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稱,廣州市南沙區正式兌現“買房送學位”承諾。根據相關通知,今年1月10日起在南沙購買新建商品住房且具備相應條件的,非南沙區戶籍適齡兒童、少年可申請入讀南沙區義務教育階段起始年級區屬公辦學位。
所謂的“買房送學位”承諾,來自今年初發布的《南沙區關于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該文件提出,探索“購房入學”,研究推進非本區戶籍人員在南沙購買新建商品住房可享受區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義務教育階段起始年級區屬公辦學位(含政府購買的民辦學校學位),多措并舉提振市場信心、推動市場銷售。
很明顯,這只是南沙制定的旨在促進房地產市場發展的相關政策之一。相關通知發布后,輿論關注點也確實更多在于樓市而非教育領域。孩子入學是大事,只要條件許可,家長都愿意盡最大努力為孩子選擇好的學校。優質學位房也一直是各地樓市交易的熱點。那么,南沙此舉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需求?
該通知所指“非南沙區戶籍”,包括兩類:一是廣州市其他行政區戶籍人口,二是非廣州市戶籍人口。南沙近些年在基礎教育方面投入非常大,但教育水平與中心城區仍有明顯差距,恐怕吸引不了多少廣州市戶籍人口專程為了入學而前來買房,是故該政策的主要目標應該是非廣州市戶籍人口。
目前,在穗流動人口子女入讀公辦學校主要通過“政策入學”和“積分入學”兩個渠道,但二者都有一定門檻且供不應求,民辦學校才是吸納流動人口子女入學的主渠道。應該說,“買房送學位”為經濟條件允許的非本地戶籍家庭提供了一條入讀公校的便捷通道。
不過,政策保障的是“區屬公辦學位”,甚至包括“政府購買的民辦學校學位”,應該說,這近乎兜底保障而非特殊福利。想要借此給孩子找一間優質公校的家長,可能需要深入研究目標樓盤的情況,具體包括其對口學校的辦學質量和生源情況等。優質公校通常會吸引很多以入學為目標的購房客,因而極易出現學位供不應求的情況,從而需要通過戶籍、入住年限等其他指標進行排名,排名落后的孩子就要接受“統籌”到其他學校的結果。這個因素是必須考慮的。
而根據2024年11月公開征求意見的《廣州市戶籍遷入管理規定(修訂稿)》,南沙等7個非中心城區將實施“安居樂業”入戶政策,凡在7區擁有合法產權住宅房屋且在廣州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滿1年的人員,可申請入戶。考慮到新規實施在即,南沙“買房送學位”政策真正實用的窗口期可謂非常短。綜合來看,其對樓市乃至部分人擔心的“教育公平”應該不會造成太大沖擊。
樓市價格波動是市場經濟的自然現象,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倒是真正值得政策持續關注。作為人口流入地,南沙乃至廣州需要根據人口變動趨勢,動態調整教育資源規劃,確保學位供給與需求匹配,讓更多流動人口子女有機會通過普惠性渠道入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