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李書恒 通訊員 姚雪穎/文圖
4月29日,鄭州市二七區汝河路小學南溪路校區的師生帶著學校"AI智慧農場"的特色農產品,亮相二七區"勞動錘煉品格 匠心鑄就未來"勞動教育成果展。這場融合科技與農耕的實踐探索,成為展會現場的亮點。
在汝河路小學南溪路校區“AI+智慧勞動農場”展區,身著校服的“小講解員”們手持智能終端,向參觀者生動介紹著農場的科技奧秘:"我們的農場安裝了土壤濕度傳感器和光照監測系統,AI會根據數據自動生成養護方案。通過智能攝像頭,我們能實時觀察雛雞的生長狀態,連小魚產卵的時間都能精準預測呢!"四年級袁夢怡同學一邊演示數據分析界面,一邊興奮地展示著科技帶來的農耕新體驗。
展區另一側的"小農人市集"熱鬧非凡,孩子們化身“小小銷售員”,熱情推介著親自培育的有機蔬菜、手工盆栽和萌寵幼崽。現場成交的每一筆收入都將納入農場發展基金,實現勞動價值的良性循環。家長代表李林暄的媽媽看著孩子熟練的推銷技巧感慨道:"從播種到售賣,孩子不僅學會了照料生命,更懂得了勞動創造價值的意義,這樣的教育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我們的AI智慧農場不僅是勞動實踐基地,更是多學科融合的教育平臺。”副校長武中華在采訪中表示,學校聯合農科院開發的“虛擬農場管家”系統,已實現遠程種植養殖管理功能,讓學生在手機端就能參與從育苗到收獲的全周期實踐。這種將生物科學、數據算法、商業思維有機結合的教育模式,正在重塑勞動教育的時代內涵。
活動尾聲的動植物認養環節將氣氛推向高潮,孩子們爭相認領自己在農場培育的幼苗和小動物,在認領卡上認真寫下養護計劃。當最后一盆“學生培育”的薄荷被認領時,這場充滿科技感的勞動教育實踐畫上圓滿句號。
據悉,汝河路小學南溪路正以AI智慧農場為載體,構建“感知生命-科技賦能-價值創造”的三維勞動教育體系。從土壤墑情的數據分析到農產品的市場流通,從生物生長的觀察記錄到智能設備的操作維護,孩子們在真實的勞動場景中,既體會著"汗滴禾下土"的艱辛,也感受著“科技改變生活”的魅力。
這場別開生面的成果展,不僅是對學校“AI+智慧勞動教育”階段性探索的集中展示,更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科技與勞動融合的種子。當傳統農耕遇見人工智能,當勞動教育插上科技翅膀,南溪路的實踐證明: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既能讓孩子腳踏泥土感知自然韻律,也能引領他們手握數據觸摸未來方向。這種充滿創造力的教育探索,正在為"五育融合"的落地提供生動的實踐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