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現在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聯系愈加密切,體現在生活的各方各面,現在國內街道上就充滿了許多國外的汽車,這就是表現之一。
中國第一季度進口車輛“出爐”,中國共進口外國車輛9.5萬輛,日本就占了其中三分之一。
相比之下,韓國僅僅進口359輛,而進口美國車令我感到意外。
說起日系車大家肯定已經耳熟能詳了,從品牌來看,豐田在全球的銷量長期占據著日系車的龍頭地位,而本田以及日產則是分別占據著第二第三的寶座。
其實日本的本土車輛這些年最主要的市場就在北美、亞太以及中國,而中國作為離日本最近,中國的市場對于日本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2022年日系車在這三大市場總共銷售了1496.7萬輛,而這三大廠商則是占據著日系車出口的“半壁江山”。
占據著79.8%的全球銷量,其中日系車在亞太市場中占據高達55.2%,在亞太地區占據著比較強的競爭優勢。
在疫情之前,這些日系車都遭受了不同的打擊,但是在疫情之后。豐田以及鈴木的出口出現了明顯的反彈。
同時日本的汽車企業知道自己在本土的汽車銷售量終有完盡之時,因為日本的地方就那么大,而當地的市場已經趨于飽和,
他們意識到只有向外出口,日系車才有發展的可能性,1970年日系車出口量突破100萬輛,1985年達到最高峰673萬輛,而當時美國是日本的主要出口國。
但是美國本土車在經過兩次石油危機后,本土汽車商遭受重創,于是就將矛頭指向日本汽車。
美日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但是作為美國的“小弟”,日本做不出什么有效的舉措,最終不得已自己自愿限制出口,以及在美國建廠緩解矛盾。
這些其實都無法阻止日系車的腳步,尤其是日本的豐田。
豐田汽車是世界頭部汽車制造商,2022年豐臺在全球銷量位居世界第一,而豐田旗下的雷克薩斯等子公司則在中國具有很大的市場。
但是就算是這樣,中國近幾年對于外國車的進口也是在不斷減少,因為我國本土汽車企業經過逐漸的發展,慢慢趕超上這些老牌汽車廠商。
2025年,中國第一季度的進口車輛僅僅9.5萬輛,同比下降了39%,同時從之前的數據上來看。
中國的車輛進口從2017年的124萬輛平均以每年8%左右下降,到了2023年僅僅有80萬輛,2024年進口70萬輛,同比下降12%。
這些其實都離不開本土車企的發展,比亞迪、上汽、長安以及紅旗等車型在中國的政策之下逐漸煥發生機。
就以比亞迪為例,1995年,比亞迪公司才剛剛成立,但是其先進的目光讓其在未來的發展中占據有利位置。
比亞迪在建立初期,就主要專注于電池的生產,2003年,正式步入汽車行業,開始生產電動汽車。
到了最主要的2021年,中國新能源市場迎來爆發,大量的中國人都跑去支持比亞迪,從此比亞迪搖身一變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領先者。
同時它抓住機會,與中國的文化融合,推出唐、宋等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車型,而比亞迪做的還遠遠不止這些。
比亞迪的車型主要以性價比著稱,其旗下的車型便宜的僅僅需要幾萬塊就可以購入手中,正是因為這個舉措,讓其在中國占據著半壁江山。
現在中國主要是以新能源汽車為主,大家都認為油車比電車費錢,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油車銷量的逐漸下降。
據2025年第一季度顯示,中國目前的新能源用車銷量達到了驚人的248.4萬輛,同比增幅47.6%,同時各個級別的新能源汽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中國擁有這么大的市場,這就導致其他國家的汽車廠商“虎視眈眈”,不想放棄中國的市場,通通加大的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究,中國現在正逐漸改變汽車市場的未來。
但是同為向中國出口的汽車廠商,為什么日本的可以出口3萬多輛而韓國卻359輛呢,同時美國又是多少?
中國僅進口韓國359輛其實是有原因的,第一就是因為韓國總是以高端車傍身,但其引進中國的基本都是廉價車。
其次就是因為其安全問題,韓國總是在對國內的情況閉口不語,比如韓國的菲斯塔,在測試當中,其A柱側彎但是其在美國卻是五星安全評級,在中國卻是這個樣子。
第三是服務態度很差,其在美國新車提供三年或者5.8萬公里的免費保養服務,但是在中國呢,就是推出了終身的免費小保養,與美國相比相差甚多。
這就是中國進口韓國車這么少的重要原因,但是與美國相比,對沒美國的進口卻讓我感到十分意外。
與韓國相比進口美國車輛居然有8000多輛,現在中美貿易戰激烈的進行著,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居然還能有8000輛,令人不可思議。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美國車企特斯拉的原因,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也是主要以電車進行售賣。
前面就已經說過自2021年之后,中國國內車型就主要以電車為主,而特斯拉作為新能源汽車正好符合現在中國人的“青睞”。
還有一個原因是在上海特斯拉還有個超級工廠,這個工廠就導致特斯拉在中國的市場本身就有一定的基礎。
這就是進口美國車8000多輛的重要原因,還有就是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是在四月份,而第一季度的車輛進口量主要是看前三個月。
因此這次中美貿易戰對于進口美國車并
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值得一提的是以后對美國車輛的進口肯定不會有第一季度那么多。
甚至有可能在之后的季度當中,進口美國的車輛比進口韓國的還要少,雖然這次結果令人意外,但是下一次就不可能是這樣了。
現在對于外國車輛進口越來越少就是一個信號,中國本土已經不再需要外國車型,以后對于這些汽車的進口只會越來越少。
同時這次貿易戰的原因,只會讓美國的本土汽車商陷入困境,第一季度進口8000多輛只是意外,其他季度才是真正見分曉的時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