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印發通知,明確文旅、應急、水務等部門加強戶外徒步登山野景點、網紅耍水地等未開發未開放區域管理的職責。其中,文化和旅游部門要持續開展文明旅游宣傳,倡導文明旅游、綠色旅游、負責任旅游;對銷售和推薦未開發未開放區域和私設“景點”等旅游產品的旅行社和相關旅游企業進行查處。
明明不是正規景點,卻因為各種因素走紅,吸引游客前往,這種現象近年在不少地方都出現過。而隨著類似的野景點安全事故頻發,相應的問題才逐漸進入民眾視野。比較典型的是2022年發生的四川彭州山洪事件,事故造成7人死亡,而事發地龍漕溝正是彭州有名的“網紅打卡耍水地”,日常不僅吸引了周邊居民,彼時當地的旅行社以“免費耍水”“小眾森林徒步秘境”為賣點,向游客兜售龍漕溝游玩項目。盡管當地政府曾發文呼吁游客不要前往該地戲水露營,但悲劇還是發生了,這個典型案例引起了大眾對野景點的關注,各地此后相繼重視相應的安全問題。
某個地方成為景點,表面上看是獲得有關部門給出的“身份證”,具備旅游經營的資格,但要知道這種資格的獲得要有相應的條件,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在于安全保障必須到位。有的地方地貌奇特,風景優美,但因為安全保障不到位,所以并不會成為正規景點。對于游客來說,出于安全考慮,當然要明確其中的差異,外出旅游前往正規景點才有安全保障,對于那些野景點,則必須提高警惕。
但是,近年來,對野景點的追捧似乎成為一種時尚。以前的小眾玩法逐漸成為主流,野景點人滿為患,即便監管部門屢屢警示,不少游客仍然無動于衷。就彭州那次山洪事故來說,其實當地監管部門事發前做了不少工作,可有的游客就是不聽勸。尤其是一些旅行社推波助瀾,迎合游客獵奇的消費心理,推出各種所謂的小眾路線,一味逐利,而游客把安全保障完全交給旅行社。這種有組織的違規旅游行為,性質極其惡劣,在野景點遭遇安全事故,旅行社顯然要承擔主要責任。不僅如此,只要出現類似針對野景點的市場推廣和運營操作,旅行社都應該受到嚴厲的懲罰。
防范野景點安全風險,首先就要整治私設“景點”的行為,這主要針對旅行社和相關的旅游企業。事實上,在2022年彭州山洪事故發生后,文旅部隨即就發布規定,明確對未經許可在一定的場所或區域違規為游客提供游覽服務、開展旅游經營活動的行為進行整治,并對相關問題進行排查。此次成都有關部門專門印發通知,既是落實相應的規定,同時也是五一假期前的鄭重提醒。南都報道梳理發現,除成都外,國內多地多部門近期也發文提醒網紅“野景點”風險。應急管理部發文提示,不前往未開發開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區域,避免盲目跟風追捧“網紅景點”“網紅線路”。
普通人想參與戶外探險活動無可厚非,前提是要做好預案,尤其要具備相應的應急安全知識。如果沒有充分意識到安全風險、沒有做足準備就草率前往,一旦悲劇發生,必然追悔莫及。五一假期將至,但愿所有外出的人都能對自己負責,那些發生在野景點的悲劇不要再次上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