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咖啡/素材,伊河生活/整理,故事情節有虛構,勿對號入座】
1981年10月的一天下午,提干兩個月后,我探親申請終于批下來,我匆匆收拾好
行李,就迫不及待坐上了返回家鄉的火車,沒想到到家之后遇到了諸多的驚喜。
第二天下午炊煙彌漫村莊的時候,經過了漫長的火車和長途汽車的顛簸后,疲憊的我終于回到離別三年的趙家洼村。
我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吱扭扭”,我緩緩推開了家里的院門,提著大包走進院子。
爺爺和父親坐在院子一角說話,看到我進入院子,他們倆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父親看著漸漸向他走來的我問道:“解放軍同志,你找誰?”說話的功夫,爺爺也向我走來,吃驚地看著我。
“爹,我是鐵柱啊!”“啊,你是鐵柱?
父親的高嗓門的問話聲音,頓時把母親和弟弟從屋子里吸引了出來。
“爺爺,我真是鐵柱,你們不認識我了?”“啊呀,真是我的老大兒啊……我的鐵柱唉!”母親拉住我的胳膊就哭了起來。
爺爺顫抖地撫摸著我的臉和身上的軍裝,他的眼睛濕潤了:鐵柱啊,你當兵三年,怎么變化這么大啊,長這么高。如果不是你說話的聲音,我們真不敢認你啊……
我們家院子里非同尋常的聲響,頓時吸引了東西兩院的鄰居……叔叔伯伯大娘嬸嬸,他們聞聲來到了我們家。
“鐵柱從部隊上回來了,你當兵的時候才一米六,現在怎么長這么高啊,有一米九多了吧。如果走在外面,我們根本不敢認你……”鄰居二叔的話,把大家的思維拉回到三年前的1972年11月。
1978年我16歲,作為家中老大兒子的我,聽到部隊征兵的消息,忍不住內心的激動,跑回家就把這個喜訊說給了父母。
在此之前,父母曾不止一次和我說,等部隊來征兵的時候,就把你送到部隊上。
父母的話正合我心意,他們也知道我想當兵的心思。父母讓我當兵最初的想法,就是我家生活條件太差,我下面還有弟弟妹妹,我當兵走后家里就少負擔一個人吃飯。
他們都知道部隊上能吃飽飯。
但是,到了公社衛生院外觀目測那一天,卻出現了意外情況。
接兵的軍人和武裝部的同志,在查看一排排青年走路時,我就聽到旁邊有人說,把那個子矮的叫出來,于是,我被喊出隊列的。
我家有一個尺子,體檢前我量過,自己的身高剛剛過一米六,但當兵心切,仍然抱著幻想和生產隊的幾個報過名的青年一起來體檢,只是沒想到剛開始檢查就被叫了出來。
但由于那一天應征青年少,我雖然也被叫了出來,但后來作為候補青年跟著完成了體檢。
所幸所有的檢查項目,沒有發現不合格的現象。大隊民兵連長回來后對我父親說,你家老大運氣真好,體檢這一關算過了,接下來上面主就要來家訪了。
果不其然,一個星期后,武裝部和接兵干部到我們村體檢合格的兩戶人家走訪完后,最后一個到了我家。
令人意外的是,當武裝部和部隊上的同志,看到我爺爺和父親的身高都在一米八以上時,當即決定把我接走。事后我從民兵連長那里聽說,部隊上的同志一開始嫌我個子矮,但看到我爺爺和父親個子那么高(一米八左右),就認為我才16歲,到部隊很快就會長高的,于是,我有驚無險地成了一名新兵。
到了部隊上,我驚奇地發現,連隊的伙食比家里吃得好多了,最起碼每周都能吃到肉。
我們坦克連的伙食,比和我們同一個鎮上另外一個炮兵部隊好一些。剛開始我以為是伙食費比他們高,后來才知道,我們連隊養豬種菜搞得好,隔一段時間,炊
事班還會包包子,就是那種豬肉蘿卜或者豬肉白菜餡的大包子,每次吃包子,我這個小個子一頓能吃18--20個。
我吃得這么多,關鍵是那個時候我們的體力消耗大。
到了老兵連之后,連隊每周都要組織3公里長跑,每半個月跑一次5公里,作為一名坦克兵,我們每天都要和鐵疙瘩打交道,無論是車場日還是維修坦克,都特別費力氣。
記得1979年團里搞坦克兵業余文體活動,組織舉坦克履帶板比賽。
59式坦克履帶板一塊大約20公斤左右,連隊把兩塊履帶板用鐵絲捆到一起比賽。
剛開始時我使出很大的力氣,勉強能搬離地面,班長說我個子矮,體力跟不上,于是,就給我單獨“吃小灶”----搞單雙杠和伏臥撐訓練,如此堅持了三個月,我的體力上來了,飯量也上來了,沒想到身高一下子長了十多公分。
后來,再搞舉履帶板比賽,我也能像其他戰友那樣,一次舉起兩塊履帶板,雖然說我在全連舉履帶板比賽中僅奪得過第三名,但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了。
由于訓練量大,伙食又能跟上,我的身高在入伍的第二年就長到了一米七五,到了這一年的年底,就長到了一米八四,第三年長到了一米九三左右。
然而,這個時候我卻遇到了一件麻煩事。
因為我的身高太高,坐到坦克車里直不起腰,非常難受,后來,連隊就把我從戰斗班調到炊事班,讓我養豬。
但此時的我認為,雖然崗位調整了,但我不能自暴自棄,而要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
于是,我在喂豬的這一年,除了一日三餐用心把連隊的豬喂好,經常騎著三輪車割草,用心清理豬圈衛生,結果,在全團養豬比賽中,我養的豬不僅膘肥體重,而且當年還產下了兩窩23只小豬崽。
我沒想到,連隊當年給我記三等功一次。
更令我沒想到的是,1980年我們軍范副軍長到我們連隊蹲點兩個星期,對我因為個子太高,從戰斗班優秀戰士,到合格的喂豬戰士的經歷和事跡十分贊賞。
后來,團里上報我為典型,軍宣傳處的新聞干事來專門采訪過我,我的事跡上了軍區《戰斗報》。
1981年的5月,我破格由戰士直接提升為排長。
當兵三年我一直沒有探過親,我趁著提干向連長提出了探親的申請,連長很快就
批準了我探親的申請,這才有了文章開頭一幕。
我到家后,父母很快就感到這三年我的變化:早上不用喊叫,天不明就起床打掃院子衛生;我到家后廚房的水缸始終是滿的;每頓飯我都是第一個吃完飯,飯后不用催促主動把一家人的碗洗干凈;衣服臟了自己洗,同時還把家人的衣服一起洗……
我的這些變化,逐漸在全村傳開了,還成了父母教訓孩子的模板。
家人和鄰居都對我入伍前后身高和日常做事的巨大變化感到不可思議,父母看著我一米九三的大個子,禁不住感嘆,部隊真是培養人。
然而,就在我探親的第7天,一個嬸嬸來到我家,跟父母說,想給我介紹一個漂亮的姑娘。嬸嬸說,這個姑娘的個子有點高,因為這一直找不到人家。
第8天,嬸嬸領著姑娘到了我家。聽了介紹我和父母才知道,姑娘叫姬蕓霞,父親是縣上一個干部,家里條件很好,但就因為姑娘個子太高,在縣城找不到合適的婆家,因此一直單著。
我提干后探家的種種消息傳揚開來后,傳到了姬蕓霞家人的耳朵里,他們家托人來說媒,于是就有了嬸嬸上門的一幕。
經過幾天的接觸,我發現姬蕓霞這姑娘是挺好的一個人,善良、樸實,也很勤快。
姑娘說,體校曾讓她去打過一段時間的籃球,但試過之后,她自己感覺不是打球的料,跑不動,于是就調整到了后勤辦公室。
姑娘大了要尋婆家,可她和好幾個小伙子見面后沒了下文,媒人說男方家嫌她個子太高。
父母為她的事愁得寢食難安……
我和姑娘由相識到相愛,1983年,我和姬蕓霞結了婚。結婚那天,我們兩個大高
個的婚禮,縣上和公社都有領導參加,縣廣播站還播出了我們婚禮的新聞稿……
因為當兵,我才有了美好的人生起點;因為提干,我的人生才有了高個子的人生。
生活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注腳,參軍入伍,成為我此生最重要的注腳。
【素材來源于素材提供者,個別細節虛構處理。圖片源自網絡,聯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