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無影燈照亮手術室墻上的時鐘,數字定格在"40分鐘"——這場因主刀醫師負氣離場導致患者被迫中斷的手術,意外掀開了中國醫學界最隱秘的暗箱。
北京協和醫院規培生董襲瑩的"三本鍍金"學歷,正在灼燒著萬千寒窗苦讀醫學生的公平信仰。
倒回2023年6月,北京協和醫學院官網曾高調宣傳"4+4醫學博士"項目錄取名單。在這份號稱"全球頂尖人才計劃"的榜單中,董襲瑩的哥倫比亞大學背景格外醒目。
鮮有人注意到,其畢業證書左下角印著巴納德學院(Barnard College)的鋼印——這所與哥大共享圖書館卻獨立招生的文理學院,在《美國新聞》排名中常年徘徊在30名開外,相當于國內普通一本院校。
這場學歷魔術的操盤手,實則是醫療系統錯綜復雜的利益網。生于學術世家的董襲瑩,父親執掌中冶建研院,母親深耕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層。
據知情人透露,其2018年從巴納德學院經濟學專業畢業后,通過某留學中介運作,成功將"哥倫比亞大學附屬學院"包裝成"哥大本部經歷",恰好符合協和"國內外頂尖高校"的招生門檻。這種"藤校邊緣鍍金術",在醫療圈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輿論風暴始于2024年4月某臺膽囊切除手術。現場護士證實,董襲瑩因操作不規范被提醒后,竟在副主任醫師肖某庇護下甩手離場。
隨著網友深挖,其學術履歷愈發撲朔迷離:5篇核心期刊論文一夜蒸發,規培記錄顯示輪轉科室數量不足標準半數,更被曝出孕期違規參與放射性診療工作。
面對質疑,協和醫學院至今保持沉默,而那份曾引以為傲的"4+4"招生簡章,已悄然撤下"國際頂尖"的表述。
這場爭議撕開了醫療人才晉升體系的潰口。對比上海交大醫學院八年制博士需完成126學分+52周臨床輪轉的硬指標,董襲瑩們僅用四年就戴上博士帽的捷徑,刺痛著每個在實驗室熬通宵的醫學生。
知乎熱帖《我們規培三年不如人家鍍金四月》獲得22萬點贊,更有三甲醫院主治醫師曬出泛黃的筆記感慨:"當年為練縫合在豬肉上戳了三百個針眼,現在某些人靠著爹媽的關系就能主刀?"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2019年南京某高校"劍橋國際課程"變學歷跳板,2021年深圳"哈耶普鍍金速成班"被央視曝光,教育公平的裂縫正蔓延至性命攸關的醫療領域。
當某醫療大V爆料"協和4+4項目實際留用率不足10%"時,更多人開始追問:這些鍍金博士最終流向何方?是誰在給他們的執業資格開綠燈?
截至發稿,涉事手術患者已出現術后感染癥狀,而董襲瑩的執業醫師信息仍赫然掛在協和官網。
這場始于手術室鬧劇的公共事件,正演變成對中國醫療人才選拔機制的拷問:當"三本鍍金"能撞開頂級三甲的大門,誰還愿意在無影燈下苦守十年?
那些被縮短的規培時間、消失的論文數據、特權庇護下的違規操作,究竟還要用多少患者的生命安全來埋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