓兒子找來同學**張世鏡**、**喬紅軍**(均為鄭州信息工程學院學生)。同年11月19日,他們搶劫鄭州淮河路電信營業廳,搶走**37.6萬元**。
然而,張書海對同伙并不信任。他偷偷將部分100元面額換成10元,謊稱只搶到9萬元,自己獨吞30多萬。
1999年3月3日,他們又搶劫鄭州建設銀行儲蓄所,但因銀行現金已轉移,僅搶到**5.5萬元**。
驚天大案:2000年“12.9銀行劫案”
2000年12月9日下午4點30分,張書海團伙闖入鄭州**銀基商貿城廣發銀行**。
- 張書海用自制炸彈炸開防彈玻璃,隨后持獵槍控制現場。
- 張世鏡、喬紅軍翻入柜臺,搶走**208萬元現金**。
- 張宏超持仿真槍放風。
- 銀行保安常玉杰試圖阻攔,被張書海一槍爆頭,當場死亡。
整個搶劫過程僅**4分36秒**,劫匪隨后騎自行車逃離現場。
警方破案:一枚門鎖包裝盒成關鍵線索
案發后,鄭州警方成立**1400人專案組**,懸賞50萬元征集線索。
警方在現場發現:
- 5枚未引爆的炸彈
- “靈貴”牌櫸木球形門鎖包裝盒
2001年6月12日,民警排查至鄭州綠城花園24號樓時,發現住戶張書海家的三個房門都安裝了“靈貴”牌門鎖。
警方提取張書海指紋,比對后發現與案發現場一致。隨后,在其家中搜出:
- 27萬元現金
- 五連發獵槍
- 250多發子彈
張書海最終在老家葉縣落網,其團伙成員也相繼被捕。
結局:6人死刑,家族覆滅
2001年8月,法院判決:
- 張書海(主犯)——死刑
- 張宏超(兒子)——死刑
- 張世鏡(同伙)——死刑
- 喬紅軍(同伙)——死刑
- 張玉萍(妹妹)——死刑
- 張小馬(侄子)——死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